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她成了他的三三,他是她的二哥

2023-06-23 09:01 作者:卡文迪許很可愛  | 我要投稿

我覺得,到頭來張兆和應(yīng)該也是不愛沈從文的。 突然很喜歡驚鴻一瞥這個詞。一見鐘情太膚淺,日久生情太蒼白。別人都在眉來眼去,而我只是看了你一眼。一眼,便是萬年。便是覆水難收。 人人皆知他在追她,人人皆知他愛得瘋狂。整整三年,他的癡情已把她逼得無路可退。他頑固地愛她,而她頑固地不愛他,有錯嗎?當(dāng)然沒有。只是,倘若他得不到她的愛,就會萎謝甚至死亡,而他又是一位那么有才華的作家。 人們便會不滿了:你施予那一點(diǎn)點(diǎn)愛,能夠拯救一個靈魂,為什么不做做善事呢? “不管他的熱情是真摯的,還是用文字裝點(diǎn)的,我總像有我自己做錯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難過。” 三小姐扛不住了。女人的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多半出現(xiàn)在談婚論嫁之時。 才女萬般好,最大的劣勢是不知柴米油鹽的難處,而才子最大的優(yōu)勢是不怕失敗,愈挫愈勇。 結(jié)婚后,兩個成長背景完全不同,愛情只是建立在虛空的情書基礎(chǔ)上的人,矛盾日益突出。她不明白他為什么那么好面子,甚至打腫臉充胖子給朋友錢花,結(jié)果弄得自家生活拮據(jù)。 她也不明白他花那么多錢買些古董瓷器回來,究竟有什么用。 她甚至?xí)跁胖泻車?yán)厲地寫道:“你瞧你,每次這個字都寫錯,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了?!睈蹧]辦法勉強(qiáng),旁人看來沈從文無過,張兆和也無錯。只是,他與她之間,始終是他愛她多一些,而她卻并未因此感到幸福。 人們總以為女人喜歡無休止地改造與訓(xùn)斥一個男人,卻并不知道,這個過程對于女人本身,更是一場劇烈的摧殘。所謂平等才有幸福。如果結(jié)婚后,雙方卻整天滿腹愁怨。這樣的愛,是會讓人火冒三丈的,尤其對于有志氣又聰明的女人來說,更甚。 因為在一起矛盾太多,她曾經(jīng)多次故意制造機(jī)會與他分開。甚至有一段時間,兩人同住北京,卻分居兩室,沈從文每天只吃了飯便走。在一起時,彼此不容,一旦分離,雙方通起信來又是情意綿綿。 “你愛我,與其說愛我為人,還不如說是愛我寫信?!?那些信,后來收入《從文家書》,這是本觀者欲流淚的書信集,只是,華美的文字往往盛開于不堪的生活,空虛的情感催生豐厚的華章。 張兆和晚年已不識沈從文。盡管沈老師離開她不過三五年光陰,當(dāng)有人拿著他的照片給她看時,她說,認(rèn)識,但想不起來是誰了,或許在潛意識里她想將他遺忘。 她曾經(jīng)粉絲無數(shù),志向遠(yuǎn)大,最終被一個自己并不看好的男人征服,過起日子來,才切切實實地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頑固地不愛他。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沈老師又可曾理解張家三小姐?能夠在一起生活一輩子,不一定就是幸福,以白頭偕老來衡量伉儷情深實在過于片面。 一個女人,無論多么家世顯赫,才高八斗,都無法抵抗男人經(jīng)年累月的追求,而那些有恒心有毅力的追求者,恰恰是女人人生路上的地雷。 “我本來不喜歡他,可是,他追得太厲害了,他那么愛我……” 恒心與毅力往往被我們誤解為真愛,其實那不過是因為他性格中具備了偏執(zhí)與不服輸?shù)奶刭|(zhì)。 所謂日久生情,追根到底,不過是死纏爛打。 張兆和與沈從文,始終是他愛她多一些,而她卻并未因此感到幸福。 