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反彈主線曝光,哪些產品值得重點關注?
“四箭齊發(fā)”,引長期資本入市
上周末,8月2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
同日,證監(jiān)會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jié)機制,圍繞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jié)奏;充分考慮市場關切,認真研究評估股份減持制度,現就進一步規(guī)范相關方減持行為;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四箭"齊發(fā)。另外,降低傭金費率、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對減持提出規(guī)范要求等政策也密集發(fā)布。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低估值的背景下,A股市場或許有望迎來一波中長期資金入市。近期密集發(fā)行的ETF產品可見一斑。
越跌越買,A股進入“伏擊區(qū)”
除了政策面以外,A股市場的基本面、資金面也出現了積極信號。
從估值層面看,經過調整之后,A股市場估值已經處于歷史低位,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上證指數PE(TTM)為12.6倍,處于近十年31.9%分位;滬深300指數PE僅為11.4倍,處于近十年26.1%分位;創(chuàng)業(yè)板指PE僅為29.1倍,處于近十年1.9%分位。

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同時,當前A股的股息率也充滿吸引力。據Wind數據顯示,A股目前已經有450家公司的股息率超過3%,這些公司的合計市值近20萬億元。
意味著,A股市場已處于中長期價值配置區(qū)間。
從市場波動率來看,過去一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整體波動率持續(xù)下降,目前已經基本與2014年中期的水平相當;滬深300指數換手率降至接近201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低波動本身也是重要的底部信號。
中信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當前正處政策落地期,預計經濟將逐月環(huán)比改善;回購潮與自購潮預示下市場底部特征日益明顯;8月來北向資金流出已接近5年來極端情形,同時ETF月凈申購創(chuàng)6年新高;當前A股已具備年度配置價值,并已步入“伏擊區(qū)”,建議擇機布局產業(yè)和政策主題。
其實,面對A股市場罕見的低估值,部分抄底資金已經開始蠢蠢欲動,部分指數基金持續(xù)獲得資金凈買入,“逆市布局”的信號非常明顯。
從股票ETF(含跨境ETF)資金流向看,資金繼續(xù)抄底,越跌越買。據Wind數據統(tǒng)計顯示,以區(qū)間成交均價測算,8月21日至27當周股票ETF市場資金凈流入達257.4億元,截至8月25日,A股ETF累計凈申購逼近1300億元,為2017年以來的最高單月凈申購,科技與醫(yī)療健康板塊相對申購更多。
科技或將成反彈主線之一
2023年以來,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浪潮突然加速,人工智能爆發(fā)、國內數字經濟前景有望成為后續(xù)反彈主線。因此,從戰(zhàn)略上、戰(zhàn)術上,聚集了一批優(yōu)質“硬科技”上市公司的科創(chuàng)板,已顯現出較好的投資價值,值得投資者重視。
2023年8月7日,上證科創(chuàng)板100指數(以下簡稱“科創(chuàng)100”)發(fā)布,該指數選取市值中等且流動性較好的100 只證券作為樣本,風格偏向于小盤指數。
科創(chuàng)100是科創(chuàng)板中小市值公司的代表指數,市值結構方面,80%公司市值在50-200億之間,市值分布和寬基中的中證1000接近,可謂“科創(chuàng)板中的中證1000”,與科創(chuàng)50形成定位差異。以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分類來看,科創(chuàng)100的分布相對科創(chuàng)50更加均衡。
通過復盤歷史行情數據發(fā)現,科創(chuàng)100指數具有明顯的高彈性特性,在行情來臨時,科創(chuàng)100指數的漲幅更高。自2019年12月31日至今的多輪上漲行情來臨時,科創(chuàng)100指數的上漲都非常迅速。

侃見財經獲悉,博時上證科創(chuàng)板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認購代碼:588033,基金代碼:588030,場內簡稱“科創(chuàng) 100 指數 ETF”)于2023年8月28日至9月1日發(fā)行,是首批獲審批通過的科創(chuàng)板100ETF之一。
博時科創(chuàng)板100ETF的擬任基金經理是唐屹兵。他表示,從歷史上看,科創(chuàng)100指數成分股公司研發(fā)投入高,指數成長性較好。
“全球視野+中國特色”的團隊護航
近年來,指數化投資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指數投資工具以“費率低,標的透明,申贖方便快捷”等優(yōu)勢,正在成為投資人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首選。
博時“指慧家”的”三全“布局
博時指數與量化投資部早在2009年就開始組建,并創(chuàng)建了指數品牌“指慧家”。作為在指數量化領域布局最全的基金公司之一,博時的指數產品類型涵蓋了核心寬基、特色主題/行業(yè)、Smart-Beta、商品指數、債券指數、跨境指數等不同類別。
大家都知道,指數的收益80%以上來自于資產配置,為了做好資產配置工作,大的方面需要在資產類別(股票/債券/商品/不動產)以及全球市場層面做好配置,往下延伸需要在風格/策略/主題/行業(yè)層面做好配置,博時指數和 ETE 產品布局的思路就是用“三個全”(全資產、全球市場、全策略主題)滿足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需要。
侃見財經發(fā)現,博時的指數與量化團隊各成員均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并且成員之間專業(yè)知識背景互補,這賦能了團隊投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投研一體化“的管理制度中:博時基金按照投資方向,把團隊分為三個投資小組, 包括ETF、指數增強和主動量化;按照研究方向分為十幾個研究小組,例如量化模型覆蓋股票(含港股)、債券(含可轉債)、基金(含量化私募)、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
寬闊視野,錨定全球優(yōu)質資產
目前,博時指數與量化投資部一共管理了超70只境內外公募基金及專戶產品,規(guī)模超過970億元,是公募基金行業(yè)最大的量化團隊之一。在國際視野方面,既有巴菲特極力推薦的指數標的產品,例如標普500TEF(513500),它是兩融標的,同時可以T+0交易,還有涵蓋創(chuàng)新科技企業(yè)的納斯達克指數 ETF(513390)。
目前,博時標普500ETF及其聯接基金是A股市場上唯一跟蹤標普500的ETF產品,為投資者布局國際市場提供了差異化的重要投資工具。
見人未見,前瞻布局“核心資產”
在國內市場,博時的指數產品類型涵蓋了核心寬基、特色主題/行業(yè)、Smart-Beta、商品指數、債券指數等不同類別。其實除了品類齊全,博時基金更能”見人未見“,在早期就布局未來有潛力的產品類型。
舉例來說,最近一年火熱的”中特估“產品,博時基金早在2019年就開始布局央企的種子。例如,央企創(chuàng)新驅動ETF(515900),最近幾年,這一前瞻性的布局逐漸生根發(fā)芽。截至2023年8月25日,在過去的三年的時間里,央企創(chuàng)新驅動ETF(515900)以31.91%的漲幅,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的-22.11%的表現。
博時量化團隊非常善于利用市場的非有效性或弱有效性,借鑒海外成熟市場的量化技術,并結合國內市場特點,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博時多因子選股模型”。在此基礎上,博時基金不斷創(chuàng)新,致力于為投資者提供一些差異化的量化產品。
風險提示:文中觀點僅供參考。所提及成分股不作為推介,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購買前請認真閱讀 《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