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漢不絕:劉備史跡尋蹤
據(jù)《三國志·先主傳》“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宮,時年六十三”敘述及同傳引諸葛亮上后主表:“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吊,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可知蜀漢政權建立者、漢昭烈帝劉備去世于章武三年舊歷四月二十四日,對應西歷為公元223年6月10日,今日正是劉備去世1800周年紀念日。
以下選摘拙作《重返:三國現(xiàn)場》(即將出版)書中劉備篇章,茲以紀念。

劉備有可能是漢末三國足跡最廣的人之一。
他六十三年的人生,將當時中國的疆域走了大半。劉備生于幽州(涿縣),學于司隸(洛陽郊外緱氏山),在冀州仕官(安熹縣),在青州為公孫瓚作戰(zhàn)(平原縣),在徐州被擁立為州牧,失徐州后投奔兗州曹操,又被曹操舉為豫州牧。官渡戰(zhàn)后,劉備南奔劉表,寄寓荊州。曹操南下,劉備又東奔江夏,赴揚州與孫權盟會。最終劉備入益州,成就蜀漢基業(yè)。東漢十三州里,只有并州、涼州、交州劉備未曾涉足。(劉備與交州擦肩而過。他在當陽兵敗后曾動過投奔蒼梧太守吳臣的念頭,蒼梧即在交州)
如此壯闊的人生足跡,自然不是因為劉備喜愛旅游。多數(shù)時候,他都是被迫上路,輾轉(zhuǎn)四方,寄人籬下,再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伺機壯大充實自己。

歷史上的劉備與《三國演義》中那個“長厚而似偽”的劉備有很大不同。他少年喪父,與母親織席販履為生,生活雖窘迫,卻胸懷大志,指桑樹道:“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他與常人一樣,也有頑劣不羈的一面,他雖從學于大儒盧植,但不甚好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jié)豪俠。他并無軍事天賦,曾在討賊中身負重傷,靠著裝死而撿回一條命;他脾氣暴躁,求謁督郵不通便將其揪出一頓鞭打,辭官而去;他又禮賢下士,深得人心,刺客不忍刺之而離去,陳登、程昱雖處敵營,尤對劉備稱贊有加。曹操更是早就看出劉備潛龍之志,發(fā)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嘆息,半為笑談,半為敬畏。
在三國奠基人中,劉備起點最低,能力最為平庸,創(chuàng)業(yè)之路也最為坎坷,他屢戰(zhàn)屢敗,半生蹉跎,最終竟三分天下得占其一,這顯然不是僅僅用運氣就能解釋得了的。
劉備因得在民間的“好人緣”,所經(jīng)之地多有關于他的遺跡遺存可尋:劉備故里涿郡涿縣,即今河北省涿州市,今存有三義宮、樓桑村等遺跡。劉備在徐州時曾駐小沛,即今江蘇省徐州市西北的沛縣,當?shù)卮嬗袇尾忌潢_一座,傳為呂布轅門射戟為劉備解圍之處。劉備依附劉表后屯兵新野,即今河南省新野縣,當?shù)卮嬗袧h桑城與漢議事臺。劉備當陽兵敗后暫居江夏,即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漢東湖磨山景區(qū)內(nèi)存有劉備郊天壇。
劉備入蜀后,與劉璋歡宴于涪城,即今四川省綿陽市,當?shù)赜懈粯飞健⒏诽?,傳為二人宴飲之地,劉備于山上攬蜀地景勝,嘆曰:“富哉!今日之樂乎!”遂有并吞之意。劉備在漢中擊退曹操,為群下推舉為漢中王。今陜西省勉縣勉陽街道舊州鋪村存有“劉備為漢中王設壇處”。劉備稱帝于成都武擔山之南,延續(xù)炎漢國祚,武擔山今存于成都新華賓館內(nèi)。夷陵之戰(zhàn),劉備敗績,退至永安,即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劉備在此托孤于諸葛亮、李嚴,今存白帝城景區(qū)。劉備死后,還葬成都,即今成都武侯祠內(nèi)惠陵。
清人完顏崇實在惠陵寫有楹聯(lián)一對,道出了后世尊劉厭曹者的心聲:“一抔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臺,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漢代官儀?!?/p>


三義宮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jié)義的故事,隨著《三國演義》的傳播而家喻戶曉,但在史書上并無記載,僅《三國志》中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等表述。但當時早已有異姓之人“約為兄弟”的事例。楚漢相爭時,劉邦曾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劉備的同窗公孫瓚更是與卜數(shù)師劉緯臺、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三人“定兄弟之誓,自號為伯,謂三人者為仲叔”。桃園結(jié)義的故事推動了中國江湖文化中結(jié)義拜把之風盛行,其影響直至今日。
三義宮位于涿州市松林店鎮(zhèn)樓桑廟村,始建于隋代,原為紀念劉備的蜀先主廟,唐、遼、元、明、清等時期均有修葺。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朱厚照親賜璽書“敕建三義宮”,以紀念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jié)義之舉。1960年代三義宮被毀,僅殘存山門和明碑一通。1996年以后,涿州市逐漸復建三義宮。如今三義宮有山門、馬神殿、關羽殿、張飛殿、正殿、退宮殿、武侯殿、少三義殿等。除正殿供奉劉備外,關羽、張飛、諸葛亮、馬超、趙云、黃忠、龐統(tǒng)、馬岱等蜀漢將相均有塑像和排位。后殿還供奉有甘夫人、糜夫人及孫夫人,甚至被當?shù)匕傩债斪髑笞拥摹捌兴_”來祭拜。少三義殿內(nèi)供奉劉備子劉禪、關羽子關興、張飛子張苞,寓意結(jié)義文化后繼有人。
三義宮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劉備誕辰之日為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早年間,每年此日,各方百姓云集于三義宮,祭祀劉、關、張三人,燒香供奉,祈求一年風調(diào)雨順,名曰“樓桑春社”,被列為涿州古八景之一。筆者去涿州探訪時從當?shù)鼐用裉幍弥┠甏荷缁顒右淹^k,感到十分惋惜。



