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犯三劫,天降禍?zhǔn)隆保簞e犯這些大忌,收斂點,命更順

《詩經(jīng)》中有言:“無念爾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p>
做人吶,先要感念祖先的恩德,然后修煉自身的德行。永遠(yuǎn)都要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自然的規(guī)律,那你才能擁有更多的福氣。
這兩句話當(dāng)中,最重要的一點,應(yīng)該就是“永言配命”。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符合自然的規(guī)律,那他的人生就“敗”了。
就像那些“野心超過實力”的人來說,為什么他們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他們“才不配位”,竟然還妄想擁有這個位置,那他們自然就會摔得很慘。就算他們好運,上去了,也不會長久。
人活于世,有些事該做,我們要及時完成。而有些事不該做,我們就需要及時避免。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切都要懂得“權(quán)衡變通”。
人碰三事,福去苦來。如果我們避不開這三點,是非禍患就降臨了。

一、德薄而位尊,必惹大禍。
一個人的德行,無法跟他的位置相匹配,那他就會惹來大禍患。輕則失去錢財,重則人財兩空,不得善果。
古時候,有這么一個大家族,話事人臨終前,就把整個家族的基業(yè)都交給了他的獨生子。
他的獨生子,從小到大就生活在錦衣玉食的日子當(dāng)中,沒有吃過什么苦,也沒有跟父親學(xué)過什么管理的技巧,因此他養(yǎng)成了“大手大腳,不計后果”的品性。
等父親離開了,他覺得自己的機(jī)會來了。擁有一大堆田產(chǎn)和店鋪的他,不知道怎么經(jīng)營。所以就在短短的六年內(nèi),敗光了家中所有的錢財,人也變得恍惚、不正常了。
他本該富貴安逸一輩子,為什么最后會敗光家產(chǎn),連人也變得不正常呢?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他沒有這個德行,來承載父輩傳下來的財富。
德行充沛的人,能夠?qū)⒁蝗f塊經(jīng)營到三萬塊。而德行不夠的人,會把一萬塊敗光,甚至還欠債累累,特別悲催。

二、智小而謀大,福去苦來。
每個人的智慧,都是有“限度”的。該做大事的人,他的反應(yīng)不會慢,智慧之泉也不會干涸。不該做大事的人,基本幾下子就“江郎才盡”了。
當(dāng)年曾國藩在打太平天國的時候,曾國藩就跟自己的弟弟說,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的事兒。多了做不來,少了不負(fù)責(zé)任。
就是秉持這種做人態(tài)度,所以曾國藩的湘軍不斷壯大,遍及多個省份,天下震驚。反觀太平天國的高層將領(lǐng),依舊沉溺于聲色犬馬的生活當(dāng)中。
試想,一個人,連誘惑都抵擋不住,就去謀劃大事,那他又怎么可能成功呢?所以,太平天國最后覆滅了,曾國藩也因此功成名就。
“智小而謀大”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問題。我明明只有半桶水的水平,卻要去做“一桶水”的事兒,那豈不是自討苦吃,貽笑大方了嗎?
人,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帽子太大了,就會將人給蒙住,不是好事。

三、力小而任重,終究倒霉。
單位中的小李,為了快速地升職加薪,所以他什么任務(wù)都接。有一次,老板分給了他一個棘手的任務(wù),他明知道無法完成,可他還是接了。
在他看來,只要我運氣好一點,完成了,那我就能成為老板的心腹,順利升職加薪了。
誰知道,這個任務(wù)在他的手上搞砸了,老板得知后特別生氣,就把他給辭退了。小李很不解,我勇于承擔(dān)責(zé)任,為什么還是被辭退了呢?
把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兒做好,這叫承擔(dān)責(zé)任。而對于那些超過自己能力的事兒,我們?nèi)プ隽?,就證明我們沒有認(rèn)清楚自己,倒霉是必然的。
就跟賺錢一樣,你明明只能賺十萬一年,但你非要逼自己賺三十萬一年。到頭來,苦的還不是你自己?
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少的事兒。遇到大事,如果我們本事不夠,就不要瞎摻和了,讓有大本事的人去承擔(dān)就好。人人各盡其責(zé),才是世間的長久之道。

?
寫到最后
無論是德薄而位尊,還是智小而謀大,抑或是力小而任重,都會給自己招惹來是非和禍患。再有福氣,也會被你敗光。
比如一位中產(chǎn),明明可以享受安穩(wěn)的生活,可他不樂意,要去做高產(chǎn)的事兒,那他不落敗,又有誰落敗呢?
做出超過自己能力和德行的事兒,就等同于給人生增添諸多的阻礙,直接把人生的難度提升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
一切,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