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金庸小說和武俠文學的一些感想
金庸的小說一直都在諷刺崇拜文化,現(xiàn)在他自己卻變成了崇拜文化的一個典型案例,這不得不說挺有意思
為什么會有崇拜文化? 不就是武俠文學的衰落,搞的一批武俠迷無所適從。當今沒有了武俠文學的頂梁柱,就選擇下跪前人,下跪者是永遠不可能發(fā)展起未來的武俠文學的,我們可以研究金的寫作技巧,他的中西方寫作技巧確實玩的很熟,但真不用發(fā)展飯圈
而且金迷比起衛(wèi)斯理迷確實差遠了,人家看衛(wèi)斯理看不過癮,在衛(wèi)斯理背景下自己編寫故事
那些靠金吃飯的自由文化職業(yè)者呢,咀嚼別人的細枝末節(jié),骨頭渣子,還感覺很快樂。
對于那些靠金庸吃飯文化自由職業(yè)者,我只想說,你自己寫不了獨立的武俠小說,你就在他的背景下寫一個自己的故事也好啊
別說,別人的故事有版權這些借口,你寫自己的故事,原先的故事和人物只是背景板而已,誰敢說什么
故事始終是故事,怎么不能編
金瓶梅? 蕩寇志是在什么故事背景板下編的,不用我說吧,更不要說西游記引發(fā)那一批小說故事了。古人都能在一個閉環(huán)故事里講自己的主題故事,怎么今人還不如古人了呢?
還有人說有文學研究才能發(fā)展文學,合著曹雪芹是看了紅學研究才寫出紅樓夢的,梁羽生和金庸是看了新派武俠研究才寫出那些故事的。
好的講故事的人,沒有這些一樣可以編出好故事
一個故事為什么好?
除了故事主題和寫作技巧,以及豐富的人生見聞和才能的經(jīng)驗積累,有多少是作者看了**文學研究呢!
靠金庸吃飯的那批人,自己有開墾精神和行動力,才能發(fā)展起武俠文學,不然在崇拜文化下咀嚼前人的骨頭渣子,未來武俠只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當然還有那群跪在地上對著一個土坯大呼:文成武德澤被蒼生? 者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