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織經(jīng)》唐 來俊臣
閱人 卷一 人類所謂的感情都是裝出來的,世上一些客套也都是虛偽的,這樣子怎么能信呢?孔子也說過“對人說好話 微笑討好 事事奉承,左丘明非常討厭這樣,我孔丘也討厭這樣。”最可恥的是人的心中明明對某人藏著怨恨,可表面上卻與他是朋友。 人都有很多欲望,而且本性自私自利,事成了總希望共同享受,事敗了盡量把過失推到別人身上,即便是圣人也避不了這樣子操作,這大概是人本來的樣子吧! 欲望多了就開始貪婪,自私成性就開始品行不正,然后生起罪念。平民害怕被懲罰,為官的懼怕出事,因而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貪婪自私;可一旦有機會了,那就難說了。 被害是因為經(jīng)常不去多觀察,招來橫禍?zhǔn)怯刑嘤谛牟蝗?。齊桓公對他的大臣夠好了吧,那樣死法著實令人悲哀(齊桓死后沒人管,放床上六十七天,爛到蟲子爬出窗戶)。吳王夫差就是因為沒滅越國,才有后來被滅國。什么樣子的關(guān)系能超過父子關(guān)系,可是這世上楊廣之類的人多的是;世上所有恩德不可能超越君對臣,可是像王莽這樣的奸臣從來不缺。所以人心是多么的狡詐,千要不能只看表面;世人的一切行為都是薄情寡義的,你做了善事到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一點功德沒有。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他人千萬別有“太好了他對我不一樣?!比绻B這些都不知道,是該說你蠢呢還是說你聰明? 事上 卷2 主上多疑的話,就會讓臣下恐懼。這樣上下不是一條心,禍?zhǔn)戮烷_始興起了。 如果主上為人驕傲,那么作為臣子的要順?biāo)囊庾屗残?。主上如有什么煩心事,那么作臣子的要懂得去解決以表忠心。所謂的順主上的意就是要刻意獻媚,表忠心就是即便無理也要執(zhí)行,這樣子雖然會被他人看不起,但還是要堅持去做。主上今天給你什么,改天也能要回去,我們的生死主上一句話,你有辦法違逆嗎?所以有智慧的人善于觀察主上的意思,只有那些愚蠢的人才固執(zhí)己見,臣子間禍福不同,關(guān)鍵就在此。 所有為人主上的從不希望臣子強悍,作為臣子的也要去掉心中所懷的妄念。強悍的臣子下場都不好,心懷妄念的臣子最終都自取滅亡。你看有道德的周公姬旦尚且不喜歡這兩種人,其他人會比他好嗎? 主上是天下最有智慧的,臣子絕對不是賢圣。功勞是主上的,過失都是我造成的。為臣的不能沒有警惕戒備主上的心,也不能將自己的智勇在主上面前顯露。即便是對自己親近的人,主上讓下手絕對不要心慈手軟;干這樣邪惡的事,在主上面前一定要當(dāng)仁不讓。如果你能做到這份上,主上肯定會勝任你,而且這份信任不會隨意失去。 治下卷3 很少有人會長時間甘心居于他人之下,如果王上管理失策的話,不是被臣子以下犯上,就是被臣子謀逆造反。 主上要是失去威攝力,臣子一定會亂來。所謂的威攝力就是要讓臣子尊守禮數(shù),接著把刑罰作為武器,這兩個治下關(guān)鍵一定不能失之。王上策劃私密事不得與臣子知道,要是必須有臣子參與謀劃的話,事后必須將此人殺掉。王上不能只信任一個人,因為會讓這個人成為禍害。算計的心一定要隱蔽,與臣子交接要淡然不能太過親密,只有這樣臣子才會對王上這種威攝力產(chǎn)生畏懼。 臣子要依附王上才能滿足志向,王上是靠這些臣子建立名聲。讓臣子有所貪求,才能讓他的心充滿上進,提升臣子要緩,太快了對方容易獲得成就感。王上有看中的人才,這時對此人要表現(xiàn)出很親近的樣子,一些禮下的細節(jié)一定要做足,要是拒絕做足這些細節(jié),那么此人一定不會為王上所用。 凡是人都有他喜好的東西,那么用他所喜好的東西來作導(dǎo)誘,沒有不成功的;凡是人也都有自己懼怕的東西,利用他所懼怕的東西脅迫,對方肯定聽從。必須用到這個人時,他沒有干出對自己有大害的事時要能隱忍對方。當(dāng)對方不能為你所控制時,即便他是個大人才也要殺掉以絕后患。王上對臣子的賞賜不能吝嗇,否則會讓他有不滿的情緒產(chǎn)生。懲罰的目的只是警告,讓對方懂就行了。