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chǔ)學經(jīng)濟Ep154】高鴻業(yè)《西方經(jīng)濟學(宏觀)》概念梳理P415:IS-LM模型

第十四章 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
第二節(jié) IS曲線
a.IS曲線及其推導(dǎo)
產(chǎn)品市場的均衡:
定義:產(chǎn)品市場上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
公式:y=(α+e-dr)/(1-β);
規(guī)律:要使產(chǎn)品市場保持均衡,即儲蓄等于投資,則均衡的國民收入與利率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化的關(guān)系;
圖線:
以縱軸代表利率,以橫軸代表收入,則可得到一條反映利率和收入間相互關(guān)系的曲線;
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這些組合下,投資和儲蓄都是相等的,即i=s,從而產(chǎn)品市場市場是均衡的;
名稱:IS曲線;
特點:與任一給定的利率相對應(yīng)的國民收入水平,在這樣的水平上,投資恰好等于儲蓄,因此這條曲線被稱為IS曲線;
推導(dǎo)方法:
總收入=總支出;
計劃儲蓄=計劃投資;
斜率:由于利率下降意味著一個較高的投資水平,從而意味著一個較高的儲蓄和收入水平,因而,IS曲線的斜率是負值。
b.IS曲線的斜率
斜率:
要素:IS曲線的斜率大小,或者說傾斜程度,取決于投資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的斜率;
推導(dǎo):在兩部門經(jīng)濟中,由y=(α+e-dr)/(1-β),得到r=(α+e)/d+(1-β)y/d,斜率即為(1-β)/d;
字母:
d表示利率變動一定幅度時投資變動的程度:如果d的值較大,即投資對于利率變化比較敏感,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就較小,即IS曲線較平緩;
β時邊際消費傾向:如果β較大,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也會較小,這是因為β較大,意味著支出乘數(shù)較大,從而當利率變動引起投資變動時,收入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因此IS曲線就較平緩。
在三部門經(jīng)濟中:
定量稅中:IS的斜率的絕對值仍是(1-β)/d;
比例所得稅:IS的斜率的絕對值為[1-β(1-t)]/d——t表示邊際稅率——當d和β一定時,稅率t越小,IS曲線越平緩,因為在邊際消費傾向一定時,稅率越小,乘數(shù)會越大;
觀點:西方學者認為,影響IS曲線斜率大小的主要是投資對利率的敏感度,原因是邊際消費傾向比較穩(wěn)定,稅率也不會輕易變動;
注意:上述影響IS曲線斜率的說明,是以預(yù)期不變?yōu)榍疤釛l件的,加入了預(yù)期因素,IS曲線會比不考慮預(yù)期時更陡峭一些。
c.IS曲線的移動
規(guī)律:如果投資函數(shù)或儲蓄函數(shù)變動,IS曲線就會變動——
同等利率水平上投資需求增加了,即投資曲線向右上方移動,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其向右的移動量等于投資曲線的移動量乘以乘數(shù);
假定人們的儲蓄意愿增加了,即人們更節(jié)儉了,儲蓄曲線就要向左移動,如果投資需求不變,則同樣的投資水平現(xiàn)在要求的均衡水平就要下降,因為現(xiàn)在只要有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同樣的儲蓄,IS曲線就會向左移動,其移動量等于儲蓄增量乘以乘數(shù);
三部門經(jīng)濟中,分析稅收和政府支出變動如何使IS曲線移動:
增加政府購買性支出,在自發(fā)支出量的作用中等于增加投資支出,因此會使IS曲線向右平行移動,移動的幅度取決于兩個因素,政府支出增量金和支出乘數(shù)的大?。害=kgΔg;
政府增加一筆稅收,則會使IS曲線向左移動,移動幅度為Δy=-ktΔt;
增加政府支出和減稅,都屬于增加總需求的擴張性財政政策,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
減少政府支出和增稅,都屬于降低總需求的緊縮性財政政策,IS曲線向左下方移動。
第三節(jié) 利率的決定
a.利率決定于貨幣的需求和供給
凱恩斯觀點:利率不是由儲蓄與投資決定的,而是由貨幣供給量和對貨幣的需求量決定的。
分析思路:貨幣的實際供給量(用m表示)一般由國家控制,是一個外生變量,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貨幣的需求。
b.流動性偏好與貨幣需求動機
概念:
流動性偏好(也成“靈活偏好”或“流動偏好”):即對貨幣的需求,由于貨幣具有使用上的靈活性,人們寧可犧牲利息收入而儲存不生息的貨幣來保持財富的心理傾向;
貨幣隨時可以滿足以下三類不同的動機:
交易動機:個人和企業(yè)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出于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量主要決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數(shù)量越大,從而為應(yīng)付日常開支所需的貨幣量就越大;
謹慎動機或稱預(yù)防性動機:為預(yù)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如個人或企業(yè)為應(yīng)付事故、失業(yè)、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數(shù)量貨幣,這一貨幣需求量大體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L1=ky,k為出于上述兩種動機所需貨幣量同實際收入的比例關(guān)系,y為具有不變購買力的實際收入;
投機動機:人們?yōu)榱俗プ∮欣馁徺I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L2=-hr,h是貨幣的投機需求的利率系數(shù),負號表示貨幣的投機需求與利率變動有負向關(guān)系。
c.流動偏好陷阱
定義: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愿意持在手中這種情況被稱為“凱恩斯陷阱”或“流動偏好陷阱”。
d.貨幣需求函數(shù)
函數(shù):
要素:對貨幣的總需求是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預(yù)防需求和投機需求的總和;
分析: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yù)防需求決定于收入,貨幣的投機需求決定于利率;
函數(shù):L=L1+L2=ky-hr——式中的L,L1,L2都是代表對貨幣的實際需求,即具有不變購買力的實際貨幣需求量——名義貨幣量和實際貨幣量是有區(qū)別的,名義貨幣量是不管貨幣購買力如何而僅計算其票面值的貨幣量,把名義貨幣量折算成具有不變購買力的實際貨幣量,必須用價格指數(shù)加以調(diào)整:m=M/P;
規(guī)律:利率上升時,貨幣需求量減少;利率下降時,貨幣需求量增加;
