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神》,倒逼老外學中文!米哈游在下一盤“文化輸出”的大棋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十幾年前,S.H.E的這首歌曲《中國話》可謂膾炙人口,正如那句歌詞所描述的那樣,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國熱----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都開始學習說中文,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而這一切現象的背后就是文化輸出的成功表現。
十幾年后,隨著一款名叫《原神》的游戲發(fā)行,這種老外學中文的現象又一次出現了爆發(fā)式的增長。

01.愛屋及烏
2020年,《原神》剛出來那會兒看好他的人不是很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游戲的優(yōu)點不斷地被大家發(fā)現。
《原神》的美術和玩法是大家喜歡這款游戲的主要原因,光是從手游的角度來說,《原神》既是拔尖的存在,也是一場技術力的突破,標志著“開放世界”進軍移動端的可行性。

毫無疑問,《原神》絕對是款優(yōu)秀的游戲作品,而且還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具備全球影響力的中國游戲。
原神靠著自身的質量賺足了一大波玩家的人氣,在此基礎上,玩家們對于這款游戲的關注度也會相對變高,而當大家被游戲里的優(yōu)秀內容所吸引時,興趣點自然就來了。

特別是直播平臺的宣傳效果更是喜人,因為越火的游戲,對主播而言就是最好的引流手段。
記得三四年前,《絕地求生》一經上線就紅遍了國內全網,許多直播平臺里的主播都在玩這款游戲,而后來的手游版《刺激戰(zhàn)場》又將給“吃雞”帶進了人數更龐大的手機玩家中。(現已改為和平精英)

這就是好游戲帶來的影響力,《原神》的大火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是這一次輪到我們來給海外輸出了。
原神的角色不僅好看,而且每次版本內容都是驚喜連連,特別是前瞻發(fā)布會直播期間,許多海外主播都來幫忙轉播。

這時候有趣的事就發(fā)生了,為了方便讓大家看懂直播內容,國外主播就必須要先學會中文,這樣才可以給網友們解讀新版本爆料的內容。
看吧,這樣一來老外們就在不知不覺中主動跑去學中文了,而且是全程自愿的。

大家也知道,每一款優(yōu)秀的游戲都是結合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形式的第九藝術產物,而這些都是屬于文化軟實力的組成部分。
而且“開放世界”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開發(fā)者們可以盡情地構筑自己想要的世界模樣,然后在其中加入各種各樣的人文元素。

《原神》就是這樣的設定,一個世界七個國家,七種不同的世界文化---西歐風土的蒙德、中華國風的璃月、日本和風的稻妻、古印度文明的須彌、法國風情的楓丹、南美氣息的納塔、沙俄氣場的至冬,而且這七個國家之外還可能存在著更廣闊的未知世界。
不過那些都是后話了,重要的是這個游戲里有一個叫璃月的國度。

由于原神里的“璃月人”都設計得很好看、很吸引人,讓很多玩家都見識到了來游戲角色身上的國風之美,特別是“巖王爺”鐘離令國內外的玩家都無不動心。
而喜歡一個角色,人們自然就要先念對角色的名字,這才是對角色喜愛的最基本表達。

中國人名的英文名稱都是漢語拼音的格式,而璃月又以古代中國為原型,相關人物的英文名自然都是漢語拼音,像“鐘離”就叫“Zhongli”、“北斗”就叫“Bei Dou”。
對于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講,家鄉(xiāng)的基礎語言學起來當然是易如反掌,可對老外來說,真的是難如登天。

正所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外首先要學會拼音,記住沒拼音字母的發(fā)音,然后再記住所有韻母自帶的四個聲調,最后在連起來讀成一個字。
任何一個成年的游戲玩家突然要經歷這種牙牙學語的階段,甭提有多痛苦了,關鍵學會讀漢字之后還要繼續(xù)進階,去學每個字的意思,漢字組成的詞組含義,感覺腦袋都要炸了。

為了可以讀對一個中國游戲角色的名字,許多老外愿意提起興趣去學習一門這么難的外語,這就是一種文化輸出上的逆襲。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特上就有一位小姐姐專門拍視頻教外國人如何去念對璃月角色名字的漢語發(fā)音,她的視頻也得以播放量過百萬。

以前也不是沒有外國人想學中文,但是像這樣肉眼可見的人數增長確實是少見,本身很多外國人就沒機會來中國,也沒有太多渠道可以了解中國的文化。
特別是現代的宅男宅女對于傳統文化的宣傳方式又不大感興趣,所以《原神》這款現代游戲就是一個很好的了解窗口。

