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哲思 | “別想那只大象”
◎宗守云
? ? ? ?認知語言學家萊考夫在《別想那只大象》中說:
? ? ? ?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認知科學基礎(chǔ)課上講框架時,總是先讓學生做一個練習。練習內(nèi)容是這樣的:別想大象!你做什么都行,就是別想大象。我還從來沒發(fā)現(xiàn)有學生能做到這件事情。每一個詞都跟“大象”這個詞一樣喚起了框架,而框架又涉及一種形象或者其他類型的知識:大象體格龐大,有蒲扇般的大耳朵、長長的鼻子,馬戲團里有大象,等等。這個詞的定義與該框架相關(guān)聯(lián)。每當我們否定框架,也就喚起了框架。
? ? ? ?“每當我們否定框架,也就喚起了框架”,這是有關(guān)否定結(jié)構(gòu)和否定功能的問題,“否定框架”屬于否定結(jié)構(gòu),一般由“否定詞語+否定對象”構(gòu)成,“否定對象”就是一個“框架”;“喚起了框架”屬于否定功能,是否定所起的作用?!皠e想那只大象”是一種否定結(jié)構(gòu),卻可以“喚起大象框架”,這說明,否定不僅具有取消框架的功能,還具有喚起框架的功能。
? ? ? ?否定是人類語言中的常見現(xiàn)象。漢語最常見的否定形式,有否定詞綴(如“非典型”的“非”、“無黨派”的“無”等),有否定動詞(如“沒地位”的“沒”、“沒有錢”的“沒有”等),有否定副詞(如“不開心”的“不”、“沒上課”的“沒”等)。否定副詞“不”和“沒”用來否定動詞或動詞短語,具有時制上的對立:“不”是對將來的否定,“沒”是對過去的否定。比如,“不吃飯”和“沒吃飯”,“不吃飯”是說將來不吃飯,可以說“我明天不吃飯”,但一般不說“我昨天不吃飯”;“沒吃飯”是說過去沒吃飯,可以說“我昨天沒吃飯”,不能說“我明天沒吃飯”。過去的事實都是現(xiàn)實的,將來的事實都是非現(xiàn)實的,因此也可以說,“不”是對非現(xiàn)實的否定,“沒”是對現(xiàn)實的否定。虛擬句也是非現(xiàn)實的,不論是過去虛擬還是將來虛擬,都可以用“不”否定,比如,“如果我昨天不吃飯,早就餓死了”。
? ? ? ?否定的首要功能在于它可以取消框架。取消框架主要表現(xiàn)為說話人用來取消一個舊信息。比如,對方說“老趙是校長”,說話人回答說“老趙不是校長,老趙是副校長”,說話人是用否定結(jié)構(gòu)取消了“老趙是校長”這一舊信息。取消框架有時也表現(xiàn)為取消一個預期信息。比如對方問:“老趙是校長吧?”如果說話人回答說“老趙是校長”,這是對預期信息的肯定;如果說話人回答說“老趙不是校長”,就是對預期信息的取消。一般情況下,否定只是取消舊信息,不提供新信息,因此否定在語義上往往是不自足的,不能滿足信息量的需求。比如,當我們說到“老趙不是校長”的時候,只是取消了“老趙是校長”這一框架,而老趙具體是什么身份,是不得而知的。
? ? ? ?否定還具有喚起框架的功能。在《別想那只大象》中,萊考夫把框架定義為“塑造我們看待世界方式的心理結(jié)構(gòu)”,當我們聽到一個詞的時候,它的框架就在大腦中被激活了,就算是在否定一種框架,同樣也是在激活這一框架,說是“別想大象”,但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大象。魯迅在《偽自由書·推背圖》中說:“里巷間有一個笑話:某甲將銀子三十兩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豎一塊木板,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舯诘陌⒍虼藚s將這掘去了,也怕人發(fā)覺,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看法’?!蹦臣子梅穸せ盍恕按说赜秀y三十兩”的框架,因此被隔壁阿二把銀子掘去了;隔壁阿二又用否定激活了“隔壁阿二偷銀”的框架,因此他偷銀的事實被人知道了。
? ? ? ?萊考夫在《別想那只大象》中提到了兩個美國政治事件,用來說明“每當我們否定框架,也就喚起了框架”:
? ? ? ?尼克松在經(jīng)歷了慘痛的教訓后才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水門事件期間,尼克松承受著辭職的壓力,在電視上向公眾發(fā)表演說。他站在所有人面前說:“我不是騙子?!苯Y(jié)果,人人都以為他是個騙子。
? ? ? ?…………
? ? ? ?保守派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懂得,政治是一個道德問題,于是決定從道德下手攻擊醫(yī)療改革。他們選擇了兩個道德領(lǐng)域:自由和生命。從自由的角度,他們攻擊醫(yī)療改革方案是“政府接管”;從生命的角度,他們說醫(yī)療改革方案包含了“死亡委員會”。保守派一次又一次地不停重復“政府接管”和“死亡委員會”。每當奧巴馬說“這不是政府接管”時,他都使用了“政府接管”這個說法,并因此在聽眾的大腦里激活了“政府接管”的概念,從而強化了保守派的攻擊。
? ? ?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8期《語言哲思》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