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熱服】觀察《明日方舟》主題側重點的變化,并對4.5周年作有限預測
若我們把《明日方舟》的每一次更新的劇情稱為“一段故事”,并假設每一段故事都在表達上有明確的目的,那么,就不難得出這么一個問題——每一段故事之間的表達是什么關系呢?
把這些關系統(tǒng)一起來,可以得到另一個問題:這些故事之間存在順序嗎?這隱含著三個問題,也就是是否存在?是否唯一?具體是什么?
先說結論。我認為《明日方舟》的每一段故事的核心表達之間是有計劃好的、分階段的遞進關系的?;\統(tǒng)地說,可以說是以半周年、夏活為界,以整周年、半周年為高潮。活動更新時間的先后順序比游戲內(nèi)的泰拉時間先后、比主線、“插曲”、“別傳”的差異更關鍵。
半周年
緊張刺激的簽到活動、《怒號光明》《長夜臨光》《敘拉古人》
周年:
《苦難搖籃》《覆潮之下》《愚人號》《孤星》
為什么需要關心這些問題?
最關鍵的原因自然是安撫我的強迫癥。既然“似乎有順序”,那么我就很想找出那個順序,把它語言化,無論這個順序是存在于作者的計劃中,還是僅僅存在于我的腦子里。
其次,普通人看數(shù)學就是學習概念,高級數(shù)學家可以看出概念間的類比,頂級數(shù)學家可以把握“概念間的類比”間的類比。同樣道理,故事自身可以承載表達,故事間的對比也可以承載表達,對比之間的對比也可以承載表達。它可以不存在,但至少作為讀者應該去找找看有沒有。
最后,這也關乎“閱讀順序”的問題——新入坑的、中途回坑的玩家是否存在一個更方便理解的閱讀順序?哪些重要值得補、需要補,哪些跳過也不影響理解?當然,自然是各人怎么喜歡怎么讀,每個人自己的閱讀順序都是各自專屬的體驗。但即便不考慮“怎樣讀更好”,也可以考慮一下“這樣讀會有什么影響”,同樣是有意思的。(這兩個問題的差異可以參考《理想城》關于“更好的生活”的討論。)
第一階段:鋪墊、提出問題、綜述
包括的內(nèi)容:
主線前四章、《騎兵與獵人》《靶向藥物》《火藍之心》《戰(zhàn)地秘聞》《喧鬧法則》《局部壞死》《洪爐示歲》《午間逸話》《生于黑夜》《苦難搖籃》《烏薩斯的孩子們》《沃倫姆德的薄暮》《密林悍將歸來》《踏尋往昔之風》《瑪莉婭·臨光》《怒號光明》
前一點五年出于某些我們讀者沒機會了解的原因,長草期是比較長的,安排也許不見得很嚴格,但還是大概能看出點東西。
即使《明日方舟》劇情表現(xiàn)全靠文字描寫和情節(jié)安排,甚至cg大圖都不多,但主線七八兩章都是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的,說是高潮當之無愧。
而看到其他各個小故事,雖然各自單獨看都是完整的故事,但我們對各個國家、地區(qū)的認識都是很受限的,每個地區(qū)的核心設定和矛盾都未向我們展示。
而表達上,它們都是點到為止。更多的還是讓我們?nèi)ジ惺軞夥?。而這些氣氛大多是負面的,讓人不禁發(fā)問:為什么會這樣?如果不想要這樣的事情繼續(xù)發(fā)生,可以怎么做?如果想要減輕這些不幸的后果,可以怎么做?