王上能恩惠同施,才能和道德并行,要是這樣作還是沒效果,難道是天意? 控權(quán) 卷4 權(quán)力這個東西,只要是人都離不開它。但是要得到它很不容易,守住它尤其艱難;智商不夠的人是絕對得不到權(quán)力的,因為在謀劃的過程中一失策馬上帶來災(zāi)禍,這可是生死相關(guān)的大事?。? 行事順天意的話,就能名正言順。如果自己逆天意而行事,就會因此讓敵人有給你定罪的借口。讓下民有他們不了解的真相,這是擁有權(quán)力者的智慧。主上的名聲如果不派人四處昭顯,人們很難順從的。 天下動蕩要懂得利用能人,掃除動蕩后必須除去這些能人不要讓他們以后作妖。盛世下的主上要利用那些忠于自己的臣子,這幫庸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順從。名號可以隨便改,但實力一定要爭??;名號和實力二者如果相悖,權(quán)力馬上喪失掉。將權(quán)力看得比自己命重要的人,沒有什么是他不敢造作的;那些死抓權(quán)力不放的人,他為了得到權(quán)力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奪取權(quán)力機會很重要,沒有機會的話就讓它自然消失;一有機會就必須將事情做到絕,即便是做到人倫盡滅也沒關(guān)系。主上要用利益和金錢來羈絆臣子,以便去除他們所能造成的實際危害;然后封他們一些沒有實權(quán)的虛名,這樣能讓他們的心順服。如果能這樣行事的話,沒有什么權(quán)力是你得不到的,也不可能失去。 制敵 卷5 人都有與他相對敵的人。敵人,就是之間在利益與傷害之間造成沖突,或者不是你生就是我死不能相容的狀況;無法察覺誰是敵人的人也無法分辨誰是真正的朋友,不能制伏敵人的人是沒有能力成就大業(yè)的。無法制敵是最大的禍害,一定要杜絕它。 當(dāng)君子與小人相敵時,君子也是小人了。如果小人如君子般知禮數(shù),那么小人也是君子。所以,名聲都是虛的,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和別人對他的毀譽較真;從中能獲得利益才是最重要,愚蠢的人才會要求自己善良。 眾人的敵人,不能認(rèn)為也是自己的敵人;主上的敵人,可以是我的朋友也可以是我的敵人。親人與故交,不可以當(dāng)是最親密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在他們牽扯到刑事時,立刻毫不猶豫拋棄他們。所謂的迷惑敵人就是讓對方?jīng)]有覺察,最重要的是等待機會。制服敵人就要趁他還未行動,先機就是機會。要置敵于死地,就是構(gòu)陷他要造反。要加害敵人,就誘導(dǎo)他干出邪淫的事來,這樣大家會鄙視他。最大的敵人,就是不知道誰是敵人;禍害最深的,就是把敵人當(dāng)好朋友。如果你能看什么人都是強寇,對待親人如佰生人,認(rèn)為朋友害處超過敵人的話,即便這樣會被人們厭惡,但也能避開他們的傷害。所以,這樣作,能有什么損失呢? 固榮 卷6 我們的榮譽與被主上寵幸都有個開始,能將這個開始保持到最后的很少;吉兇本來就是無常,智商高才能避免禍害。榮譽和被主上寵幸絕對不是命中注定的,都要先通過謀劃而形成的;吉兇選擇權(quán)在你,慎防小心才能消除罪咎。 主上的命令不得違抗,這是取得榮譽的根本,智商高的人即便死也能將榮譽保持并讓它延續(xù)下去。選擇接續(xù)榮譽的后代必須是人才,這樣子這份榮譽才能長久,你看古時那些賢人哪個不是通過自己吃苦來惠及后人的。世道官職不可能穩(wěn)定,所以必須讓自己百變來取悅他的主上。主上所寵幸的臣子,沒有理由也必須主動去巴結(jié)。人都有親戚,要辦他罪之前必須謹(jǐn)慎考察他親威的底細。人的智商有高 有低,反正記住一點,任用人不必要求他們的智商比自己高。 有了榮譽有些人會羨慕你,但也招來有些人的怨恨。對主上要表示出心滿意足,對下屬要給他們好處,這樣作的目的是讓怨恨自然削減。對你仇視最深的人無論如何一定要除掉,千萬不能得罪小人,這么一來對你不利的一切因素將無法隱藏。喜怒不形于色,謹(jǐn)慎和經(jīng)常思考 謀劃在遠處的人,人們根本沒法設(shè)陰謀辦他。 