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huán)王》和中土世界解讀:黑蠻祠,中洲原住民的古老神廟

? ?黑蠻祠(Dunharrow)位于中洲西部往南的白色山脈(White Mountains)中,該地位置隱蔽,鮮為人知。在遠古時代,黑蠻祠是白色山脈居民重要的祭祀神廟。

? ?黑蠻祠坐落在白色山脈北側祠邊谷南端的一座懸崖頂端,向西俯瞰著雪河與祠邊谷。洛汗首都埃多拉斯就在其西北方向。

? ?黑蠻祠所在懸崖的頂端是一片被稱作菲瑞恩費爾德的寬闊草地,草地的中央是一條古道,道路兩側豎立著不成形狀的立石。

?

沿著古道一路走下去,最后會抵達黑暗的迪姆霍爾特森林,再穿過森林就會到達亡者之路的入口黑暗之門。

? ?為了能登上處在懸崖之上的黑蠻祠,原住民修了一條險峻小道,這條路主體部分是從峭壁上雕鑿出來的,從懸崖下方盤旋著向上攀升至懸崖頂端。

道路的每一個拐彎處都立有古老的人型石雕,后來發(fā)現(xiàn)黑蠻祠的洛汗人將這些石雕人像稱為“菩科爾人”。在外人看來這些石像散發(fā)著恐怖的氣息,因為其形象實在是詭異。

? ?從以上可以看到黑蠻祠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是專門建有塔樓的人造神廟,它實際上是天然的祭祀場所,即以懸崖頂端的草地作為露天祭壇,而道路兩旁的立石和石像是這個神廟為數(shù)不多的宗教元素。在遠古時代,原住民自小道登上黑蠻祠,然后在這片空曠的草地上,在露天情況下開始祭祀活動。

? ? 關于黑蠻祠具體建成的時間已無從考證,根據(jù)記載,“在還沒有船只來到西部海岸的時期”,黑蠻祠就已經(jīng)在修建之中了。由此推測,黑蠻祠的修建至少開始于第二紀元600年以前,彼時海外的努門諾爾人的第一艘船只抵達中洲的海岸。而關于修建黑蠻祠的居民究竟是哪個族群也是眾說紛紜,一說他們是深山中的原住民前努門諾爾人;另一種說法認為他們是原住民德魯伊甸人,因為黑蠻祠道路兩邊的“菩科爾人”雕像和德魯伊甸人形象類似。
? ?第二紀元末期,一支被稱作山中之民的民族生活在黑蠻祠,據(jù)說他們是黑蠻祠修建者的后裔。后來他們違背了自己的誓言沒有在戰(zhàn)爭中支援剛鐸國王伊熙爾杜,從而遭到詛咒。此后他們逐漸消亡,靈魂在黑蠻祠附近漂泊,把守著迪姆霍爾特森林中的亡者之路入口。

? ?一直到第三紀元末期,黑蠻祠才被后來人發(fā)現(xiàn),當時北部的卡倫納松平原上建立了洛汗王國,而洛汗人在國內四處尋找危難時的堅固避難所時偶然撞見了它。黑蠻祠發(fā)現(xiàn)者正是洛汗第二代國王布雷戈和其子巴爾多,他們觀察了黑蠻祠的地形,發(fā)現(xiàn)黑蠻祠的道路狹長險峻且易守難攻,而所在的懸崖頂端草地足以容納相當多的洛汗人安營扎寨。此后在第三代國王阿爾多的統(tǒng)治時期,黑蠻祠被洛汗正式作為戰(zhàn)時的避難要塞之一。
? ?之后,洛汗遭到了黑蠻地人的大舉入侵,許多人被迫逃往黑蠻祠要塞避難,其中也包括時任國王海爾姆的外甥弗雷亞拉夫。他們熬過了酷寒的漫長冬季,在冬季結束時殺出黑蠻祠、絕地反擊,一舉收復被敵軍侵占的王城埃多拉斯,并最終擊潰了侵略洛汗的黑蠻地人。
? ?然而好景不長,一批奧克占領了黑蠻祠,他們是被矮人驅逐至此。當洛汗第十二代國王沃爾達率眾從黑蠻祠走山路行進時,不幸遭到了這些奧克的埋伏,無一生還。此后沃爾達之子伏爾卡帶兵掃蕩了這里,重新控制了黑蠻祠。
? ?第三紀元末魔戒圣戰(zhàn)時期,時任國王希優(yōu)頓命侄女伊歐玟公主留守王城埃多拉斯,自己則帶兵前往號角堡。不久因形勢所迫,伊歐玟帶領民眾前往黑蠻祠避難。
? ?號角堡之戰(zhàn)結束后,阿拉貢和精靈王子萊戈拉斯、矮人吉姆利以及北方杜內丹游俠小隊來到黑蠻祠,傍晚阿拉貢沒有聽從伊歐玟的勸阻,帶領大家自此處道路進入迪姆霍爾特森林,前往亡者之路。阿拉貢成功召喚了那里的亡靈,讓亡靈們忠實地踐行了責任、得以安息,而黑蠻祠則從此擺脫了鬼魂的騷擾。

? ?在阿拉貢等人來到黑蠻祠的次日,希優(yōu)頓率軍抵達黑蠻祠整頓。他在黑蠻祠附近集結起洛汗大軍,并于第二天率軍遠征、援助魔多大軍兵臨城下的剛鐸。



推薦:
洛汗王城埃多拉斯CV25508594
亡靈大軍的來龍去脈CV9698489
? ? ?前努門諾爾人CV115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