圖線:貨幣需求量與收入的正向變動關(guān)系是通過貨幣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和左下方移動來表示的,而貨幣需求量與利率的反向變動關(guān)系則是通過每一條需求曲線都是向右下方傾斜來表示的——當利率相同,由于收入水平不同,實際貨幣需求量不同;當收入水平相同,由于利率水平不同,實際貨幣需求量也不同。
e.貨幣供求均衡和利率的決定
貨幣供給:
分類:
狹義的貨幣供給:流通中的硬幣、紙幣和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一般用M1表示);
廣義的貨幣供給:加上定期存款(一般用M2表示);
更廣義的貨幣供給:再加上個人和企業(yè)所持有的政府債券等流動資產(chǎn)或“貨幣近似物”(一般用M3表示);
定義:一個國家在某一個時點上所保持的不屬政府和銀行所有的硬幣、紙幣和銀行存款的總和;
性質(zhì):
存量概念;
由國家用貨幣政策來調(diào)節(jié),因而是一個外生變量,其大小與利率無關(guān);
圖線: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
均衡:貨幣供給曲線和貨幣需求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利率的均衡水平——表示只有當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時,貨幣市場才達到均衡狀態(tài);
“流動偏好陷阱”:貨幣需求曲線接近于水平狀態(tài),不管貨幣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多少,即不管政府增加多少貨幣供給,都不可能再使利率下降。
第四節(jié)?LM曲線
a.LM曲線及其推導(dǎo)
貨幣市場的均衡:
條件:m=ky-hr——m表示實際貨幣供給量,ky表示貨幣的交易需求,-hr表示貨幣的投機需求;
圖線:滿足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下的收入y與利率r的關(guān)系對應(yīng)的圖線稱為LM曲線,此線上任一點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這樣的組合下,貨幣的需求和供給是相等的,亦即貨幣市場是均衡的;
公式:y=hr/k+m/k。
b.LM曲線的斜率
斜率:
公式:k/h;
分析:
當k為定值時,h越大,即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則k/h越小,于是LM曲線越平滑;
當h為定值時,k越大,即貨幣需求對收入變動的敏感度越高,則k/h越大,于是LM曲線越陡峭;
觀點:貨幣的交易需求函數(shù)一般比較穩(wěn)定,因此,LM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于貨幣的投機需求函數(shù),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
“凱恩斯陷阱”或“流動偏好陷阱”:利率降得很低時,貨幣的投機需求趨于無限大;
“凱恩斯區(qū)域”或“蕭條區(qū)域”:利率一旦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政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貨幣政策在此時無效;
“古典區(qū)域”:?不管利率再上升多少,貨幣的投機需求量都是零,人們手中持有的貨幣量都是交易需求量,如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只會提高利率,而不會使收入增加,如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使LM曲線向右方移,則不但會降低利率,還會提高收入水平,此時財政政策無效,而貨幣政策有效。
c.LM曲線的移動
因素:
名義貨幣供給量M的變動;
價格水平的變動。
第五節(jié) IS-LM分析
a.兩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IS-LM模型:
背景:凱恩斯理論循環(huán)推論的錯誤——利率通過投資影響收入,而收入通過貨幣需求又影響利率;收入依賴于利率,利率又依賴于收入;
方案:IS-LM模型的產(chǎn)生;
均衡: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同時實現(xiàn)兩個市場的均衡,只要投資、儲蓄、貨幣需求和供給的關(guān)系不變,任何失衡情況的出現(xiàn)也都是不穩(wěn)定的,最終會趨向均衡——
IS不均衡會導(dǎo)致收入變動:投資大于儲蓄會導(dǎo)致收入上升,反之,收入下降;
LM不均衡會導(dǎo)致利率變動: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會導(dǎo)致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b.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
缺陷:在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上同時實現(xiàn)了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然而,不一定是充分就業(yè)的均衡。
需求:依靠國家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進行調(diào)節(jié)——
財政政策:政府變動支出和稅收來調(diào)節(jié)國民收入,如果政府增加支出,或降低稅收,或二者雙管齊下,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
貨幣政策:貨幣當局(中央銀行)用變動貨幣供應(yīng)量的辦法來改變利率和收入,當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時,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
c.IS-LM模型的用處
用處:
清楚直觀地表示經(jīng)濟短期波動究竟來自何方;
清楚直觀地表現(xiàn)出政府干預(yù)經(jīng)濟使用的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
清楚直觀地表現(xiàn)構(gòu)成總需求的諸因素對總需求變動影響的強弱程度;
清楚直觀地表現(xiàn)出政府干預(yù)經(jīng)濟政策的效果;
清楚直觀地表現(xiàn)出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這兩大學派為什么會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不同的態(tài)度;
清楚直觀地表現(xiàn)出總需求曲線的來歷。
第六節(jié) 凱恩斯的基本理論框架
綱要:
國民收入決定于消費和投資;
消費由消費傾向和收入決定;
消費傾向比較穩(wěn)定;
投資由利率和資本邊際效率決定,投資與利率呈反方向變動關(guān)系,與資本邊際效率呈正方向變動關(guān)系;
利率決定于流動性偏好與貨幣數(shù)量;
資本邊際效率由預(yù)期收益和資本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成本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