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歸還繳獲武器,印軍為何不感恩戴德?印度士兵:只有恥辱怨恨
作者:小波
1962年10月18日,主席召開會議,剛坐下就問:這場仗,究竟能不能打贏?
坐在一旁的張國華中將握緊拳頭,十分自信地說:沒有問題,打得贏!
(一)印軍旅長被俘,感嘆:你們24小時內(nèi)摧毀一個精英旅,世所罕見
1962年初,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爆發(fā)之前,囂張狂妄的印軍多次在邊境挑起戰(zhàn)火,打死打傷我邊防官兵,并在我方境內(nèi)非法設立哨所。
1962年10月12日,印軍2萬人在尼赫魯?shù)闹甘鞠?,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對我邊境發(fā)動進攻。我軍此時嚴陣以待,等待著北京的命令。主席決定“以戰(zhàn)止戰(zhàn)”,下達了反擊的命令。打擊敵人的時候終于到來了!此時的邊界一線,我軍只有3個連隊不到500人駐扎,而印度僅先頭抵達的主力旅,就有6000多人。

我軍開赴中印邊境
之后印度又多次增兵,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已有22000人的部隊陳兵邊境,而我軍開赴中印邊境的部隊,人數(shù)大約為18000人。雖然在人數(shù)上只是略少于印軍,但在補給方面,由于高原地形險惡,氣候變化多端,我軍的后勤補給運輸困難,遠不如印軍。在補給上,主要依賴當?shù)夭刈逋藐笈?/span>運送彈藥補給,而印度方面得到美蘇兩個大國的支持,這也是印度如此傲慢的原因之一。
10月20日,解放軍開赴邊境戰(zhàn)場。在克節(jié)朗戰(zhàn)役中,我軍在張國華將軍的指揮下,按照計劃,將從兩翼突擊,向敵軍左翼作主要突擊,同時迂回到側后,采取分割敵人,各個殲滅的戰(zhàn)法,首先殲滅克節(jié)朗地區(qū)的印軍,然后殲滅來自達旺的印度援軍。
印軍第七旅旅長達爾維面對我軍猛烈的炮火攻擊,準備率印軍負隅頑抗,我軍157團主力如神兵天降,繞到印軍敵后方,襲擊了第七旅司令部。很快,我軍攻占了旅指揮部,達爾維率散兵倉促逃走。沒了指揮官的印軍,像無頭蒼蠅一般慌亂逃跑,這些散兵游勇一般的印軍很快就被157團打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藏字419部隊在克節(jié)朗追擊潰逃的印軍】
在潰敗逃跑中,印軍驚訝地發(fā)現(xiàn),無論是后方,還是左右兩側,到處都有我軍的攻擊。在此之前,印軍習慣于正面對正面的陣地戰(zhàn)。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這種迂回而“不講理”的打法。
原來,我軍早已繞過印軍控制的交通線,穿過一望無際的雪原和茂密森林,到達了敵人的側面和后方。當年紅軍越雪山、過草地,經(jīng)受了艱苦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考驗,而今英雄的人民軍隊面對喜馬拉雅的復雜地形、惡劣氣候,迎難而上、痛擊敵人。敵人成群結隊地向印度逃跑,而我軍則勒緊口袋,封鎖敵人。
最后,我軍徹底殲滅了印軍第七旅,除了少數(shù)逃走的印軍外,數(shù)千名印軍包括第7旅旅長達爾維被我軍俘虜,成為我軍的階下囚。在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里,我軍擊敗了印度所謂的“王牌精英部隊”,取得重大勝利。達爾維被俘后感嘆:“你們在24小時內(nèi)摧毀了一個精英旅,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戰(zhàn)斗打得如此順利,甚至連張國華都有些不敢相信:“我當兵33年,這樣容易取得的勝利,還是頭一次?!?/span>

