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貴州大學筆譯上岸經驗|2023年日語考研經驗|瑞譯學苑

——PIRORO
1.個人情況
我畢業(yè)于大連外國語大學,我們學校日語專業(yè)的認可度一直還不錯,但我并不是純粹的日專生,而是學校特色輔修的日語方向,雖然和日專生的基礎課程設計差不多,但大學期間還要學習其他的專業(yè)課,所以一直沒有專注于日語學習,直到大學畢業(yè)也仍是半吊子水平,不求甚解。
在校期間,大二通過了N2、專4、大三通過了N1、大四通過了專八考試。畢業(yè)時稀里糊涂地參加了第一次考研,報考的川大日語學碩,招生名額少,僅招3人,而且當時備考經驗少,川大那年又大改題型,以前文學和翻譯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是選做,那一年不論專業(yè)方向都要完成文學和翻譯試題,從未練習翻譯的我,在最后一科專業(yè)課慘敗。
考研失敗后又遇上疫情,沒有多想就參加了工作。機緣巧合下成為了一名日語老師。工作兩年后才重新決定再次考研,因為不考慮三戰(zhàn),不準備脫產考研,再加上本身就是貴州人,選擇了難度適中并在貴州有一定優(yōu)勢的貴州大學。
2.初試經驗
我的初試分數不算高,本著與大家分享一些經驗也反思一些備考時的不足,作為大家備考時的參考。
(1)政治:64
高中文科生經驗加上第一次考研時有一些基礎,并且在職考研的學習時間實在緊張,所以我不打算在政治上花過多時間,政治準備開始得比較晚,八九月開始用小程序刷選擇題,最后大題只背了《肖4》就去考試了。(推薦一個背書的小技巧,雖然很多老師最后都會出帶背音頻,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只要一聽別人的帶背,知識就不過腦子,還容易睡著。所以最后我是自己錄了一遍需要背誦的知識,在通勤路上反復地聽,抓住一些碎片時間。)
所以政治這一科的備考經驗不多,但是還是推薦大家跟一些比較知名的老師,政治這一科的資料網課魚龍混雜。并且今年政治選擇題不同于往年的題型題風,大家可以適當參考一下。
(2)213翻譯碩士日語:82
題型:
單詞題20個(考察讀音、漢字)
同義題10個(考察同義近義單詞互換)
語法題20個
文化常識題10個(文學類偏多)
閱讀題?兩篇文章共10個選擇題
日譯中?短句五題
中譯日?短句五題
作文?「將來、日本語でやりたい仕事?」15分
貴大的題目難度在N1左右,通過N1或者專八的同學們不用太擔心,時常做題保持手感即可。我當時初識瑞譯就是報了大左老師和改造人老師的語法班,在難題當中反復懷疑自己的日語水平后,慢慢有了進步,而且難辨析的語法題??闯P?,值得推薦。此外,在之前的貴大經驗貼中我并未看見有學長學姐提及文化常識題,不知道是不是今年新增加的題型,雖然考察比較基礎簡單,但是大家在平日需要多注意積累。
(3)日語翻譯基礎:123
題型:
①熱詞翻譯:中譯日、日譯中各10個,多是比較常見的政經類詞匯,個人感覺不用焦慮去記太多過于冷門的詞匯,或者為了追逐熱詞直到12月份還在背很多生詞。瑞譯的《詞“會”互譯》外加多看一些政經相關的對譯,加大閱讀量就可以了。
②翻譯題:日譯中,四五段小短文;中譯日,兩段長文,兩段加在一起約500字以內。
貴大翻譯題量不算大,但真正坐在考場上開始寫了就知道,和往日的練習很不一樣,在考場上人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難以像往日一樣“咬文嚼字”地分析,基本是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所以靠近考試的11、12月,大家一定要多進行限時練習或者考試模擬,限制翻譯時間,不然很難從精練的狀態(tài)轉換到考試的狀態(tài)。
翻譯練習,我主要是報了瑞譯的訓練營和強化班,雖然一開始會覺得難度很大,但是認真堅持下來,自己都能感覺到進步很大??佳星耙荒曜约郝憧糲atti三級筆譯失敗,去年六月通過訓練營的學習順利通過了catti,給下半年的考研也帶來很大的信心。
但這個分數只能說不高不低,我反思了一下,后期復盤不夠,沒有把譯文百分百吃透。
③翻譯理論:為中國對外翻譯提三個建議?400字
貴大往年這一題都會考察翻譯理論,今年沒有具體提問某一個翻譯理論,而是改成一篇與翻譯相關的作文。這次考察的題目是為中國的對外翻譯提三個建議,要求400字。這算是近年來很火熱的用外語說中國故事的相關內容。想要報考貴大的同學,之后也可以參考這一類的方向,多準備一些與翻譯專業(yè)相關的作文。
(4)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90
題型:
