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舍小而顧大,用美酒宴賓客,太平盛世揭秘 | 白話《智囊》10
上智部·曹參
曹參被召上任,即將走的時候,囑咐后來的相國:“把齊國的監(jiān)獄和市井當作托付的事情。”后相國說:“難道沒有更重要的事嗎?”曹參說:“監(jiān)獄和市井是為了容納各種人的,如果加以擾亂,那么奸邪之人還能到哪里容身呢?”曹參做了相國后,完全遵從蕭何制定的法度,只是日夜飲美酒,不事事。來訪的賓客都要進言,但是到了曹參那里,曹參就拿美酒給他們喝;賓客想要有所進言,而曹參又繼續(xù)喝酒,最終沒有能進言的?;莸垡驗椴軈⒉焕硎拢瑖诟啦軈⒌膬鹤又写蠓虿芊斔较吕锶ピ儐査ㄔ颍?。曹窋趁著休息日回家,勸諫曹參。曹參很生氣,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莸圬焸洳軈⒌溃骸澳銥槭裁匆懿芊斈??我讓他去勸諫你?!辈軈⒄旅弊又x罪說:“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圣明英武跟高帝相比怎么樣?”惠帝說:“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曹參又說:“請陛下看看我的能力和曹窋相比誰強?”惠帝說:“你似乎不如曹窋?!辈軈⒄f:“陛下說的對。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jīng)明確?,F(xiàn)在陛下垂衣拱手,我與屬下謹慎遵守而不改動,不也可以嗎?”惠帝說:“你不用再說了?!?/p>
官署鄰近相國的花園,一群官吏每天在花園里歡呼飲酒,聲音傳到外面。隨從們趁機請相國到花園里游玩,聽到官吏們歡呼飲酒聲,就加以整治。但曹參聞聽后,便鋪好席子,拿來酒,也歡呼著飲酒相應(yīng),隨從們就不再議論了。
〔評〕
這并不是在掩蓋缺點,而是適當?shù)乇憩F(xiàn)出他的長處。這描繪出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也暗中消除了近臣的讒言。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李沆說:“我身居宰相之位,實際上對國家沒有什么補益;只是把中外所陳的利害,一切加以駁回,姑且以此來補益國家罷了。現(xiàn)在國家的各種制度都已很完備了,假如輕意徇私,照所陳的加以實行,所損害的人就實在太多了。投機取巧之徒只圖一時之進用,難道還會顧念百姓嗎?”
陸象山說:“過去充任敕局官職,白吃閑飯,感到慚愧。只是四方奏請,廷臣當面應(yīng)對,有所建置更革,多交付下邊詳議。而書生和權(quán)貴之人,不通曉百姓的事,輕率獻計;一旦實行了,一個文件出去,萬民受害。我每每與同僚一起精心討論駁斥,朝廷清明之時,常能停寢;編纂之事,考核的勤勉,不值得當大官的吃;差不多只有此可以抵擋那一點點俸祿!
[馮述評]
羅景綸說:“古人講:‘利益不夠顯著,就不該改變法令。’這說明實行變法、改革建置的不可輕易?;蛟S有人懷疑,照這樣說來,那是不是就可以眼看著全國到處都是弊端而不去拯救呢?他們不知道改革弊端要保存法令,可以根據(jù)需要而改革法令;但根據(jù)弊端去改變法令則不行;因為不遵守法令而產(chǎn)生弊端,哪里是法令本身產(chǎn)生弊端呢!韓琦、范仲淹在慶歷年間所建議的各項改革措施,是改革弊端以保存法令;而王安石在熙寧年間所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則是根據(jù)弊端而改變法令,其間的得失是很明顯的?!?/p>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光武帝誅殺了王郎,繳獲了他與官吏互相勾結(jié)誹謗朝廷的信件幾千封。光武不審查,集合眾將領(lǐng)放火焚燒,并說:讓那些心懷二意的人安心吧!
[馮述評]
宋桂陽王劉休范在潯陽舉兵造反,被蕭道成擊殺。但是叛軍不知道這個消息,還在繼續(xù)進攻臺城。宮中傳言劉休范已經(jīng)在新亭,百姓驚恐不定,上千人前往叛軍營壘報名歸順。但是當他們到了營壘時,發(fā)現(xiàn)是蕭道成,蕭道成把所有報名的名字都燒了,并對百姓說:“劉休范父子已經(jīng)被殺了,尸體就在南岡下,我是蕭平南,你們的名字都燒了,不用害怕!”這和祖光武帝的智慧是一樣的。
【深度解讀】
曹參和李沆都展現(xiàn)出了一種智慧的做法,他們透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jié),傳遞出了一種深刻的人文關(guān)懷和對社會的擔憂。他們的行為讓我們反思當下社會現(xiàn)實與經(jīng)典的對比。
曹參將監(jiān)獄和市井視為重要之事,這并不是因為他喜歡混亂和紛爭,而是因為他明白,一個社會需要容納各種人才和思想,如果這些地方被擾亂,那么奸邪之人將無處容身。這種觀點展現(xiàn)了曹參對社會秩序的重視,他希望通過維護監(jiān)獄和市井的正常運作,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正義。
李沆則對政府的改革持謹慎態(tài)度。他表示,當前國家的制度已經(jīng)相對完備,改革需要慎重考慮,以免造成更多的損害。他擔心一些投機取巧之徒只追求一時的進用,而不顧及百姓的利益。他強調(diào)需要理性思考,并拒絕輕率獻計,以避免對國家和民眾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我們可以看到曹參和李沆的智慧。他們以獨特的視角關(guān)注社會中的細節(jié),從中體察社會的脈絡(luò)和人民的利益。同時,他們也提醒我們,在當下世界中,一味的改革和變革不一定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我們需要謹慎權(quán)衡,理性思考,以免對社會和人民造成更大的傷害。
在當下快節(jié)奏、功利主義的社會中,我們應(yīng)該保持對經(jīng)典的尊重與學習,并將其與現(xiàn)實進行對比與思考,以指導(dǎo)我們的行為和決策,為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有意義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