反觀楊絳與錢鐘書,他感激她的付出,而她,感激他讓自己愿意付出。平等與否,造就才女張兆和與楊絳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 在霉腐的瑣屑里尋討安慰,自己在萬物消耗以后的殘骸中驚駭,又一點(diǎn)一點(diǎn)給別人揚(yáng)起可怕的塵埃! 可感情,從來無所謂對錯,也沒有值不值得。從沈從文開始追求張兆和,歷經(jīng)了近四年,其間到底寫了多少情書,怕是張兆和自己都不記得了。只是從幸存的書信里,管中窺豹那些熱烈濃厚的文字,怎樣一番地叫人臉紅心跳、心旌搖蕩。 看過那樣多的情話,最動人的一段始終是:“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這一年她十八歲,正是個單純活潑的女孩子。雖然皮膚黝黑,卻有一張漂亮的瓜子臉。 她身上有一種屬于大家閨秀的睿智的寧靜,又有一種極有朝氣的健康活力, 她曾在中國公學(xué)奪得女子全能第一名。 這樣的女孩身后自然有眾多的追求者,她不停地收到情書,看完了也不回應(yīng)。 她給那些追求者做了編號: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當(dāng)沈從文被她俘獲,也加入到了追求者的大軍中去的時候,他大約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了。 這個沒錢又沒學(xué)歷的“鄉(xiāng)下人”,用二姐張允和的話說,只能算作“癩蛤蟆第十三號”。 他寫道:“我曾做過可笑的努力,極力去和別的人要好,等到別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隸時我才明白,我不是一個首領(lǐng),用不著別的女人用奴隸的心來服侍我,但我卻愿意做奴隸,獻(xiàn)上自己的心,給我愛的人。我說我很頑固地愛你,這種話到現(xiàn)在還不能用別的話來代替,就因為這是我的奴性?!?他還寫道:“三三,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里,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于十分褻瀆了你的美麗?!?在信中,沈從文毫不掩飾地將自己擺在了一個奴隸的位置,他近乎卑微地愛著張兆和,把她當(dāng)做頂禮膜拜的女神。 一個男子愛一個少女到這種程度,有時都叫人忍不住懷疑,他究竟是愛那個叫“三三”的姑娘,還是愛著他自己心中構(gòu)建出的“女神”幻影。 才子的愛情向來都如疾風(fēng)驟雨,他拼命地寫著情書,她卻是只字不回。他迷戀但又自卑,他在她面前放棄了自我、拋卻尊嚴(yán),捧著一顆卑微的心,一心匍匐在她的腳下,哪怕是親吻她的雙腳都覺得是褻瀆。他苦苦地、哀怨地等待著她的一絲眷顧,卻始終一無所得。 可沈從文到底不是胡蘭成。他真的又像個孩子一樣,全然沒有任何的心眼或手段。 這一份纖弱卑微的愛,如同張愛玲說過的:“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被蛟S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才華如張愛玲,也會在愛情中低入塵埃里。甘之如飴。 可,愛一個人就是這個樣子的啊,那樣謹(jǐn)小慎微,一面奢望一面彷徨。 他魂不守舍、牽腸掛肚,她卻不勝其煩、冷漠以對。 他去她的室友那里打探消息,哭訴自己的苦戀,軟硬兼施、尋死覓活得連室友都看不過眼了。 雖然如此被拒絕、如此被勸說,沈從文寫給她的情書卻絲毫沒減少。他的居所在變,從上海到北京,從北京到青島,給她寫信卻始終沒變。 “我希望我能學(xué)做一個男子,愛你卻不再來麻煩你。