張國華(中)
(二)敵人非但不投降,反而膽敢向我軍進攻
我軍初戰(zhàn)告捷,于是準備見好就收,爭取和談。10月24日我方發(fā)表聲明,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境問題,并提議中印雙方從戰(zhàn)前實際控制線后撤20公里。
然而,尼赫魯不愿意接受印軍被我軍打著狼狽而逃的事實,認為這只是印軍一時的粗心大意,輕視對手造成的,認為自己手中還有牌可打。因此,印軍并沒有撤軍,而是在全國各地調(diào)兵遣將,調(diào)整部署,向中印邊境增派軍隊、運輸糧食和運送武器。
既然尼赫魯想打,那就奉陪到底,打到他們服為止!11月18日,面對著卷土重來的印軍,我軍55師在西山口展開攻勢,11師的1500人迅速跟上,欲南北夾擊包圍盤踞當?shù)氐挠≤?2旅、65旅。
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敵人的兩個旅面臨包圍,被我軍“甕中捉鱉”,隨即被擊潰。隨后,我軍迅速集結部隊,追擊潰敗而逃的印軍。在追擊途中與印軍48旅相遇并發(fā)生激烈的交火,隨后又在短時間內(nèi)擊潰了印軍。

尼赫魯
我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印軍節(jié)節(jié)敗退。隨著氣溫越來越高,地形越來越平坦,許多士兵脫掉棉衣,興高采烈地追擊敵人。印軍在我軍強大攻勢下,成了驚弓之鳥。
尼赫魯宣布,要在邊境重要城鎮(zhèn)蒂斯普爾實施焦土政策,印兵在橋梁、工廠、公路和其他地方放置炸藥,炸毀整座城市,以破壞我軍進軍路線,延緩我軍行軍的速度。整個新德里陷入恐慌,印度民眾開始搶奪生活物資。印度組織民眾到處筑起路障和堡壘,新德里整個城里籠罩著一股世界末日的恐怖氛圍。

【印軍大潰敗,印方不得不給婦女派發(fā)武器自衛(wèi)】
(三)我軍全部歸還印軍武器,印軍為什么沒有感恩戴德
1962年的11月21日,中印雙方交戰(zhàn)歷經(jīng)一個月后,我軍取得全面勝利。然而就在此時,主席下達了主動撤軍的命令,我軍聞令而動,從印度邊境撤軍,退回到麥克馬洪線,還從實控線繼續(xù)后撤20公里,與印軍脫離了接觸。
僅1個月的時間,我軍以犧牲722人的代價,全殲印軍3個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斃傷印軍4885人,俘印軍3968人,同時還繳獲了印軍火炮300多門,飛機5架,坦克10輛和軍車400多輛。

然而在這場戰(zhàn)爭中,卻發(fā)生了讓我軍干部戰(zhàn)士不理解的一幕。當時我軍已取得全面勝利,大敗印軍,在占盡絕對優(yōu)勢的情況下,上級卻下令釋放印度俘虜,如數(shù)歸還武器裝備。
我軍把所有武器一件不留地都歸還給了印軍。在槍支方面,每20支槍捆成一捆,擺放整齊;把繳獲印軍的汽車和坦克裝滿了油,重新刷上油漆,甚至裝滿了炮彈,我軍還把每件武器都擦得干干凈凈。
起初,我軍許多戰(zhàn)士想不通。經(jīng)過宣傳教育,戰(zhàn)士們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除了政治上的原因,還有實際的考量,干部戰(zhàn)士說:我們只有自己的槍沒了子彈,才會去撿印軍的槍,因為印軍的槍實在太落后了!很多都是二戰(zhàn)時遺留下來的舊武器,老掉牙,對我們來說毫無使用價值。換句話說,印軍的武器是他們從英軍那里撿來的,我們怎么可能用“三手貨”?
那么對于我軍歸還武器的做法,印軍是否感恩戴德呢?答案是完全否定的,有印軍士兵事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印度方面雖然按照中國通知,正式接收了交還的軍用武器和物資,這對他們來說分外恥辱,他們滿懷怨恨,指責中國的這一舉動是個“宣傳的伎倆”。

