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大綱】中級經濟師考試網絡課程|對啊網丫丫老師|經濟基礎知識工商管理

第一章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第一節(ji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
1、內涵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基本經濟制度三方面的關系

生產發(fā)揮決定作用,生產資料所有制居于核心地位
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同時加強宏觀調控。
3、基本經濟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適應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作用:發(fā)揮公有制主體作用(共同富裕),發(fā)揮非公有制經濟重要作用;調動勞動者積極性,調度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fā)揮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
第二節(jié)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
1、社會主義公有制
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全體或部分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包括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
全民所有制,國家行使所有權,國有經濟
集體所有制,集體經濟組織行使所有權,農村/城鎮(zhèn)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經濟
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國有、集體、混合中的國有和集體,主導作用、突出貢獻
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資產占優(yōu)勢,經濟控命脈、主導作用,共同富裕
2、非公有制經濟
形式:個體、私營、外資、混合中的非公
個體經濟: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個人或家庭
私營經濟:資產屬于私人,存在雇傭勞動關系(區(qū)分個體和私營的標準)
外資經濟: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屬于混合形式
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集體、非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不是一種獨立的所有制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基礎),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農民是法定主體,穩(wěn)定土地承包關系(關鍵);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發(fā)展集體經濟。
第三節(jié)社會主義分配制度
1、內涵
按勞分配為主(公有制在分配方式上的體現),等量勞動、等量報酬,各盡所能,物質利益、合理差距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
2、如何堅持
鞏固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增加勞動報酬(一線勞動者),完善保障及監(jiān)管制度,完善市場秩序、公平競爭、財產性收入
第四節(ji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資源配置的含義
地區(qū)、國家各種資源在不同用途間的分配
實質:社會總勞動時間在產品生產上的分配
2、資源配置方式
市場調節(jié)、政府調控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價格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
第二章市場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第一節(jié)市場需求
1、需求的含義
消費者,愿意且能夠
需求構成要素:購買欲望+支付能力,缺一不可。
2、影響需求的因素(三消三價一其他)

價格是最重要因素,價格與需求方向變動
消費者個人收入與需求同方向變動
替正補反,替代品價格與需求量同向變動、互補品價與需求量方向變動
3、需求函數、需求規(guī)律、需求曲線

需求函數:商品需求量與影響該需求量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

需求規(guī)律:需求與價格反方向變動
需求曲線:

向右下方傾斜
價格變動、點動線不動,價格變動引起需求在既定曲線上變動
非價格變動、線動點不動,非價格變動引起需求曲線位置變動,需求量增加線右移、需求量減少線左移
市場需求曲線是個別消費者需求曲線的水平加總。
第二節(jié)市場供給
1、供給的含義
生產者愿意且可能提供的商品或服務
市場供給是所有生產者供給的總和
2、影響供給的因素(三生二價一其他)

價格是影響供給的根本因素,價格與供給呈正方向變動
成本與供給呈反方向變動
3、供給函數、供給規(guī)律、供給曲線

供給函數:供給量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

供給規(guī)律:供給量與市場價格呈正方向變動
供給曲線:

向右上方傾斜
價格變動、點動線不動:價格變動引起供給量在既定曲線上的變動
非價格變動、線動點動:非價格變動引起供給曲線位置變動,供給量增加右移,供給量減少左移
第三節(jié)均衡價格
1、均衡價格的含義(暫偶相——暫時、偶然、相對)
供給和需求抵消,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時的價格,此時的供求數量為均衡數量。
2、均衡價格模型運用(高不高、低不低)
最高限價:
低于均衡價格
保護買方利益、降低生產成本
需求大于供給、供不應求,市場供給短缺
黑市高價、變相漲價(以次充好、缺斤短兩)
配給制,短期、局部實行
保護價格(支持價格、最低限價):
高于均衡價格
保護賣方利益,刺激生產、供給大于需求、供過于求
黑市低價、市場價格下降
政府收購和儲備系統(tǒng)
糧食等少數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格
第四節(jié)彈性