我愛你一天總是要認(rèn)真生活一天,也極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為著這個世界上有我永遠(yuǎn)傾心的人在,我一定要努力切實做個人的?!?沈從文變了。當(dāng)他用溫暖深情的方式訴說著他的愛意,平淡的文字,娓娓而談的字里行間,有一種“舍你其誰”的堅韌。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稱盡管很多人都愿意做君王的奴隸,而他卻只愿意做張兆和一人的奴隸。 這些書信,一方面是表達(dá)相思,另一方面,此時也是沈從文寫作技藝突飛猛進(jìn)的階段,寫信大概也是他的創(chuàng)作需要。 1932年夏天的一個早晨,約莫10點(diǎn),太陽照在蘇州九如巷的半邊街道上。石庫門漆黑大門外,來了一個文文縐縐、秀秀氣氣、身穿灰色長衫的青年人,臉上戴一副近視眼鏡。他告訴門房,自己姓沈,從青島來,要找張兆和。 張家門房吉老頭說:“三小姐不在家,請您進(jìn)來等她吧?!?這是沈從文第一次到蘇州張家做客。 也許是太過緊張,他沒敢進(jìn)門,反而倒退到大門對面的墻角,站在太陽下發(fā)愣。 張兆和去圖書館看書了,出來迎接的是二姐張允和。 沈從文不知所措,吞吞吐吐說出三個字:“我走吧!”張允和讓他留下地址,才知道他住在旅館。 張兆和中午回來,允和怪道:“明明知道沈從文今天來,你上圖書館,躲他,假裝用功!”兆和不服氣:“我不是天天去圖書館嗎?” 在允和的勸說下,兆和答應(yīng)去見沈從文,但是得知他住在旅館,又犯難了。去旅館,該怎么開口呢? 允和又出主意:“你可以說,我家有好多個小弟弟,很好玩,請到我家去?!?張兆和終于去了。 1969年,沈從文回憶兩人旅館相見的一幕:“那年我從蘇州九如巷悶悶地回到旅館,一下躺倒在床上,也無心吃中飯。正在納悶的時候,忽然聽到兩下輕輕的敲門聲。我在蘇州沒有親戚和朋友。準(zhǔn)是她! 我從床上跳了起來,心也跳了起來! 開了門,看見兆和站在門外,雙手放在身背后。 我請她進(jìn)來,她卻往后退了一步,漲紅了臉,低低地說:‘我家有好多個小弟弟,很好玩,請到我家去?!?” 張兆和竟然把二姐的話原封不動地背了一遍!真有些好笑又好氣。 就這樣,沈從文進(jìn)了張家的大門。 那一年,這位大學(xué)青年教師在張家玩了一個暑假,主要是給兆和的幾個弟弟講故事。 為了拜訪她的家人,他賣掉了一本書的版權(quán),托巴金幫忙買了一套英譯精裝本的俄國小說作為見面禮。張兆和自然了解禮物的分量,只收下《父與子》與《獵人日記》,既不失禮也不逾越,卻已經(jīng)是一種婉轉(zhuǎn)的信號。 張家的姐妹對沈從文都很友善,“五弟寰和還從他每月二元的零用錢中拿出錢來買瓶汽水,沈從文大為感動,當(dāng)下許五弟:‘我寫些故事給你讀?!髞韺懥恕对孪滦【啊罚科几接小o張小五’字樣”。 沈從文的感動叫人微微心酸,不過是一瓶汽水,他卻是這樣受寵若驚,銘刻于心。 也許,就像錢鍾書的那篇有名的《貓》中影射的,“他在本鄉(xiāng)落草做過土匪,后來又吃糧當(dāng)兵,其作品給讀者野蠻的印象;他現(xiàn)在名滿天下,總忘不掉小時候沒好好進(jìn)過學(xué)校,還覺得那些‘正途出身’者不甚瞧得起自己”。 沈從文心里是有些自卑的。然而,“正途出身者不甚瞧得起自己”,卻是事實,并非他的敏感所致。 在西南聯(lián)大教書的時候,清華外文系出身的查良錚(即詩人穆旦)說:“沈從文這樣的人到聯(lián)大來教書,就是楊振聲這樣沒有眼光的人引薦的?!?國學(xué)名家劉文典更是公開表示輕蔑,據(jù)說在討論沈從文晉升教授職稱的會議上,他勃然大怒,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朱自清該拿四塊錢??晌也唤o沈從文四毛錢!”還有一次跑警報,沈從文碰巧從劉文典身邊擦肩而過,劉面露不悅之色,對一起同行的學(xué)生說:“我劉某人是替莊子跑警報,他替誰跑?” 