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產新冠藥為什么會停產?

近日,騰盛博藥公司決定結束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lián)合療法項目,并已停止生產工作以將資源重新轉向核心項目。作為國內首款獲批的新冠新藥,很多人連名字都沒聽過更別說用過了,為什么這么短的時間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天來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我覺得主要問題有兩個:
1:病毒變異問題
2,疫情規(guī)模問題
(好吧,好像都是病毒的鍋)
先說說第一個問題

01,抗體及單克隆抗體

經過這三年疫情,我覺得大眾對于醫(yī)學生物的知識儲備都快達到準專業(yè)級別的了,抗體免疫之類的都可以順手拈來,所以我就不細講了。
抗體,大家都知道,就是人體免疫產生的用來針對抗原的,比如針對新冠的新冠抗體之類的,無論是打疫苗還是陽了之后,身體都會產生抗體來針對病毒,抗體和病毒結合然后傳遞給免疫細胞,最后病毒就被免疫細胞殺死了。

而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呢,嚴格意義的定義是單一B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均一、僅針對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體。

em,看這個內容,估計你就能大體get到單克隆抗體的優(yōu)勢和缺點,針對性強,穩(wěn)定。但是,這個問題,也可能是個缺點,那就是,如果病毒變得快的話,可能這抗體就不一定能跟得上了。
這個道理在解釋新毒株的時候就很成立,就像這兩年疫情有一個大牛叫曹云龍,曹公子的主要成就就是預測新冠病毒,而且他還成功預測了好幾個新毒株,比如XBB之類的。

為啥能夠預測成功呢?
核心就在于找到基本矛盾:一個能夠形成新優(yōu)勢的病毒,往往是突破了現有的免疫(反過來,如果現有免疫對于其還有效,那自然也不會出現新毒株了~)。所以曹云龍就找各種預測看哪些變異可能會導致突破現有的免疫。

02,單抗面對病毒變異的問題

那么,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的問題在哪里呢?就是在病毒變異上。
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是騰盛博藥與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合作研發(fā)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lián)合治療藥物,這個抗體來源是哪里呢?根據報道:
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康復期患者中獲得的單克隆中和抗體,特別應用了生物工程技術以降低抗體介導依賴性增強作用的風險,并延長血漿半衰期以獲得更持久的治療效果。
時間大概是:2020年啟動的。
因為根據報道,“僅用了不到20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最初的中和抗體分離與篩選迅速推進到完成國際3期臨床試驗,并最終獲得中國的上市批準?!倍俜降呐鷾蕰r間是2021年12月8日。
2021年12月8日,新冠單克隆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lián)合療法獲得中國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上市批準,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所以,從這個時間線來看,這個抗體極有可能是alpha或者beta時候附近搞出來的。

到了delta時期,獲批,這個時候還是有效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了,后來omicron取代了delta,所以,這療效啊......

7月7日剛剛拿到的結果顯示,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lián)合療法對奧密克戎變異株BA.4和BA.5展現了相當的病毒抑制效果?!鄙钲谑械谌嗣襻t(yī)院院長盧洪洲介紹。
雖然公司宣稱這個抗體依然有效,但是大眾怎么選,是另一碼事了。

03,當前疫情規(guī)模

其實在去年疫情高峰期,好像也沒怎么聽說這個抗體,而現在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了,接下來雖然可能會常態(tài)化,但是理論上不會出現之前那種超級高峰高比例感染了,而且現在新的藥物研究比起抗體來說,更靈活。
因為新的藥物不是針對免疫,而是針對新冠病毒本身的機制,比如3CL蛋白酶之類的,這種除非新冠變得不依靠這個酶,否則基本上還是多少有效的。
再加上抗體藥物生產成本高,要低溫保存,無論是儲存運輸都很麻煩,還要注射使用,比不少其他藥物都要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