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之腎——濕地
? ? ? 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1年2月2日,為了保護濕地,18個國家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署了一個重要的濕地公約——《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25年后的一個十月,濕地公約第19次常委會決定將每年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利用這一天,政府機構、民間組織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動來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今時今日主題為“濕地與水,同生命、互相依”的第25個“國際濕地日”已翩翩來臨,旨在強調濕地與全球淡水水源的不可忽視的密切關聯(lián)和濕地滋潤聲明的顯著貢獻。
? ?? 或許我們可以想到濕地由“濕”和“地”組成,意味著水土共存,水土交融之地,卻未必能想象到這土地上生命與自然相互依賴的情景。
? ? ?那么如今,你是否認真正識濕地了呢?


??? ? 濕地,通俗地說,是受積水浸泡的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由于水長期覆蓋土壤,水分飽和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壤形態(tài)和土壤中、土壤上生活的生物類型。一般認為濕地分為兩類:海洋/海岸濕地和內陸濕地,這些濕地分布于除南極洲的所有大陸上。濕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帶,從熱帶到凍土帶,到處都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蹤影——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涂和鹽沼等。當然,人工濕地也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用池塘、稻田、曬鹽池等是常見的人工濕地。


? ?? 濕地又名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的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兩棲動物、魚類、水禽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家園,孕育并滋養(yǎng)了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特殊復雜的水文土壤條件提供了40%的物種生存繁殖的條件,使這里的動植物群落豐富而完備。中國的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不僅物種數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國所特有物種。據初步統(tǒng)計,中國濕地植被約有101科,中國濕地的高等植物中屬瀕危種類的有100多種。中國濕地的鳥類種類繁多,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內就有31種,占54%;全世界雁鴨類有約170種,中國濕地就有50種,占30%。此外,還有許多是屬于跨國遷徙的鳥類。在中國濕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鳥類唯一的越冬地或遷徙的必進之地,如: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Grus leucogeranus)占世界總數的95%以上。濕地生物多樣性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價值既是不可替代的,也是獨一無二的。那么濕地的存在究竟有什么實質意義呢?

生態(tài)價值NO.1——凈化水體環(huán)境
? ? ?當上游的污水流經濕地時受到動植物群落的阻礙,流速放慢,促進了有毒物質、雜質的沉淀,濕地中的植物(如蘆葦、水湖蓮等)會積極吸收并排出其中的有害物質以維持生存;為了獲取營養(yǎng),大量的微生物不斷降解、清除污染物。過富的營養(yǎng)被吸收或儲存在土壤中,毒物雜質被清理固定,水體環(huán)境得以改善凈化。
生態(tài)價值NO.2——供應涵養(yǎng)水源
? ? ?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從地下水中獲取水資源,而濕地可以補充地下蓄水層的水源;另一方面,地表工農業(yè)的生產用水也離不開濕地的供給。如小溪、河流、池塘、湖泊等濕地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它們常常被人們作為生活、工業(yè)和農業(yè)灌溉用水的水源;泥炭、沼澤等其他濕地可以間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內陸濕地如洪泛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澤,就像自然水庫一般,在下雨時吸收并儲蓄多余的雨水,減少洪澇;這部分儲存的雨水在干旱時釋放出來,推遲并延緩干旱災害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水資源短缺。
生態(tài)價值NO.n——
?? ? 應對極端天氣、應對氣候變化、為生命提供條件、促進相關產業(yè)發(fā)展、為野生物種提供棲息地、提供物質基礎、生態(tài)旅游和教育科研……
? ? ?濕地是維持全球儲量和水質的重要保障,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保護濕地不僅是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也是保護生命之源——水、保護人類本身。
? ? ?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濕地保護好,
? ? ?讓濕地永遠不斷地滋潤生命共同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撰文|科研組薛建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審稿|科研組羅騰達 李茂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