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再成長故事記錄【練字】——內(nèi)含初學者練字干貨和誤區(qū)解析


近日來,讀《曾國藩傳》有感。并非人人都是天選之才,大多數(shù)人天資平凡。曾文正公青年時也一樣,他甚至自認為自己是個笨拙之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為中國立下汗馬功勞,事跡彪炳史冊,成為晚清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的改變是以30歲為起點的。他用他卓然的毅力進行自我教育和人生革新,用“笨拙”之功一點點改變自己的陋習,逐漸修煉出一個強大的自己。其中,習練書法是他再三提到的一個習慣。

于是,仿效前賢,從練字做起。本人自小學以來,從未練過字,握筆姿勢甚至都是不標準的。小學語文老師說我的字寫得“野蠻”,讓我記憶最深。初中高中的考試,作為文科生,因為字寫得糟糕不知吃了多少虧。

即日起,痛下決心。準備練習書法,進度也將同步至百度貼吧中。初次練字,做了一些準備。計劃是從硬筆練起,因此買了一支金豪桃木桿鋼筆(30元左右)、白云牌藍黑墨水和一疊田字格書法紙。

翻閱查找練字方法,決心從楷書練起。因為之前零基礎(chǔ),還是楷書容易上手。直接練習行書或者草書可能不易上手,且楷書基礎(chǔ)不扎實,后續(xù)就很難有提高。另外決定從古帖練起。有人說,練字應(yīng)“取乎法上”,深以為然。古人的書法造詣在今天仍然是絕大多數(shù)難以企及的高度。
選帖方面,剛開始就走了彎路。有人說,選帖應(yīng)該以自身審美情趣為準,來進行挑選。我大致一查,看到趙孟頫的小楷非常喜歡,就入手了一本他的字帖練起來。后來才知道,趙體不適合新手,如果基礎(chǔ)不扎實,很容易把字練得媚俗。而且趙的私德有虧,據(jù)說啟功就是因此放棄練習趙體的。于是,權(quán)衡之下,開始練習柳體。
初學者要臨帖、而且是“精臨”,在下載了一款手機app后,開始臨上面的玄秘塔碑。本著剛開始“少即是多”的原則,一日練20~30個字。但不可避免地,一開始就感覺特別難,非常崩潰。

貼吧老哥耐心給了建議,讓我換帖練《樂毅論》。這個帖是書圣王羲之楷書代表作之一,幾乎奠定了后世對于楷書的審美標準。而且我也發(fā)現(xiàn),玄秘塔碑練不下去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碑不如帖”。碑刻是用刀法模擬筆法,這樣初學者很難理解,墨跡版的法帖才更適合初學者掌握筆法。因此開始練習樂毅論。

今后會將自己的練字進度更新于此,有大佬看到的話歡迎指點。同時,更希望的是,希望這個文章可以喚起書法萌新拿起鋼筆,我們互相督促、一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