白帝城與永安宮
白帝城位于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鎮(zhèn)白帝村,因劉備托孤而聞名,但實際上劉備托孤并不在白帝城。
建興二年(222年)六月,劉備在猇亭為陸遜擊敗,“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劉備所居之宮即名永安宮。至次年,劉備病情加劇,“托孤于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巳駕崩于永安宮內(nèi)。據(jù)考證,永安宮故址在原奉節(jié)老縣城奉節(jié)師范學校一帶,今已為三峽庫區(qū)蓄水淹沒。
白帝城為新莽末年割據(jù)巴蜀的軍閥公孫述所建,公孫述于蜀中稱帝,自號“白帝”,遂名。白帝城建在較高的山石之上,面朝大江,扼守著長江三峽中最為險峻的夔門,號稱“水陸要津,全蜀東門”。劉備退居永安后,遣兵駐守白帝城,陸遜不敢輕進。
可見,白帝城為拱衛(wèi)永安之軍事建筑,但劉備托孤及崩逝之處在永安宮。二者雖僅有約2公里的距離,卻非一處。
白帝城現(xiàn)存建筑主要為明清所建,包括白帝廟,由廟門、前殿、明良殿、東西廂房、武侯祠、東西碑林、白樓等。明良殿為白帝廟正殿,原供奉公孫述塑像,后又改建為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三功祠”。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巡撫朱廷立和按察司副使張儉將“三功祠”改為奉祀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的“義正祠”,后改為明良殿。明良殿一側(cè)為武將廳,供奉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嚴顏、姜維、王平、向?qū)櫴怂芟?;另一?cè)為文臣廳,供奉有鄧芝、龐統(tǒng)、張松、麋竺、蔣琬、費祎、孫乾、李嚴、董和、法正十人塑像。托孤堂內(nèi)塑有劉備病榻托孤的歷史場景。
白帝城原與陸地相連,為一突出向長江的半島狀。后來隨著三峽工程蓄水,奉節(jié)的水位線上升到122米,白帝城成為一座“孤島”,與陸地僅通過廊橋相連。自古及今,無數(shù)文人墨客在白帝城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如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杜甫“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讓白帝城除了劉備托孤的悲情之外,還擁有了一層詩意的浪漫。
白帝城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陵
惠陵即漢昭烈帝劉備之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武侯祠景區(qū)內(nèi)西側(cè)。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載,章武三年(223年)五月,“梓宮自永安還成都,謚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惠陵位于成都南郊,在蜀漢宮城正南面。南方在五行中屬赤屬火,而漢朝又從火德,諸葛亮選擇此地為劉備建陵大有深意。
據(jù)史書記載,惠陵除葬有劉備,還葬入甘、吳二夫人。甘氏為后主劉禪生母,為劉備妾室,早卒于荊州,葬南郡。章武二年(222年),蜀漢追謚甘氏為皇思夫人,遷其墓于蜀,未至則劉備去世,劉禪登基。諸葛亮遂上表引母以子貴之義,追封甘氏為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于惠陵。吳氏為劉備稱帝時正式冊封的皇后,為車騎將軍吳懿之妹,后劉禪即位后為皇太后,延熙八年(245年)去世,亦葬惠陵,謚穆皇后。
惠陵封土為圓形,高12米,四周有一道長180米的環(huán)形磚墻圍護,相較其他帝陵而言,規(guī)模并不大,可能是劉備、諸葛亮崇尚節(jié)儉、提倡薄葬的緣故。歷代出于對劉備的崇敬,對惠陵多有修葺,如南齊高帝蕭道成曾詔令益州刺史傅單整修惠陵及昭烈廟,唐代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李回擴建了惠陵陵園,設置專門的守陵戶,四時祭祀。明末張獻忠屠蜀,成都遭到巨大破壞,而惠陵與昭烈廟卻完好無恙。
惠陵表面沒有被盜掘的痕跡。唐人《酉陽雜俎》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盜墓賊曾潛入惠陵,驚見兩人張燈對弈,旁邊站著侍衛(wèi)十余人。盜墓賊驚恐萬分。那兩人不僅賜他們酒喝,還送他們玉帶,遣他們出去。等到盜墓賊出來,發(fā)現(xiàn)嘴已被酒粘住,玉帶則變成了蟒蛇,而打開的盜洞也沒有了,墓冢完好如初。此雖為小說家之言,荒誕不經(jīng),但也可看出,劉備為后世所崇敬,其陵墓也因此披上了一層神秘感,即便有盜墓者都會受到“天譴”。




注:
1.本文標注攝影者的圖片未經(jīng)許可請勿盜用。
2.本文部分文字來自成長《重返:三國現(xiàn)場》一書(即將出版),該作品全文已進行版權登記(登記號:國作登字-2022-A-10204704),受國家相關法律保護,未經(jīng)著作權人許可請勿轉(zhuǎn)載。


成長
作家、編劇、書評人,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42期高研班學員、北京市文物保護協(xié)會會員、稲誠及所城市書店合伙人。
已出版作品《亂世來鴻:書信里的三國往事》《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這樣好讀的歷史:三國爭霸》《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等,制作音頻課程《少年中國史》。
即將出版《重返:三國現(xiàn)場》《地圖里的三國》《這樣好讀的歷史·夏商周》《穿越千年的中國奇跡·大運河》《穿越千年的中國奇跡·長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