彈性,反映程度
1、需求價格彈性
定義: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量變動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的比率

點彈性: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價格和需求量變動較小。

弧彈性: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價格和需求量變動較大。

需求價格彈性類型:
Ed>1:富有(高)彈性,奢侈品、高檔品,價格與總銷售收入反向變動,薄利多銷
Ed=1:單一彈性
Ed<1:缺乏(低)彈性,生活必需品,價格與總銷售收入同向變動
需求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多長高大
替代品數量和相近程度(替多彈大)
商品重要性(必須小非必須大——高)
商品用途(多大)
時間長短(短小長大)
2、需求交叉彈性
定義:一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對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需求交叉彈性類型:替正補反零無關

3、需求收入彈性
定義:需求量變革的和消費者收入變動之比

需求收入彈性的類型:大高小低不大不小是必須,正常必高

Ey>1高檔品,0<Ey<1必需品,高檔品和必需品為正常品;Ey<0低檔品。
4、供給價格彈性
定義: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放映程度,供給量變動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的比率

受供給規(guī)律作用,供給價格彈性為正值。
供給價格彈性類型:

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生時投入
時間,首要因素,短期彈性較小、長期彈性較大
生產周期和自然條件,越長越小,農產品短期供給彈性幾乎為0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供給彈性大,
第三章生產和成本理論


第一節(jié)生產者的組織形式和企業(yè)理論
1、生產者的組織形式和目標
生產者,企業(yè)、廠商
組織形式,個人獨資、合伙制、公司制
目標,利潤最大化(經濟人假設在生產中的具體表現),企業(yè)求得生存的關鍵
2、企業(yè)形成的相關理論

第二節(jié)生產函數和生產曲線
1、生產及相關概念
投入(勞動、資本、土地、企業(yè)家)——生產——產出(獲得銷售收入的基礎)
投入分類:可變投入(長期行為),不變投入(短期行為)
2、生產函數
技術不變,生產使用的要數數量與最大產量之間 的關系
生產技術水平變化生產函數也會變化
3、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及其曲線
研究企業(yè)短期生產行為
勞動量的變化,引起總產量(TP)、平均產量(AP)和邊際產量(MP)的變動

邊際產量遞減規(guī)律:先增后減

根據邊際產量線可以推出總產量線和平均產量線
邊際產量與總產量:邊際正、總產增加,邊際0、總產最大,邊際負數、總產下降
邊際產量與平均產量:交點,左邊大右邊小

4、規(guī)模報酬
規(guī)模收益,生產要求按相同比例變化時的產量變化,生產規(guī)模變化與產量變化間的關系
長期生產決策問題
規(guī)模報酬分三類:不變,產量和要素變動幅度相同;遞增,產量大于要素;遞減,產量小于要素
第三節(jié)成本函數和成本曲線
1、成本的含義
成本,市場費用,生產過程中購買生產要素的貨幣支出,經營過程中的物質費用和人工費用。
機會成本:放棄使用的要素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生產成本:顯成本,實際貨幣支出;隱成本,自己擁有并使用的資源的成本,實際是一種機會成本。
經濟利潤:超額利潤=總收益-總成本,企業(yè)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
正常利潤:企業(yè)家才能的報酬支付,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屬于隱成本
經濟利潤不包括正常利潤
2、成本函數
總成本與產量之間的關系
短期: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長期:可變成本
短期成本變動的主要因素:勞動、資本等要素的價格,生產率(勞動、全要素)
短期成本函數分析

邊際成本(MC):增加一單位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額,短期固定成本不變,邊際成本指可變成本的變動

總固定成本曲線(TFC):平行于橫軸的直線,不是從原點出發(fā),從縱軸的一個截點出發(fā)
總可變成本曲線(TVC):從原點出發(fā),隨產量增加上升
總成本曲線(TC=TFC+TVC):從縱軸一個截點出發(fā),隨產量增加上升
總成本線與總可變成本線變動規(guī)律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