①25個名詞解釋,政經類的熱詞和當年重要的大事件較多,如今年考察了“俄烏沖突、卡塔爾世界杯、大力神杯、戲曲元宇宙”等,所以要準備名詞解釋這一題型,一定要多關注新聞,遇到不熟悉、感到難以解釋的詞匯一定要查。我的名詞解釋就回答得很差,因為備考時覺得這一板塊內容太多,完全沒有頭緒,不知道從哪兒抓起,一直拖延,到最后也沒有認真背完多少詞條。所以大家準備這一板塊的時候不要畏難拖延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但同時我也關注了一下,今年貴大這一科整體打分情況沒有去年的高,所以可能與去年相比有一定壓分的可能,但并不離譜。
②應用文:作為老師在開學典禮對大一新生致辭
作文要求:
1.合理安排學習與生活
2.和同學和諧相處
3.積極參與社團活動
③大作文:養(yǎng)狗的權利與義務
因為一直有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所以應用文和大作文我沒有進行太多練習。應用文練習比較推薦夏曉鳴老師的《應用文寫作》,里面應用文從格式到例文都給得很詳細,很適合模仿。大作文素材積累推薦紙條APP,或者做翻譯看一些官方網站的對譯時,可以有意識積累中文素材。
3.復試經驗
初試成績出了以后,其實自己是有一點心灰意冷,因為去年貴大400+的高分很多,如果今年分數情況和去年一樣,那我肯定進不了復試。所以一直沒有想要準備復試,雖然是在職考研,失敗了對現下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影響,但還是會時常放空,想一下未來計劃。直到國家線出了以后,聽貴大的學姐說可以打外國語學院的電話詢問排名,打電話詢問后,老師告知我排第19名,貴大計劃招22人左右,我應該能幸運擦邊進復試。
開心之余,立馬開始慌忙準備復習。這是疫情后第一年線下復試,所以很難得找到了19年參加過線下復試的學姐,了解了一些情況。
首先,線下復試要求除了百科類問題以外,全程日語。
①自我介紹
聽了瑞譯自我介紹的課程,寫了六百字左右的稿子,正常偏慢語速大約在兩分半以內說完。學姐當時也建議我最好不要超過三分鐘,老師們一天要面試二三十位學生,所以很容易疲勞。復試當天,我也發(fā)現老師們只有在自我介紹當中提到重要個人信息時會記錄一下,例如畢業(yè)院校,獲得的證書、成績等。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自我介紹的機會,過于空洞的套話不要太多,盡量展現自己的實際成果,證書、工作經驗、有無日本留學經驗等都是老師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②自我介紹后就會抽題,是選取帶題號的信封,里面有兩張紙,一張是翻譯類題目,一張是百科類題目。翻譯類題目一共有兩分鐘準備時間,用日語回答;百科類題目一共有一分鐘準備時間,用中文回答。翻譯類題型有翻譯理論題(與初試時翻譯理論題型類似,復試時購入了一本翻譯相關的原版書《よくわかる翻訳通訳學》,里面有一些翻譯理論相關內容)、視譯中譯日和日譯中,共三道題,翻譯篇幅都不長,就兩三句話,也比較簡單。
③最后老師們就會進行自由問答,自由問答氛圍比較輕松,不會出現那種很突兀生硬的網上復試經驗貼上的問題,基本是圍繞著自我介紹中提到的信息進行提問,所以自我介紹很重要,自己在寫稿子的時候就可以假設一下老師們會提什么樣的問題,提前準備。我當時大概準備了25個問題,約三千五百多字的內容??荚嚂r確實基本老師問的點都準備到了,所以回答比較流暢自信。也是因為復試表現不錯,所以最后綜合排名相較初試排名有所上升。
復試,我覺得除了考察專業(yè)知識以外,老師可能還是希望看見一個自信沉穩(wěn)的學生。我本身因為工作的原因,對面試、演講、當眾發(fā)言等活動已經感到麻木,所以沒有進行模擬面試,也不太緊張,就直接應考了。
但是如果是比較內向或對自己的口語表達不夠自信的同學,一定要好好利用瑞譯的復試班,我當時報了旁聽班,聽了幾次模擬,大概也掌握了一些老師的問題方向。
4.心路歷程
我是工作后才重新決定考研,一開始是為了逃避某個我討厭的公司或者這份讓我迷茫的職業(yè)。但去年整個備考期間,甚至可以稱得上兵荒馬亂,中途8月還換了一次工作,下半年又因為最后一波疫情暴發(fā),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工作都焦頭爛額。我的這份工作其實在現在的大環(huán)境下看來,已經十分穩(wěn)定。
但最后讓我下定決心并堅持考研的原因并不是這份學歷在未來會帶給我多少豐厚的報酬了,我甚至認為在現在的就業(yè)環(huán)境下,不讀這個研帶來的回報會更高。但是這三年離開校園的人生經驗,讓我明白人生不一定是理想的曠野,但也無需計劃太長遠的未來或為此感到擔憂。
這三年內我做過無數的計劃,又無數次的推翻,不是因為心意朝令夕改,而是命運如潮將我推向未來。過去這種人生無常的不穩(wěn)定感常常令我不安,而現在卻帶給我離開圍城的勇氣。我高中時代起就很喜歡里爾克的一句話“有何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