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數(shù)字,概括數(shù)字當中的規(guī)律和模式
因為工作的關系,每年我都會和100個以上的年輕人交流,大部分是應屆碩士畢業(yè)生,或者還有一兩年畢業(yè)的學生。另外我覺得投資是要不斷的觀察未來的,而未來永遠是屬于年輕人的,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去看年輕人喜歡什么。
?
我自己的感受有這么幾點:
?1. 金錢激勵的邊際效用在下降,年輕人的選擇確實變多了。
?我剛進入金融行業(yè)的時候,年輕人的起薪大概是餐廳服務員的3-6倍(不考慮高盛中金這種案例),現(xiàn)在大概是2倍多一點,但是我們這個行業(yè)的特點是增長比較快,所以總是有更勤奮的年輕人投入進來。我前5年的工作時長應該都在每周100小時以上,偶爾有130+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降到大概80-90小時/周,現(xiàn)在我的年輕同事們的工作強度,大致也是這個水平的。我即便半夜里發(fā)個需求給同事們,基本上都是很快有響應,和當年我和xxx 凌晨3點5點郵件交流差不多。(我現(xiàn)在有時候會加一句,早上回我就行,因為我熬不動了,夜里給我也沒什么用[吐血])
?但是我們確實感受到了,年輕人接受這種工作強度的意愿在下降。是他們變懶了嗎?我認為不是。我們行業(yè)現(xiàn)在的起薪,大概是一線餐廳服務員的2倍多一點,只有互聯(lián)網大廠的一半不到,支撐年輕人加班工作的,逐漸變成了工資上漲的預期,但是對不是現(xiàn)在就能拿到的高薪,要讓年輕人看到明確的職業(yè)上升路徑、上升空間和可能性。
?單純金錢的激勵減弱的同時,精神激勵反而變的更有效了?,F(xiàn)在的年輕同事,會從組長和帶教老師們的表現(xiàn)去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能夠帶領我成長,我的努力是不是真的長自己的本事,還是只是一個苦力。哪怕就是工地上的電工瓦工,年輕人也會看自己的師傅是不是真的傳手藝,真心教徒弟。
?簡單一句話,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好忽悠了。
?我覺得,這不是智力的作用,我年輕的時候也不笨,而是選擇變多了?,F(xiàn)在的年輕人見世面更早也更廣,廣闊天地,哪個人年輕的時候不想闖一闖,既然有更多的選擇,用人單位和師傅們就得想一想,如何留住那些肯干、能干的好苗子。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會覺得“必須努力直到感到快樂,不然人生太無聊了”(黑澤明說的,他是個工作狂和控制狂),其實這樣的人生留給自己就好了,不要去要求別人也這樣。
?
2. 年輕人的思維更數(shù)字化了。
?我每年都會讀幾個網文,3000、5000章那種,看到吐血,為了知道年輕人究竟喜歡什么。我有一個感觸,這些文字當中往往有某種評價體系,可能是醫(yī)術的等級,可能是修仙的層次,也可能是財富的數(shù)字,一定是一個可以量化的評價體系。
?我猜測,這是年輕人思維方式的體現(xiàn)。
?也就是說,年輕人比我們更理性(也可能是更現(xiàn)實主義)的評價身邊的一切,我做這件事值得不值得,成本收益是多少,能不能盡快得到我想要和我應得的回報。反而我們這些中年人,可能會考慮的更長遠一點。我覺得這不完全是因為年輕人沒有積蓄,需要快速在城市里立足,也是因為他們日常接觸的媒介、讀到的文字在向他們潛移默化,A這個人比那個B更厲害,因為他的綜合打分更高。
?有趣的是,這種打分,似乎是給一個人單一維度的一個評價,而不是像現(xiàn)實世界一樣多維度的評價人。
?這可能不是好事。
?
3. 我對年輕人的希望和失望。
?中年男人難免爹味兒,我也說說我對年輕人的希望和失望。
?我之前說過,我們國家的科技創(chuàng)新、產業(yè)升級、資本積累,有一部分目的就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更安穩(wěn)、更安全、更輕松悠閑的生活和工作,少一點焦慮和內卷。雖然很多人不理解,說我們工作和投資不就是為了我們自己嗎?可是中國人哪,哪有不想自己下一代的事情的呢?
?不過我在我們的后輩身上看到的焦慮還是非常嚴重的。
?我們日常會接待的實習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985,211,或者海外的很好的學校的學生,他們都是少年青年時代競爭的勝利者,承受壓力,每天超負荷的學習,對他們來說都曾經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看到的是,他們到了我們這里是帶著迷茫和焦慮的。我們的實習還是很嚴格的,只要同學們表現(xiàn)出不合適或者懈怠,可能幾天就會通知結束的,但是多數(shù)人在努力上面是達到了預期的。
?但是他們干活不聰明。
?對于動物來說,焦慮的后果就是免疫力下降。對于人還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創(chuàng)造力的缺失,特別是在接觸一件新事物的開始階段。當人對某個事物駕輕就熟,適當?shù)膲毫κ强梢约ぐl(fā)創(chuàng)造力的,但是對于青澀的新手,壓力會導致動作變形,更不要指望他們創(chuàng)造新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洞見了。
?投資研究領域的特點就是,很難用教材、書本去傳授知識,大量的能力是靠言傳身教一代一代向未來傳遞的,這就要求徒弟長期和師傅相處,從師傅的動作中去體會,去試錯,去創(chuàng)新,然后失敗,然后總結教訓,這樣才能超越師傅,超越市場。
?我們如何指望焦慮的一代人去創(chuàng)作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這樣的杰作呢?所以我堅持認為,年輕人是有選擇安逸生活的自由的??嚯y不是目的,苦難只是歷史的一個注腳。
?
4. 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來輔助研究。
?很簡單,為了節(jié)約年輕人學習的成本,讓他們更快的跨過簡單的重復勞動,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試錯。我們這個行業(yè)大量使用年輕的高智商學生,卻讓他們做很多很低技術含量的數(shù)據(jù)整理、清洗和簡單處理的工作,而不是花時間在閱讀公司公告、政策文件這樣的培養(yǎng)基本功的案頭工作上面,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企業(yè)調研、去和專家面對面交流、去接受客戶的毒打。
?所以從2016年開始,我就在嘗試建立數(shù)字化的系統(tǒng),輔助研究員的初級的工作?,F(xiàn)在AI的發(fā)展,GPT之類的工具讓這個目標大大向前邁進了。
?一個好的研究員,是不能繞開基礎訓練來培養(yǎng)的,就像一個油畫家不能不從畫雞蛋之類的無聊訓練開始一樣,但是更好的工具,可以讓接受基礎訓練變得不那么枯燥,或者讓年輕人在適當?shù)挠柧氈髷[脫重復的勞動。
?我很喜歡賽珍珠的一句話,與中年人們共勉:
?The young do not know enough to be prudent, and therfore they attempt the impossible — and achieve it,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總是在突破上一代的限制和告誡,把我們這些前浪拍在沙灘上,然后獲得科學技術和藝術的新的成就。所以不要擔心年輕人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多想想怎么和他們相處,在他們的世界里面如何生活,因為世界早晚是他們的。
?如果他們更喜歡一個平和、低增長、緩慢或者是五彩繽紛到光怪陸離的世界,那就讓他們擁有這樣的世界吧。我們已經從他們那里借走了幾十萬億美元甚至更多的錢,以后他們要為這15年來持續(xù)增長的全世界的國債去支付利息,我們還有什么好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