【我軍向印軍移交俘虜】
(四)印軍俘虜被釋放,竟然都舍不得離開中國戰(zhàn)俘營
還有一件趣事,當時很多印軍俘虜被釋放時,竟然都舍不得離開中國戰(zhàn)俘營。這就很奇怪了,按說印軍士兵應該高興地回家啊,怎么會依依不舍地大哭起來,像與親人分別一般?
在押送印度俘虜的路上,由于干糧和水非常有限,解放軍把自己的食物干糧都分給印軍士兵,自己卻餓著肚子。押送的路上,邦迪拉地區(qū)正是糧食豐收的季節(jié),而我軍正處于糧食短缺狀態(tài)。然而,為了滿足印度俘虜一日三餐的需求,解放軍卻未收割當?shù)?/span>一粒糧食。
我軍還制訂和實施戰(zhàn)俘政策,考慮到印度的傳統(tǒng)風俗和節(jié)日,對印軍俘虜實行優(yōu)待政策、盡量滿足他們一切的生活要求。規(guī)定:要保證俘虜們吃好、住好、穿暖、睡好。許多解放軍戰(zhàn)士向被俘的印度士兵贈送香煙給他們抽。除此之外,每天下午還會組織俘虜進行娛樂活動等。

印軍俘虜參加棋類活動
在交接俘虜時,我軍醫(yī)生還向印方介紹了印軍傷員的詳細情況,特別囑咐他們要好好照顧傷員。俘虜上車之后,望著我軍戰(zhàn)士和曾經(jīng)關押他們的戰(zhàn)俘營,很多人雙眼嘩嘩流淚,舍不得回去。有的印軍戰(zhàn)俘說:“你們什么時候來印度,我們將熱情款待你們?!笨吹?/span>中方將印軍所有俘虜和繳獲裝備歸還印度,印度總理尼赫魯非常吃驚,質疑道:“這很可能是一個陰謀!”
(五)坦克軍車如數(shù)歸還印軍,而且還全部加滿油,有何深意?
中方為什么對印自衛(wèi)反擊取得重大勝利時,沒有乘勝追擊,卻與印方談判?主席為何命令釋放印軍俘虜、歸還印軍裝備?還給印軍擦拭槍械并如數(shù)歸還,坦克軍車加滿油又有何深意?
第一,中印戰(zhàn)爭是一場軍事仗,更是一場政治仗。其目的不是徹底打垮印軍,而是想震懾對方,讓印度人知道,中方的忍讓是有底線的。是要讓印度人明白一點,中方絕非軟弱可欺。肆意侵犯中國,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
第二,是為了表達爭取和平的最大誠意。同時也間接地告訴印方,我軍并不稀罕繳獲的這些裝備物資。如果印度要繼續(xù)與我軍交戰(zhàn),我軍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奉陪到底。
第三,當時已是11月份,馬上將大雪封山。而我軍回撤的路程較遠,途中到處是雪山達坂,道路結冰,人員和裝備的機動和運送都會面臨極大的困難,早些撤回是明智務實之舉。
而且,要把印軍的裝備武器全部運回內(nèi)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印軍這些“二手貨”武器并沒有多大的價值,我軍自然不會做沒價值的“虧本生意”。而且返還武器給印軍,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戰(zhàn),讓印度人無地自容。

【我軍在清理繳獲的印軍武器裝備和物資,全數(shù)還給印方】
第四,為了顯示我軍的強大和游刃有余。歸還給印方的軍車都加滿了油,這絕不是窮大方,而是為了向印度示威。加滿油,說明我軍戰(zhàn)爭儲備豐富,足以和印軍打持久戰(zhàn)。如果還要打,我軍將奉陪到底!
1962年中印反擊戰(zhàn),中國取得重大勝利,極大地打擊了印度氣焰。印度在這場戰(zhàn)爭中慘敗,留下了曠日持久的心理陰影,讓印度人知道中國是不好惹的,惹怒了也是不好辦的。此后,印度的軍費一直居高不下,帶來了沉重負擔。曾一度自滿得意的尼赫魯,兩年后郁郁而終。
可以說,這場邊境反擊戰(zhàn)不僅打退了敵人,更打痛了敵人,打出了邊境數(shù)十年的和平。1962年對印反擊戰(zhàn),打出了中國軍隊的氣勢,向全世界展現(xiàn)了大國氣度,贏得多數(shù)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