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370)錦州北普陀山
文游天下(370)
錦州北普陀山
文/石巖磊
三國時期,魏王曹丕迫害弟弟曹植,成就了一首千古絕唱《七步詩》,而遼國也出現(xiàn)過手足相殘的悲催事例。遼太子耶律倍先是遭叔父陷害差點兒丟了性命,后來又被弟弟耶律德光奪去了王位繼承權(quán),并過起囚徒生活。公元927年,耶律倍逃出牢籠,可身中毒箭,奄奄一息的他躲進錦州西北部的老母山,幸得一位手持楊柳凈瓶的老婆婆搭救,才幸免于難,從此隱居山中。
3年后,耶律倍離開老母山時,有感而發(fā)賦詩一首:“兩度遭劫兩度春,滴滴碧血染乾坤,乘舟漂海紫竹去,今生不再回紅塵?!焙髞硪杀兜哪赣H得知了他的下落,認為是觀世音救了兒子的性命,便將老母山更名為“北普陀山”,并在山里興建寺廟供奉觀音菩薩,后經(jīng)歷朝歷代的增修,這里逐漸演變?yōu)椤瓣P(guān)外第一佛山”。
北普陀山中寺院林立,尤以“北普陀禪寺”的名氣最大,里面有眾多稀世珍寶。滴水觀音像即是其中之一,它高25米,重達百噸,通體由白玉雕琢而成,被譽為“遼西第一大佛”。八百羅漢群像規(guī)模宏大,個個如真人大小,它們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有“天下第一五百羅漢坡”之稱。寺內(nèi)還珍藏著罕見的文獻《乾隆大藏經(jīng)》,以及佛家重器佛祖真身舍利子。
北普陀山中最值得仔細盤味的地方是“觀音圣境”,其為我國最大的觀音文化展廳,里面詳細展示了觀音菩薩慈悲為懷救苦救難的大量功業(yè)。雖然這些故事全是佛家傳言,但都繪聲繪色生動形象,令人大開眼界確信無疑。游覽過后,人們對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會有更深的了解,而其核心可歸結(jié)為“善”,與我們傳統(tǒng)觀念中的“仁者愛人”殊途同歸,這或許正是觀音菩薩倍受世人崇敬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盡管耶律倍屢遭謀害,不想再惹紅塵,可其終究是凡胎,還渴望著在仕途上一展宏圖,便沒有真正遁入空門,他于930年走出北普陀山投奔了后唐,6年后客死他鄉(xiāng)?;蛟S是耶律倍深得觀音的眷顧,在耶律德光死后,耶律倍的兒子重新奪回皇位,并追謚自己的父親為“讓國皇帝”。耶律倍生前沒有享受順理成章的榮耀,可身后得以補償,他比曹植要幸運得多。
盡管觀音菩薩廣結(jié)善緣普度眾生,但其無法消弭人類貪欲的心魔,權(quán)與利之爭仍會演變出無數(shù)人間悲劇。人們心心念念所祈求的美好愿望正是世間稀缺的德行,佛堂中裊裊升騰的煙云,不會彌合貪婪割裂出的疤痕,但在虔誠的跪拜間,善男信女心中會閃現(xiàn)出一片澄澈的晴空,營造出片刻的安詳之氣,足以令人對大同世界多了一絲希冀,也會讓端坐在上方的菩薩平添些許慰藉吧。
2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