這還是發(fā)生在沈從文成名之后,成名了尚且如此,成名前的處境可想而知。那時,沈從文剛從湘西來到北京,向北京各大雜志和報紙的副刊投稿,當(dāng)時《晨報副鐫》的編輯在一次聚會上,將他投寄該刊的十?dāng)?shù)篇文章連成一個長條,攤開當(dāng)眾奚落說:“這是某大作家的作品!”隨后把文章揉成一團(tuán),扔進(jìn)了紙簍。 行伍出身的沈從文曾受過“科班出身”的知識分子的諸多冷落,可以想象,當(dāng)他拜訪門第高華的張家時,懷著怎樣一種忐忑的心情,所以,當(dāng)他聽到兆和不在家的消息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張兆和避而不見,是心里潛藏的自卑讓他有了這樣的想法,當(dāng)允和請他進(jìn)門坐坐的時候,他也連忙推辭,匆匆離開。 他擔(dān)憂高貴的張家瞧不起他。 好在有了小五的那瓶汽水。那個炎熱的夏天,那瓶冰涼透徹的汽水成了他心底最清甜的回憶,因為那意味著他在張家受到了歡迎。 從那以后,沈從文和張兆和的關(guān)系有了質(zhì)的變化,四年的時光如水,“頑固愛著”的沈從文終于打動了“頑固不愛”的“三三”的心。 此時張兆和的父親和繼母不在蘇州,老實木訥卻才華橫溢的沈從文得到了張家一群姐姐弟弟的歡心,張允和更是極力想促成這段姻緣。 沈從文離開時托張允和詢問張父的態(tài)度:“如爸爸同意,就早點(diǎn)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開明的張武齡對兒女的婚事并不橫加干涉,任其自己做主。 張允和得到答復(fù)后給沈從文拍了一個電報:“山東青島大學(xué)沈從文允。” 一個“允”字,意義雙關(guān)。 但張兆和怕他不明白,又偷偷拍了一封,寫道:“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 這一年的9月,沈從文和張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園結(jié)婚。她成了他的“三三”,他成了她的“二哥”。 兩個來自完全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一個是帶著野性和奔放的湘西人,一個是煙雨迷蒙樓閣深處走出的大家閨秀。 就連興趣愛好,兩個人也是非常不同,沈從文喜歡野調(diào)無腔,她卻是自小受過嚴(yán)格昆曲培養(yǎng),修養(yǎng)極高。 他在船艙里給遠(yuǎn)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你可不明白,我一定要單獨(dú)時,才會把你一切加以消化,成為一種信仰,一種人格,一種力量!至于在一處,你的命令可把我的頭腦弄昏了,近來,命令稍多,真的圣母可是沉默的?!?“離你一遠(yuǎn),你似乎就更近的在我身邊來了。因為慢慢的靠近的,是一種混同在印象記憶里品格上的粹美,倒不是別的,這才是生命中最高的歡悅!簡直是神性,卻混合到一切人的行動和記憶上。我想什么人傳說的‘圣母’,一點(diǎn)都不差……” 一個家庭中注定有一個人要付出得多。 可沈從文需要的是,他愛的人,同樣像他迷戀別人一樣迷戀他,愛他,能懂他的小心思,在他需要感情撫慰時,一桿子就能撐到他心坎兒上,讓他的心開出花來,撥開他的苦悶,縱容他的多愁善感,讓他痛快、放肆,享受幼小騎單車下坡時突然的“一松手”。 而張兆和嫁給沈從文之后,她用自己的愛去包容了一個浪漫主義者的全部情懷,放下了所有能發(fā)展自己的途徑。 她從結(jié)婚的那一刻起,就能立刻進(jìn)入到為人妻子過日子持家的角色。沈從文希望張兆和為人母后還能有所精進(jìn),進(jìn)行翻譯工作。 張兆和卻無奈地告訴他:“你說譯書,現(xiàn)在還說譯書,完全是夢話。