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壞3圣痕故事文本:王爾德,他的墓碑永遠印滿愛的紅唇(上)

量思許久,還是把之前視頻的文案進行整理后發(fā)布吧!順帶可以整理出一些視頻中表述不到位的地方。下面是王爾德的文本。

人們說他的童話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他超凡,卻不能脫俗;他的文字,就像他的一生一樣驚世駭俗,每年都有無數仰慕者,在他的墓碑上留下愛的吻痕。他,就是奧斯卡·王爾德。

Hi,大家好,我是smile劉喜脈。提到目前比較適合新人玩家的平民女戰(zhàn)神,不用氪金的黯薔薇肯定是其中之一,在劇情中我們見到了這位可女王可女仆的黑絲百變小妖精,雖然她有著略帶高冷的貴族氣質,但偶爾的毒舌也能讓你輕松為之著迷。這樣的感覺與黯薔薇的專屬圣痕——王爾德很是相得益彰。

與之前我們聊的米開朗基羅不同,王爾德的立繪十分淺顯易懂,不過,原畫雖美,一旦解讀起來,絕對不是唯美,而是凄美。

我們先來看上位圣痕,它叫做【狂人的畫像】,立繪中的王爾德,一看就是出身不凡,身著維多利亞時代的典型貴族服飾,似乎,正在被無數骯臟的觸手拉進肖像畫中,美麗的少女的眼眸中寫滿了無助與哀愁,與之對比,是畫中那帶著邪魅的微笑(觸手控的狂歡)。

這,是出自王爾德唯一的長篇小說《道林格雷的肖像》,這個故事大致是說:俊美的貴族少年道林·格雷與自己的肖像畫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他自己將永葆青春,而歲月的痕跡和罪惡將由畫像承擔。
在18年間,他無限放縱自己的欲望,將人性的邪惡展現(xiàn)到極致。終于,在他無法克制對自己的厭惡,舉刀試圖破壞丑陋的畫像時,自己卻離奇死亡。倒在地上的他,面容變得丑惡蒼老,而畫像卻年輕如初。

它曾被改編成電影,比如有同名的《道林格雷的肖像》和將其改編為反派的哥特風魔幻電影《紳士大聯(lián)盟》。

如果說上位圣痕中的服飾,以重疊數層的飛邊、蕾絲雕琢出了王爾德的現(xiàn)代之美,那么,一襲白色晚禮服造型的下位圣痕則是展示了王爾德的古典之美,這張原畫是在致敬王爾德于1893年創(chuàng)作的戲劇《莎樂美》(Salome)。
莎樂美極度專情又極度無情,由愛生恨,用一支舞換一條命,這就是圣痕名稱“憎惡的舞曲”的來歷。

《莎樂美》大概講的是這么個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希律王之女莎樂美,在對圣人約翰示愛卻遭拒絕后,因愛生恨,在為希律王跳七重紗舞時乘機索要約翰的首級,這一切,只為親吻約翰的頭顱。
可以這么說,王爾德的這部戲劇,是借用了《圣經》中莎樂美的框架去表述自己對愛與恨、美與罪的理解,畫師將一種驚悚的愛呈現(xiàn)在了原畫中,立繪中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即王爾德左手捧起的藍色綢緞中,實際上藏著一顆閃耀著圣光的頭。
我們可以想象,下一秒,莎樂美就要親吻她摯愛的約翰?;蛟S,“得不到就毀了ta”是對這部作品的悲情腳注。

似乎,《封神演義》中,蘇妲己欲得周文王姬昌的長子【伯邑考】而未成,也是最后怒而殺之。

中位圣痕名為“染血的花刺”,光聽名字,就能感覺一絲寒意,這張立繪的內容最為豐富,背景墻有夜鶯、玫瑰,還有一男一女,它講述的其實就是王爾德的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圣痕靈感就是取材于此。

《夜鶯與玫瑰》的故事相信大家比較熟了,夜鶯為了幫助年輕的窮學生獲得與心愛姑娘共舞的機會,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用自己的生命之血培育了一朵紅玫瑰。
然而,姑娘卻因學生的貧寒而拒絕了他。羞憤中的學生將血色玫瑰隨意扔到了大街上,最后被車輪碾得粉碎——難怪王爾德曾說“心是用來碎的”。

半躺在椅子中的王爾德,身著敞開的睡衣,一對大白長腿松垮垮地掛在扶手上,她左手玩弄著一朵帶刺的玫瑰,右手則提著一摞文稿的一角,少女的造型無比慵懶、所暗示的東西又是那么輕浮。
然而,她那輕佻的眼神卻透著一股子讓人憐愛的頹廢。王爾德在19世紀末所引領的美學主義和頹廢風,在原畫中一覽無遺。

(未完待續(xù))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