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個人歸納---德國近現(xiàn)代史(九)
腓特烈三世
腓特烈三世是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與薩克森-魏瑪郡主奧古斯塔唯一的兒子。第一位受過大學教育的普魯士王子,還受過正規(guī)的軍事教育。參加過1864年普丹戰(zhàn)爭;1866年普奧戰(zhàn)爭期間任普魯士第二軍團司令,普法戰(zhàn)爭時期任第三軍團司令;1888年為普魯士國王和德國皇帝,稱腓特烈三世。也就是德意志帝國的第二任皇帝,由于在任時間很是短暫,一般人只記得其父威廉一世和其子威廉二世。

其實有人好奇,說是威廉一世其父為威廉三世,怎么到了兒子反而變成威廉一世了呢?歐洲王室的命名還是有點意思的,也就是你的名字是什么,那繼承王位之后,就看你是這個王朝中第幾個叫這個名字的人,那你就是幾世。比如大家熟知的太陽王路易十四,那他就是波旁王朝中第十四個叫路易的,所以被稱為路易十四。其實霰彈親王威廉一世的爹,不是威廉三世,而是腓特烈·威廉三世,他的名字是腓特烈·威廉,說到底看書還是要細致啊。
1858年腓特烈和英國的維多利亞公主結(jié)為夫婦。維多利亞公主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長女。1871年,腓特烈成為德意志皇位繼承人。由于長期在英國逗留,他受到開明派、立憲派以及中產(chǎn)階級思想的影響,具有強烈的自由主義思想。他并不贊成首相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俾斯麥也從未喜歡過他。他希望在德意志也成立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的制度。
1888年6月15日,腓特烈由于喉癌去世,在位僅短短99天,比不過前清的戊戌變法了都,其子威廉二世繼位。
其實還是有不少人覺得要是腓特烈三世的在任時期能夠延長一些,也許對于德國在一戰(zhàn)中的處境會好上不少,在筆者看來,實則不然。在位期間,腓特烈三世已然和帝國實權(quán)掌控者俾斯麥鬧掰,更遑論他能夠通過自己來影響德國實際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