一來我自己無時間無閑情,再說譯那東西給誰看?誰還看那個?” 這里真的是很心疼三三了,這不是她本該的模樣,也終究做了像世俗低頭的人。如果當(dāng)初沈要了張家的嫁妝,也接受張爸的救濟(jì),是否生活會完全不一樣呢?是否兆和就不會因為勞累過度而倒下,也不會因為生計而變成黃臉婆,親手讓“女神”湮滅呢?可惜,一個“若”字,最是有苦難言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她照顧孩子,精打細(xì)算、理順生計已是不易,還要應(yīng)對他時常的大手大腳、仗義疏財。 對著一個浪漫主義者,談?wù)摬衩子望}生計艱難,他是無論如何不能體會也不愿意去體會的。 說張兆和不曾理解沈從文,沈從文又何嘗真正理解過她? 文人的浪漫主義,并不因年齡而改變,也不隨歲月流轉(zhuǎn)。所以就顯得務(wù)實者是那樣俗氣不堪。這種俗氣,是跟他的理想和浪漫相背離的。那種落差很快就會被乘虛而入,繼而發(fā)酵膨脹。 張愛玲在作品里寫男人的善變,“娶了紅玫瑰,時間久了,會變成墻上的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就會變成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因為終日忙于家務(wù),張兆和根本沒時間打扮自己,臉上都是忙碌后的疲憊,沈從文覺得妻子變了,不再是他以前認(rèn)識的美麗大方的那個人。 他嫌棄她手上滿是油污,衣服上都是孩子吐的奶,他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她為了家庭付出的結(jié)果。 1938年,沈從文離開了北京,去了西南聯(lián)大任教,因為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張兆和留在了北京。 分離的日子里,他依舊給她寫著信,她也依舊回著,這時期的書信后來匯編成了《飄零書簡》,然而,《飄零書簡》早已不復(fù)當(dāng)年的《湘行書簡》。 在張兆和的信里,柴米油鹽的瑣事成了寫信的主題,沈從文與張兆和結(jié)婚后,兩個人都不善理財,家中沒有多少積蓄,留在北京的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很困難,于是,她開始說沈從文過去不知節(jié)儉,“打腫了臉裝胖子”,“不是紳士而冒充紳士”。 而在沈從文的信里卻充滿著對感情的疑慮與猜疑,他認(rèn)為,張兆和有多次離開北京去與他相會的機(jī)會,但總是“遷延游移”,故意錯過,他懷疑張兆和不愛他,不愿意與他一起生活,設(shè)法避開他。他甚至告訴張兆和:她“永遠(yuǎn)是一個自由人”。 面對困窘的生活,面對紛飛的戰(zhàn)火,童話也褪了色,優(yōu)美詩意終究敵不過柴米油鹽,徒留下一片現(xiàn)實的蒼白。 在《飄零書簡》里,“三三”走下了神壇,其實她也根本無意做個“女神”,她不過是個尋常女子,拖著兩個孩子,獨(dú)立面對窘迫的生活,她忍不住出言抱怨丈夫。 然而,沈從文卻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兆和,他心底的自卑又一次本能地騰起,將她的家常抱怨歸結(jié)為移情別戀,所以他急匆匆地寫信告訴兆和,如果她愛上別人,可以自由地走。 他是那樣的不自信,覺得與其讓她來告訴他,她愛上了別人,不如自己搶先一步說了,還能保全一個風(fēng)度和體面。 他的誤解讓張兆和感到失望,她回道:“來信說那種廢話,什么自由不自由的,我不愛聽,以后不許你講?!撕笤賹懩菢拥脑捨也换啬阈帕??!?所以很快,他的靈魂被另一個人吸引了?;橥馇榈膶ο蠼懈咔嘧?,一個喜好文藝的女青年,是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熊希齡的家庭教師。 