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升級,以軍防空導彈大展身手,誰說中國沒有自己的“鐵穹”?
巴以沖突進一步升級,以色列的“鐵穹”反導系統(tǒng)攔截率90%為何仍然備受爭議?爭論的中心點在哪,中國需不需要這樣的“鐵穹”?
近段時間,圍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再次成為世界熱議的話題。盡管這不是巴以之間的第一次沖突也注定不會是最后一次,但是這次沖突仍然有著一些不同尋常的氣息。鑒于巴以之間矛盾的復雜性,發(fā)生沖突本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按照以往慣例來看,巴以雙方沖突基本都是維持在空戰(zhàn)上,類似火箭彈之類的空襲最為常見。
但是這次局勢很有可能進一步發(fā)展。以色列軍方表示將不排除出動地面武裝部隊來對抗巴勒斯坦。這也意味著未來圍繞巴以之間的沖突短時間內不會得到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對于巴以雙方武器的較量表示高度關注。
圖為“鐵穹”系統(tǒng)
其中當屬“鐵穹”系統(tǒng)關注度最高。據(jù)悉在過去的幾天時間內,巴勒斯坦方面就曾向以色列方面發(fā)射了1750枚火箭彈。一直以來,“鐵穹”反導系統(tǒng)都是以色列防空力量的主力軍。而這一點也被巴勒斯坦抵抗組織所發(fā)覺,因此對于這樣的一種防空武器,巴勒斯坦方面就想出了“飽和式火箭彈襲擊”這一招,似乎是在比武器消耗誰在行。
而如此高密度的火箭彈發(fā)射數(shù)量也讓外界一度擔憂以色列的“鐵穹”反導系統(tǒng)能不能撐得???以色列軍方稱“鐵穹”不會攔截所有的來襲導彈,只會有針對性地識別并攔截威脅較大的導彈。
而另外一個爭議點是,人們普遍認為“鐵穹”發(fā)射的攔截彈相對于巴勒斯坦粗制濫造的火箭彈來說代價太高。這是事實不假,但是相比于遭受打擊后的經濟損失,這還是相當值得的。
圖為以色列軍方
因此總體來說,“鐵穹”反導系統(tǒng)在此次沖突中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受到這場沖突的啟發(fā),不少軍迷朋友們開始思考“我國需不需要這樣類似的防空系統(tǒng)呢?”分析人士指出,從中國所面臨的的威脅來看,我國對于這種導彈的需求并不高。但是這樣的防空導彈也并非毫無用武之地。在面對一些低烈度的沖突時,這樣的“鐵穹”反導系統(tǒng)就能夠派上用場。
值得指出的是,誰說我們沒有自己的“鐵穹”。軍事專家指出,在面對類似的飽和火箭彈進攻時,中國有兩種方法加以應對。一是對現(xiàn)有裝備如“陸盾”近防系統(tǒng)進行改進,使之能夠應對小烈度的攻擊。另外還可以采用“防空系統(tǒng)雷達+近程防空導彈的改進版”來降低攔截成本。
圖為中國防空系統(tǒng)
總之,以我國目前的實力來看,攔截這樣的火箭彈不在話下,重要的是提升應對飽和式攻擊的能力以及降低攔截低烈度武器的成本。(付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