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千萬不要用行動上的勤奮,掩蓋思想上的懶惰
父母的起點決定了孩子的高度,而可悲的是,很多孩子不是不努力,他們努力讀書,但是他們輸了,輸在父母的懶惰上。
有些家長可能不同意,說我很勤勞的。但你不知道的是,你是用行動上的勤勞來掩飾思想上的懶惰,思想上的惰性,遠比肉體上的懶惰更加可怕,肉體上的懶惰充其量就是個懶人,而思想上的懶惰,會讓你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庸人廢人。
絕大部分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接受教育,他們愿意為孩子的教育投資。就是他們肯在孩子的教育上傾盡全力,砸鍋賣鐵的供孩子讀書,但他們自己卻從不肯學習。
所以很多的孩子是輸在父母的低認知上,輸在父母的不學習上,輸在父母思想的懶惰上。不管高考、考研還是考公、考編,表面上是孩子在知識領域的競爭,其本質(zhì)上是考生、考生父母甚至整個家族綜合實力的考量??忌哪芰?,是扎根在父母的認知、家庭的實力之上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有個吉林的孩子,父親是小學教師,就溫飽的家庭,他媽媽照顧他也不掙錢,他高考那年是500多分考的吉林大學,也不是什么熱門專業(yè),壓分數(shù)線上去的。但這個父親特別有見識,從小就帶著孩子見各種的場面,就他會求一些朋友或者學生家長,帶著自己家孩子參加一些夠不上的場合,他去那種場合觀察每個人的言談舉止,所以他家孩子要比同齡人成熟,有見識,還懂得思考。
孩子知道自己學習沒有優(yōu)勢,吉大是個985學校,他是按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上的,加上本省學生的照顧,他才有幸上的吉大。于是他參加各種學生會的活動,進社團,進學生會,參加模擬聯(lián)合國,最后做了吉林大學的學生會主席,還做了模擬聯(lián)合國的輪值主席,拿了很多的榮譽,最后靠榮譽保送的清華,然后走到中央選調(diào)生,進了中央部委。
父母輸在信息差上,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比起行為上的勤奮,提升認知更重要。如果看文章的家長,您不知道考不上高中有九條路,考不上本科有15種辦法上大學,其中有11種是不看高考成績的,保研有十多種加分方式,考研有七種捷徑,申博是推薦審核制,就業(yè)更是渠道多多,你不知道,孩子更不可能知道。
你讓一個18歲的孩子何規(guī)劃自己的學業(yè)?你讓一個22歲考研失敗的孩子如何抉擇自己的人生?歡迎各位家長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幫孩子做到眼里有光,腳下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