保身 卷7 人是不可能傷害自己,但會被別人找理由傷害,這就是世道;當(dāng)不被別人寬恕的時候,自己一定能找到理由寬恕自己,這就是世道。 君子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聲,小人都很在意自己的感受。君子愛惜自己名聲,會控制自已的言行;小人在意自己的感受,會重視利益不讓自己吃虧。人如果不四處昭顯自己名聲 道德,那么所謂誹謗根本損害不了他的感受;不要處處講仁義道德,這樣奸邪之類就不會視他為禍患。用贊揚人的話說得他人處處難堪,能讓對方不知道你的居心;背地里再攻擊他最薄弱處,以達到自存的目的。 平民不要與官府抗?fàn)?,貴族不要與人結(jié)怨仇。處于劣勢的人首先是保命,別去逞強;處于優(yōu)勢的人要懂得收斂羽翼,不要去追求盡善盡美。說起自己的過錯一定要夠苛刻,這樣會使人生起憐憫而讓自己不致于受到大的傷害。責(zé)罰他人不能太過于嚴(yán)厲,這時適當(dāng)給予對方恩惠往往能獲得大回報。 惡沒有固定的評議,不要拿所謂的惡來給自己定義為惡人;善也沒有固定的評判,不要拿所謂的善來給自己定義為善人。憐憫自己的人也會得到別人的憐憫,厭惡自己的人也會遭來別人的厭惡。不可讓心有所羈絆,能辦到的人能遠離傷害。 察奸 卷8 奸臣是不會自己招認(rèn)自己是奸人的,忠臣也沒辦法自己辯說自己的忠誠。可是奸臣能禍害國家,忠臣最多只能禍害自己。 智商不高的人難以成為奸人,因為奸人的計謀都非常陰險致命。心懷善念的人無法成為奸人,那是因為他們還有良知。 如果你的智商無法超過奸人,根本辦不了他;良知不夠深遠堅定的人,根本抗拒不了奸人。忠臣奸臣角色非常容易變換,主上所任用的人,他是奸臣現(xiàn)在就是忠臣;主上棄用的人,他是忠臣現(xiàn)在也變成是奸臣。 形勢變了,人也不是原本的樣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奸臣也會相應(yīng)變化的,人外在的名聲很不可靠,只有主上才是可依靠的,他的好惡主導(dǎo)誰是奸臣。站在人民主流意識的對立面,不是奸臣也成奸臣;與人民主派意識相契合的,即便他確實是奸臣也是忠臣。 價值觀相同湊一起才能相互獲利,價值觀不同的湊一起只有相互傷害。如果世道讓當(dāng)奸人能獲得利益,那么人人都是奸人;如果世道讓講忠誠的人招禍害,那么人人都不再忠誠了。奸人多忠誠人少,這就是世道的真相;人都講自己很忠誠并很討厭奸人,這只是世道的表面現(xiàn)象。 對主上獻媚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要是能透過獻媚這個表面現(xiàn)象看實質(zhì)的話,奸臣的面目就會自己顯露出來。 謀劃 卷9 主上不能用計策來謀劃臣子,這樣作的后果是有些臣子根本沒法管治了;做臣子的也不可用計策謀劃主上,這樣作的后果將使自己失去晉升的機會;臣子不能用計策謀劃同僚,這樣作的后果是他將有永遠的敵人。官圈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因為禍害就藏在這些朋友中,形勢逼出必然的禍害,智商高的人不會看輕這幾點。算計敵人如果考慮遠一些,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謀劃;鏟去身邊的賊人務(wù)必要盡除掉,這樣才能讓對方的謀劃無害。欺騙主上是死罪,將這樣的罪加在對敵身上,他必死;犯法的人不可饒恕,不能讓他成為禍害才去懲治。 主上謀劃臣子要觀察勢態(tài),勢態(tài)不好就必須依靠算計。臣子謀劃主上只能利用算計,當(dāng)算計達不到目的時才依靠實力。臣子謀劃同僚依靠的是智商,對方智商如果比你高,那就用陷害。策劃計謀貴在保密,不保密就是在禍害自己;開始實施計謀時貴在迅速,慢了會被對方占了先機。將他人的功勞誣為居心險惡,將對方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將他人說的話歪曲成謠言,這樣會增加人們對他的厭惡。算計他人永遠不能停止,這不就間接讓你等同無敵了嗎? 問罪 卷10 法的善惡,不能以律法上所寫的條文為標(biāo)準(zhǔn),而是要看執(zhí)行的程度;判罪的目的,不是懲罰他所犯的罪,而是讓他明白他犯了什么罪。 