具體例子在主線里就體現(xiàn)為Ace之死、碎骨之死、米莎之死。情感上,我們的情緒大概和阿米婭捧著米莎的面具時類似。但阿米婭的感受可能更復雜一些。
從動畫的呈現(xiàn)來看,阿米婭時有機會在不殺死米莎的前提下制服她的,但因為不成熟而導致的猶豫,錯過了這個機會,更成熟的陳趕到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操作空間了。阿米婭大概也是能意識到這一點的。
圍繞著前面的問題,第八章把之后所有故事的表達打包整合,濃縮進了迷迭香、凱爾希、塔露拉、以及串起三線的阿米婭視角之中,在抽象的理論上進行了回應——這時候讀者是很難理解這些答案的——就如同《荒原狼》中的《論荒原狼》,在一開始把主旨全部講清,之后再通過具體故事來具體解釋。至此,鋪墊完成。
第二階段:回應苦暗的人們
包括的內(nèi)容:
《孤島風云》《此地之外》《畫中人》《源石塵行動》《遺塵漫步》《覆潮之下》《燈火序曲》《如我所見》《多索雷斯假日》《風暴瞭望》《長夜臨光》
《孤島風云》是赫默從科學家轉變?yōu)榛顒蛹?、下場參與政治的第一次呈現(xiàn),也是她第一次和高段位選手(繆爾賽思)的角力。以此為界,可以說是第二個階段開始。
至于為什么《瑪莉婭·臨光》不算開始,我們可以從后面的《長夜臨光》和《日暮尋路》找到解釋——瑪莉婭的反抗根本算不上反抗,她作為騎士甚至沒有找到有效的沖鋒方向。恰爾內(nèi)雖然是故事中落敗的角色,但是他對時代潮流的認識反而是比瑪莉婭更全面的。所以,把《瑪莉婭·臨光》算作苦難的描述更合適一點。
從社區(qū)反應和個人閱讀體驗來說,《覆潮之下》在一眾周年慶活動中并不算出彩,沒有起到高潮的作用,具體原因是什么我無意深究。但要說“奇觀”,被廢棄的巨型城市、體現(xiàn)黃金精神的鐵皮、恢弘的“伊比利亞——深?!本€的展開、海嗣上岸的視覺沖擊,多少還是有一點。
但無論如何,《長夜臨光》則是無可置辯地強,面對苦暗時,不同人的姿態(tài)都得到了清晰且立體的展示??偨Y了所有這些反抗苦暗和順應苦暗的角色,同時指向了新的未知——耀騎士只是燈塔,被燃起的人又將如何前進、向何處前進?前進的代價又是什么?
到這里,起承轉合的第二部分完成了大半,故事開始慢慢提速。
第三階段:“不畏苦暗”的方向和代價
包括的內(nèi)容:
《風雪過境》《將進酒》《陰云火花》《吾導先路》《破碎日冕》《愚人號》《塵影余音》《綠野幻夢》《未盡篇章》《理想城·長夏狂歡季》《日暮尋路》《好久不見》《淬火塵霾》《敘拉古人》
《風雪過境》所呈現(xiàn)的,是小型但幾乎完美的一次對苦暗的反抗。故事里,“雪山事變”展示了不同人的殊途同歸、各自的仁義禮智信和武勇。甚至可以說包括最像反派的大長老,所有人都得到了滿意的結局(除了莫希),也許可以理解成對《長夜臨光》后留下的問題的一個概括性回應——向何處前進、如何前進、前進的代價。
這里補充一下炎國線的相關討論。炎國線大致也能被這個劃分所解釋,但它們所涉及的主題往往都比較抽象、哲學。是從一個很玄的角度去探討該階段的命題。
《畫中人》討論的是虛實,是判斷比較虛實真假,是在問畫中人的苦難需不需要在意:《明日方舟》中的角色自然也是畫中人。
《將進酒》討論的是忠義兩難,也就是面對苦暗時的代價。
《登臨意》會在下一階段討論。
《陰云火花》中我們看到了不同形式的、更復雜的反抗:議會里的天火、陰影里的整合運動、有完整合法手續(xù)的羅德島、反抗失敗的女巫林。
《吾導先路》中指出反抗苦暗的人的道路的不同、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愚人號》用切實的對絕望的反抗,展示了“不畏苦暗”不只是一句口號、一句格言,直白地表現(xiàn)了其代價之沉重。即便如阿瑪雅的“書生”之流,也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信念。呼應了后面《日暮尋路》中的那句:“那時人們篤信自己困于黑暗,以生死之重擲向大地,以淋漓鮮血作為生存的代價和諫言。”
《敘拉古人》也是如此,整合敘拉古的西西里夫人、反抗西西里夫人的人們、攪亂一切的貝爾納多、死諫世人的盧比奧、求仁得仁的丹布朗。他們的生死成為了我們這段討論的注腳。
而氣氛輕松一點的《理想城》則展示了完美的群體是如何面對代價和責任的。
