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風(fēng)俗紀(jì)】三月初三洗澡節(jié)

(聲明:本文首發(fā)bigfun)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高中時想必不少同學(xué)都學(xué)過(好像還得背誦)這篇文章。世人知《蘭亭》,多重其字,見之則曰“天下第一行書”,殊不知文章本身也頗有味道。
《蘭亭集序》為詩集《蘭亭集》的序文,用時髦一點的說法,是上流社會的沙龍活動記錄。比如文章開頭就說了這篇序與后來的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曰:
修禊事也。
所謂修禊,正是三月初三“上巳節(jié)”(注:上巳節(jié),三月第一個巳日。在魏晉時期確定為三月初三)的活動之一,也稱“祓禊”?!办痹跐h代應(yīng)劭的《風(fēng)俗通》中解釋為:
禊者,潔也,故于水上盥潔之也。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去水邊集體洗澡,古人將之作為清除晦氣的重要儀式,和古印度的“無遮大會”挺像的。都是在河流中潔凈身體,同時洗濯內(nèi)心與靈魂。
世上大多數(shù)文明皆以水為凈,不僅用于生活,也在祭祀宗教儀式中加以運用,如基督教為新生嬰兒“洗禮”,日本在神社叩拜前也需要洗手漱口等習(xí)俗,讓水與身心的潔凈密切相連。
水流動而透明,用來盥洗臟物最為相宜,古人又常常把霉運,厄運,災(zāi)禍等同樣視為有形之物,如同污垢一樣粘在身上。流水一沖,清清爽爽干干凈凈,也就算是祛除穢物了。
雖然一直到唐代,修禊的風(fēng)俗都是極為盛大的,但宋代漸漸沒落。不過日本的寺廟中至今仍有靠飛瀑進行祓禊的做法,用日語寫作“滝行”(如下圖)

當(dāng)然節(jié)日歸節(jié)日,儀式歸儀式,人們過節(jié)終歸還是圖個開心,玩樂活動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就像《蘭亭集序》后面所說: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這一段文字寫得極為清雅。山間正是春日的風(fēng)光,一群風(fēng)姿卓絕的雅士在水邊飲酒賦詩,清水流觴,滿載著酒香與草木的芳香。
這對他們來說是樂趣,對我們而言卻是一幅美之極致的山水繪卷。
曲水流觴,是千古寫不盡的風(fēng)雅。


雖然說到底這么開心的搞名人沙龍還是有些不務(wù)正業(yè)……畢竟古人的節(jié)日來源多為祭祀,而祭祀無非是兩個目的:一曰慶祝祈福,二為消災(zāi)避禍。這兩者在我們過去的一年中說了很多,諸君從前文也能判斷得出,上巳節(jié)屬于后者。
因而臨水修禊以外,上巳節(jié)還有蘭湯沐浴的習(xí)俗。看古裝劇里,美少女洗澡都是用花瓣水,把花都換成蘭草,就是上巳節(jié)的蘭湯沐浴了,古時稱為“釁浴”,也是一種“祓禊”的儀式。據(jù)記載,《周禮·春官·女巫》曰:
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又見鄭玄注曰:
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
說上巳節(jié)是“洗澡節(jié)”,其實是很恰當(dāng)?shù)?。諸君也許還記得課本上有一篇《論語》里的選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曾點說到自己的志向,就有了中國洗澡史中最瀟灑的一筆: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這正是先秦修禊的場面。
當(dāng)然洗澡不止上巳節(jié)這一天,我們的古人是很愛干凈的。以前在朝為官,就有專門給洗澡開辟的假期,曰“休沐”:
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海錄碎事·臣職·官僚》
可以說我們對洗澡的熱衷,與古羅馬古希臘是并肩甚至有所超越的。
記得我在《夜行歸沐記》這樣寫過:喜歡洗澡的文明一定是偉大的文明。
這句話我至今仍舊深信不疑,因為教科書里就有兩個現(xiàn)成的例子:比如羅馬,比如我們。
因為喜歡洗澡,不僅僅意味著追求身體的潔凈,還有對生活的熱愛。將這樣一種態(tài)度固定成名為“沐浴”的文化,這樣的文明注定是偉大的。
要知道古時候的浴場或者這種“修禊”,同時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人們在這里談笑,在這里萌生出對自然的憧憬,對水的熱愛與敬意。


對了,說起三月初三,在古代也有一個特殊的寓意——女兒節(jié)。
沒——錯!浸淫ACG文化許久的我們,提起女兒節(jié)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動畫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雛祭り”。這天家家戶戶擺出雛人偶,吃菱餅,為家中的女孩子慶祝。這諸般風(fēng)俗正是來自我國的遺風(fēng)。

順帶一提,五月五掛鯉魚旗,也是我國的舊俗,只不過隨著遣唐使到了日本,得到了保留,孔子曰“禮失而求諸野”,果然不是虛語。
但與日本女兒節(jié)稍有不同的是,我們的三月初三女兒節(jié),同時也是一場“相親大會”。女孩子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天卻要破例的盛裝打扮一番,外出游玩,而適婚的少年也可趁此機會一睹芳容。故而三月三也可以看做某種意義上的“相親節(jié)”。
(注:這種風(fēng)俗也與上古之時祭祀婚姻生育之神“高禖”有關(guān),讓上巳節(jié)被賦予了求偶,祈求生育的色彩。)

當(dāng)然了,三月三不僅是漢族的節(jié)日,壯族有“三月三”歌會,土族有風(fēng)情迥異的“雞蛋會”,布依族“祭地蠶”……至于為什么都在三月三,也許并非巧合,因為農(nóng)歷三月正是草長鶯飛的時候。春光正好,春風(fēng)依依,人們外出踏青游玩,舒展一個冬天積累下的疲倦,洗滌身體,放聲高歌,體會春的味道。
這種情懷是不分民族的。


【歲時風(fēng)俗紀(jì)·上巳】
上巳節(jié),三月初三?!短m亭》之“修禊”,即此日舊俗也。周禮有載,上巳時,女巫主“釁浴”,釁浴者,蘭湯沐浴也,與修禊皆為祛除之儀。
今日沐浴,百穢可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