沈從文和熊希齡都是鳳凰老鄉(xiāng),所以常有走動,因此沈從文和高青子得以相識。這個和他一樣充滿文藝情懷的女子,恰好是他的崇拜者。她能和他談?wù)撘磺袑λ缚诘脑掝},也曾按照他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穿著打扮,傳遞給他一種恰到好處又叫人心旌蕩漾的信息。 一邊是深愛的妻子,卻和惱人瑣碎的現(xiàn)實生活綁定在一起;一邊是叫他身心愉悅的精神共鳴,卻注定要傷害深愛的人。 而此時的張兆和剛生完孩子,還躺在病床上。 那些情話音猶在耳、墨跡未干,轉(zhuǎn)眼他就對別人有了不該有的情感。怎樣的一種諷刺!張兆和憤而回到了蘇州老家。 既然只是精神出軌(還有沒有甚者,誰又說得清呢),沈從文完全可以隱瞞,他為何要向張兆和坦白自己對別的女人的愛慕? 可能他認(rèn)為這種坦白也是一種愛吧,我既然愛你,會把我的心徹徹底底剖開給你看。 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原諒。 落在紙上的,始終都是精神臆造的美好,與現(xiàn)實一個交手,都會統(tǒng)統(tǒng)敗下陣來。 他抱怨她只愛他寫信,她也抱怨過那個愛干凈、生活整齊的沈從文只活在信里;他的信里全是風(fēng)景、人文情懷,她的心里全是經(jīng)濟(jì)開銷、人情世故。 但他們在各自的獨(dú)立里,尋找到了一種奇異的平衡。這一切都是婚姻必經(jīng)的途徑。 張兆和說,在家書抵萬金的時代里,她是全京城最幸福的人。 動蕩的年代,他們被時空割裂在兩邊,只有接到信的那瞬間才是踏實的。 信里有孩子,寄送衣物,收存稿費(fèi),怎樣節(jié)省吃穿用度,過日子的艱難,是否辭退老媽子……在這無邊的瑣屑里集聚起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溫暖,才是不離不棄的理由、生死相依的樞紐。如同沈從文寫的那樣:“每個女子就是一個大海,深度寬泛,無邊無岸。” 她并沒有因為沒有熱烈的愛情就放棄婚姻,而是盡自己的努力經(jīng)營好它。她也許給不了熱烈的愛情,卻給了他無限的包容,近乎母親般的放縱。 像一個放風(fēng)箏的人,不管風(fēng)箏飄向哪里,她始終緊緊握住手里的線,讓他在想找路的時候有跡可循。 而她也活在他的作品里,那些皮膚黝黑、容貌清麗的女子,都能從張兆和身上尋到蛛絲馬跡。 可以說,沒有張兆和,就沒有《主婦》,沒有《邊城》,沒有《三三》,沒有《湘行散記》,沒有《從文家書》。 如果沒有張兆和,沈從文一個人未必熬得過那最艱難的歲月。在朋友反目、所有的成就被否定時,在飽受冷落乃至被打壓排擠之際,沈從文放棄了寫作。 他曾因精神壓力患上憂郁癥,幾度企圖自殺?;謴?fù)以后,他將精力放在了古文物的研究上,完成了一部多卷本的《中國服飾史》。 他內(nèi)心敏感而脆弱,因為居住條件惡劣,為了研究,沈從文自己搬到清華園去獨(dú)居。 張兆和是個適應(yīng)能力很強(qiáng)的人,她很快地融入了時代,雖然不理解他對政治的排斥和游離,但仍舊體貼他的艱難和軟弱,用更柔軟的心去包容勸、慰他。 她的內(nèi)斂和強(qiáng)大是他后半生的依靠。因為常年廢寢忘食地研究,他的身體越來越差。 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他幾乎喪失了自理能力,全靠張兆和寸步不離地照料。如同照顧他們的孩子一樣,她幫他穿衣、擦身、喂飯,幫他按摩活動四肢。 直到他生命的盡頭,都是她陪伴左右。 1988年5月10日下午,沈從文會見黃廬隱女兒時心臟病發(fā)作,事先沒有征兆。5點(diǎn)多鐘,他感到氣悶和心絞痛,張兆和扶著他躺下,他臉色發(fā)白,不讓老伴走開。 