上面是對“代價”的討論。而“代價”存在的前提的是“選擇”,“選擇”則依托于“標準”和“方向”。
這一階段對標準和方向的討論主要落在《吾導先路》的光與火、《將進酒》的用仁勇智實現(xiàn)忠義兩全和《日暮尋路》的“翻動土地”。
同時,這一階段也指出了什么不是方向。《吾導先路》中的幻想、屬靈的光,《愚人號》中艾莉妮的經(jīng)書、《綠野幻夢》多蘿西的偏執(zhí)、《敘拉古人》的“你明白的話就不該在這里”。雖然這些幻想被破除了,但卻沒有被否認,這也是《明日方舟》溫柔和實事求是的地方。
“方向”與“代價”,組合起來便是這個階段的總結,在《敘拉古人》中有原句可以直接引用:“用拳頭保護自己,用規(guī)則約束拳頭”,以及“血就是血”——即便代價必然存在,但其存在并不能讓人心安理得地無動于衷。
后面,我們來到第四個階段。
第四階段:“真實地活著”(《春分》)
包括的內(nèi)容:
《照我以火》《登臨意》《春分》《落葉逐火》《驚霆無聲》《孤星》
承接“血就是血”,我們來到了《照我以火》。同時它還承接了《敘拉古人》的另一個主題——沒人能逃離那些他無法“轉身離去”的東西。
對于德克薩斯和拉普蘭德來說,那就是敘拉古。對于拉芙希妮來說,就是她和姐姐愛布拉娜的“緣”和“業(yè)”。對于包括“導演”在內(nèi)的泰拉人來說,就是他們在泰拉的生活。對于倫蒂尼姆人來說,就是已經(jīng)爆發(fā)的戰(zhàn)爭和劇變的生活。自然,對于讀者來說,就是我們在地球的人生。
認識到什么才是自己“無法輕易轉身離去”的事物,便是“成熟”的體現(xiàn),而成熟的完全展現(xiàn),就是《孤星》;成熟的瞬間,就是《春分》;從“父母”、“自己的起點”出發(fā),并走出自己的路,便是哲學層面的成熟,也就是《登臨意》。接受子女的成熟并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便是義無反顧的《落葉逐火》、為群體承擔自己代價的“獵人”們。
整理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困惑——《孤星》講得這么滿,半周年講什么?
展開細說博士在“辯論”中的所謂“始終如一”?
如今的博士是不能完全理解所謂“始終如一”的,因為他不知道“始終如一”的代價、不知道自己忘記的記憶之沉重。如果真要將這個,那就意味著今年十一月,很多重要設定就都要公開了。
在這方面,阿米婭甚至走得更遠一步——她已經(jīng)知道了、親身感受了黑冠所承載的薩卡茲的萬年血仇,也明白了為什么如今的特蕾西婭會站在特雷西斯身邊——沒有薩卡茲能在那些記憶中浸泡過后還作出其他選擇。
如果你覺得你能,那多半不過是因為你能隨時轉身離開。“站在屋檐下的人就不要取消雨中的人被淋濕了”,更遑論坐在屋子里的人(《敘拉古人》)。如果有人真的能坦然面對自己“真實的生活”,那他多半不會在這里讀我的文章。顯然我也不能,不然我也不會在這里寫這些文字。
最后
就這樣,本文從故事表達的角度梳理了開服至今的所有劇情。故事的理解是多樣的,在我看來,只要合理、有趣、有啟發(fā)性,那就是好的理解。但在完整和自洽的角度來看,即便本文的理解并不唯一,想來也是值得分享的。故寫下此文。
還有一點也許已經(jīng)有讀者留意到了——我的專欄不完全是自洽的。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我建議以新的為準。但有趣的誤讀也是有趣的,希望你也能從中獲得享受。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我默認諸位對故事劇情都是無比熟悉的,所以跳過了很多細節(jié),引用也沒有全部標出,好一些例子也沒有具體展開。
歡迎各位保持懷疑,對解釋了的和沒解釋的內(nèi)容各自進行檢驗。我自己是大概檢驗過的,沒有明顯問題。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需要更具體的解釋,歡迎評論區(qū)留言。
另外,我能做的從來都只是歸納,而不能預測。我真的很期待下半年能有什么出乎我意料的討論、期待《空想花亭》,更別說4.5周年之后的內(nèi)容。真是讓人心潮澎湃。
最后,一如既往,祝大家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