先通過米哈游的神仙美工來吸引玩家入坑,所有玩家進入了這個世界后,第一次見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美麗,然后在劇情的推動下領略到了像蒙德這種充滿傳統異世界風格的國度。
而當玩家們初步沉浸在了這個美麗的提瓦特大陸時,下一站的劇情便是讓大家體會一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魅力,也就是象征著我們國風文化的璃月。

通過玩家對游戲本身的認可和喜愛,游戲開發(fā)者便可將中國文化植入原神世界里的風土人情,讓玩家在不經意間發(fā)現了東方世界美麗的一面。
正是這種巧妙的游戲體驗安排,才讓外國玩家有了一個可以接受中國文化的契機,從而將中國文化有效地帶到全世界---說得腹黑一點,這其實就是“原神陰謀論”!米哈游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呢。

而這,就是第三產業(yè)的巨大優(yōu)勢,也是西方大國在文化輸出這一塊能領先我們這么多年的重要因素。
02.細雨潤無聲
一直以來,國外的影視、動漫、游戲等作品都充斥在我們的日常娛樂中,而我們也看到了它們的優(yōu)秀所在。

就像一提起美國的電影,我們第一印象都是那種特效爆炸的好萊塢大片,影片里每當各種各樣天災人禍降臨時,正義的美國英雄就會出來拯救世界。
雖然現實與之相反,但是在過去,在這些美國大片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使得很多人對于美國都有一種很牛X、很靠得住的好感。

還有超級英雄系列IP產業(yè)的推廣,也會讓大家對于英雄的定義在潛移默化中往美國人的英雄設定靠攏。
再者就是日本動漫,我相信以前總有小伙伴會因為日本動漫里描繪的世界,從而誤以為現實里的日本風土人情都這么浪漫。

盡管現在沒那么夸張,但通過日本動漫我們也確實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日本文化。
像龍珠、火影、海賊等著名動漫在全球擁有超高的人氣和知名度,使得只有一提起相關的內容大家都會立刻想到日本人創(chuàng)作的那部動漫。

而且別忘了,日本那邊還有索尼和任天堂這兩個世界級的游戲大廠哦。
同理,游戲也是一個讓全球玩家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例如育碧游戲的代表作《刺客信條》。

有人這么說,只要你玩《刺客信條》玩得夠熟練,去巴黎旅行甚至都不用找導游,也有人表示去到巴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鄉(xiāng)愁的眼淚。

此外游戲引入很多歐洲里的真實歷史和人物,玩家通過在《刺客信條》的游戲體驗中,還能一定程度地了解到游戲描述的歷史背景(信仰之躍除外)。
而游戲里的許多法國城市建筑都是有細致的建模,與現實中的對比還原度非常高。2019年的巴黎圣母院大火發(fā)生之后,一些網友們還表示,到時圣母院重建可以去參考《刺客信條:大革命》里的相應建筑模型。

回到《原神》這邊,前些時候米哈游與張家界旅游部門進行過景區(qū)聯動,一些去旅游的玩家將照片分享到了網上。
半年之后,一張標題名為《現實中的華光林(中國天子峰)》的帖子在外網傳開時,大家驚喜地發(fā)現這跟游戲里的場景完全一致。

該帖子有三千多名海外玩家點贊,一些老外還表示自己曾經也去過那里,那里的景色真的是一模一樣,也勾起了他們想去中國旅游的念頭。

而在2.1直播前瞻中途插播的廣告《原來你也玩原神》里,老外玩家對那身“璃月”外套非常感興趣,紛紛表示想要買。
于是部分玩家便通過這種方式,從而才了解到了吳京的“中國”外套表情包。

說到底,文化輸出是一種很需要技巧的活兒,有時你用太直接的方式來傳播估計沒人會感興趣。
現在國內的年輕人都對傳統文化提起不半點興趣,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他們覺得這種表現的形式都覺得太老套,沒人會看。

那既然他們喜歡玩游戲、看電影、看動漫,而外國人當初就是利用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來向我們輸出他們家的文化。
只有在做到人們喜歡這一事物的前提下,文化的輸出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不然一切都是空談。
03.最后
《原神》做到了向全世界輸出中國文化,但要想真正實現“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這一步,依然是任重而道遠。

而這個使命,就不單單只是一個原神或一個米哈游可以做得到,而是要當代的中國追夢者共同努力去承擔的。
不僅是游戲,動漫、影視這些領域都要有人來做,當我們優(yōu)秀的作品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中國文化才能在全世界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