在神智模糊之前,沈從文握著張兆和的手,說:“三姐,我對不起你?!?--這是他最后的話。 我不理解。他應(yīng)該是在最后懂得了的吧。可是這份遲來的道歉,比草都賤。傷害是不會被悔悟撫平的。刺扎進(jìn)心里,沒有及時取出,便深深的長在心里,拿不出也不能拿。時不時還能感受到它的粗糙,那是多久都撫不平的粗礪。既然他始終跟隨著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活著,就自然要承受這追求帶來的一切反饋。可能只有在強(qiáng)烈的光照下,才能窺見一些縹緲的蹤影。 很多年后,張兆和曾寫過一段話——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xiàn)在。過去不知道的,現(xiàn)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xiàn)在明白了?!?“……太晚了!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fā)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她懂了,可他已經(jīng)走了,她永遠(yuǎn)也沒法重頭來過了。 定居美國的張家四小姐張充和接到北京打來的電話,說沈先生去了,請寫一副挽聯(lián),第二天追悼會要用。那天晚上,張充和怎么都睡不著,滿腦子都是跟沈先生有關(guān)的事情。睡到半夜,干脆爬起來,研墨,寫下四句話: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從文說歷史“事功為可學(xué),有情則難知”。 1969年沈從文下放的前夜,他站在早已凌亂不堪的房間里,張允和來看他,不明白為什么亂到無處下腳, 他說:“我就要下放啦!現(xiàn)在理東西?!?張允和要走的時候沈從文叫住了她, “他從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皺頭皺腦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地對我說:‘這是三姐給我的第一封信?!?沈二哥把信舉起來,面色十分羞澀而溫柔。 我說:‘我能看看嗎?’ 沈二哥把信放下來,又像給我又像不給我,把信放在胸前溫一下并沒有給我,又把信塞進(jìn)口袋里,這手抓緊了信再也不出來了。 我想,我真傻,怎么看人家的情書呢,我正望著他好笑, 忽然沈二哥說‘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說著就吸溜吸溜哭起來……” 這是最難時支撐他活下去的力量。 快七十歲的老頭兒,哭得像個小孩子一樣又傷心又快樂啊。 何必在苦苦尋找什么愛或不愛的證據(jù)?那些早就融入血液的溫暖,才是點(diǎn)點(diǎn)滴滴供養(yǎng)著生命的養(yǎng)分。 正如沒有人能束縛月光,一顆流星一定有它來去的方向,愛情使人糊涂,使人鄙陋,千帆過盡,只有細(xì)水長流才是愛情真正能走遠(yuǎn)的樣子。

她成了他的三三,他是她的二哥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修水县| 泰顺县| 武川县| 年辖:市辖区| 穆棱市| 梁山县| 饶平县| 南充市| 双流县| 沛县| 上蔡县| 南康市| 大渡口区| 湄潭县| 商城县| 泗洪县| 新密市| 辽阳市| 淮北市| 安化县| 嘉定区| 嵊州市| 横峰县| 社旗县| 化隆| 专栏| 靖边县| 漳州市| 临海市| 武乡县| 哈密市| 赫章县| 嵩明县| 杭锦旗| 岫岩| 伊宁市| 百色市| 北川| 筠连县| 桃园县|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