129.回歸文本,我心赤誠
小標題:你選擇的,最終將變成你所鐘愛的
氣概這個東西,可能沒有辦法普惠至每一個個體。個體的認知差異,個體的發(fā)展水平,牢牢限制了一個人的心胸與智慧。在一個集體的沉浮,大抵可能會傳遞喜悅,蒙蔽了一些不確定性。我其實很向往所謂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手上這種緊鑼密鼓的,又何曾不是自己追求的?
我承認信息的爆炸滿足也懲治了我的貪婪,不滿足和不甘心讓我囫圇吞棗,漫不經(jīng)心反而讓自己焦慮而繁雜。所以回歸文本,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類似于“宿命”的合理安排。其實內(nèi)心雖說頗顯“weak”(脆弱),然而卻也承載著很多回憶和力量。所以崇尚過往的輕愜,也安樂于現(xiàn)在的自由。
太想grasp(抓?。┮恍〇|西,就往往變成了隔靴搔癢。當你不是最優(yōu)勝的,又會陷入盲目自省,盲目求變的階段。我也會嗟嘆自己活得很累,但其實無所謂思維層次,而是我愿意掙扎一些,讓自我的體察更尖銳一些,其實也是基于一種選擇。
你選擇的,最終將變成你鐘愛的。把思維屢直,把想法錘煉抑或征討,是基于自己實際狀況的一種表達,和我稱之為的“必然選擇”。清醒是我的特色,但也不免需要常省常清。
不可否認,我的嫉妒心攀比心是很強的,我覺得這是血氣方剛的表現(xiàn),不應覺得有何不妥的,但心性就自然需要得到磨煉。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可能也只是客客氣氣做到了兩三成而已。
所以凌晨的靈感,將會直穿狹隘,直抵內(nèi)心。會彰顯一些規(guī)律,會表達一些忠告。
我也覺得自己的思想是個奇形怪狀,因為我不服從管理,不服從任何一種官方非官方的思想道德體系,甚至不斷自我革命,去找到一個更理想的模型。
我想,可能發(fā)自心底,需要人膜拜,需要人看見,這也不是什么怪事。
但我覺得不能簡簡單單為了某種balance(平衡)就去滅除某種桀驁,那是資本,也是魄力。
對這個世界的洞察,我只想說:啟蒙導致蒙昧,無知領向有知。
沒有相對優(yōu)勢,是不是就意味著相對佛系,我這里的答案是definitely wrong(絕對錯誤)。
沒有什么東西比【我心光明,我心廣博;我心赤誠,我心浪漫】更值得追求與歌頌。
當我們變成了別人眼里的叔叔姐姐,當我們接受了成人化的角色,就意味著分野,意味著告別,意味著自己謀生,意味著無條件樂觀。
所以我相信回歸文本,會讓你我走的更遠,尤其對我意義重大。
所謂的焦慮,就是沒有喂飽自己想聽想看的東西。
所謂的短視,就是沒有滿足自己想奔想達的遠方。
不必嗟嘆,不必捍衛(wèi)空靈。當你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打感情牌的時候,你便一枝獨秀,用一種幽默的實力與魄力吸引住眾人的目光,告訴大家——悲傷有價,發(fā)展無價。
我是彭皓炫,我愿意虔誠與你分享,我也愿意同樣真誠的你見證我的成長,見證思想起伏和強壯。我希望無界是有界,有界亦是無界。
因循守舊,喜新厭舊,有何不可。捫心自問,是發(fā)展,是馳騁,便有何不可。
?
202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