每個人都可以給他定罪,要定他人的罪必須先找好這個人。一般人們是不會自己招認(rèn)有罪的,因此需要靠秘密調(diào)查和他人檢舉讓他的罪行顯露。主上絕對不會容許有人犯罪,主上沒有表明態(tài)度就得耐心等待,一表明態(tài)度就馬上前往逮捕。凡是人都會自辯其無罪,審訊人不能有憐憫心,用刑時也必須要重,這么一來沒人敢不招認(rèn)的。要是有人抗拒不招被刑死,那么就對外報說此人畏罪自殺了。人都有同黨,定其中一個人的罪,然后讓他招出其他人;供詞必須條理清晰符合邏輯,供詞有些修改的地方,修飾時也必須契合事實。到這一步,可以確立他人的罪了。 人不但外表不同他們的心思也不同,所以要選擇心理承受力差的人下手,那么所謂生死與共的關(guān)系馬上崩潰。 人的身體都害怕刑罰,就因為害怕刑罰就更必須用到刑罰,這樣對方肯定求饒。不可以有憐憫之心,憐憫的人無法用憐憫來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若是朋友犯事,一定要下更重的手,這時候幫助朋友只能招來他的禍害。 給人定罪和豁免他人的罪,雖然很難為但也必須為之。 刑罰 卷11 要致人于死地,最好的方法就是構(gòu)陷他要造反;要誘導(dǎo)他人并讓對方服從,必須用刑罰,因為一動用刑罰你要的一切都能得到。刑要有方法,罰必須變化多端,總的來說就是用盡一切刑罰手段,是人都會認(rèn)罪。 智商高的人害怕惹禍上身,智商低的人害怕刑罰;用語言套出真相,這是刑訊的最高套路。看清形勢的人能識時務(wù),只有那些傻瓜才會在牢里與你辯析道理;跟對方講清他所面對的形勢,這是刑罰的手段。 人有時甘愿一死,也不想忍受痛苦,刑訊他人的手段要擊中對方的弱點。比如士夫受不了屈辱,一般人害怕家人被株連,所以要一擊而中對方心中最不忍地方。凡是人都不會承認(rèn)自己有罪,因此要將他的罪加大,超過他實際所犯的罪;當(dāng)無法獲得確鑿證據(jù)時,就偽造證據(jù)證明他確實犯此罪。當(dāng)刑訊問不出個所以然,當(dāng)場誣陷他就能得到你要的結(jié)果;不要擔(dān)心誣人罪名沒有確鑿證據(jù),證據(jù)只要讓主上不起疑心就妥了。 被他人刑罰的人 已經(jīng)不是人了,所以刑罰他的人 是不會被懲罰的。不是人說明他是下賤人,不會被懲罰的說明是個高貴人。下賤人注定是案上魚肉,高貴人主宰下賤人的生死。世間人的取舍,會不會就是源于此呢? 瓜蔓 卷12 事情如果不把它搞大,那么就沒辦法驚動世人。辦案子一定要想法子牽扯眾多,否則功德無法彰顯。主上搞事是為了天下太平,臣子辦案是為了得到主上的賞識,這類事情一出,之中肯定有人是被冤枉的,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情形。 有名譽的人能給他人帶來名譽,這種人是有真名譽,而當(dāng)自己招禍害也給他人招來禍害,這種人是真禍害。不是自己爭取來的名譽,千萬不要仗此名譽欺人;如果他人已經(jīng)成為禍害了,千萬不要放縱;要是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定罪,找其他的罪來定罪;如果他人并沒有任何惡行,那么用別人的惡行來栽贓。心腹大患,指認(rèn)他與罪犯是同一伙的;凡是你所怨恨的人,想辦法陷他為奸邪之人。 為官之人的朋友,在平民眼中就是幫兇;親人的朋友,也是親人仇敵的仇敵,從這可以看出所謂的敵人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你有名譽時他是你朋友,你破敗時他成為你的敵人;貧賤時相結(jié)交的朋友,在富貴時往往就成了敵人,所以朋友是有有效期的??梢源_定權(quán)力才是真誠的,沒了權(quán)力就沒了根本,有權(quán)力的人不能結(jié)交太廣,結(jié)交太廣會招來忌恨;重臣與他人交往也不能過于親密,太過親密會讓人起疑心;心不可對他人有依托,一有依托就埋藏禍害。智商高的人不招事來禍害自己,有行動能力的人總能尋找到他人弱點來為自己邀功。誘導(dǎo)他人犯罪然后逮捕,這樣就不會有人說你悖理了。 《羅織經(jīng)》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