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里,他是最大的幕后主謀,其結(jié)局卻堪稱完美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如果問誰是最大的陰謀家,毫無疑問非慕容博莫屬。慕容博是燕國皇族后裔,秉承祖宗遺訓,畢生位復國而忙碌。為了復國的宏圖大業(yè),慕容博可以說是用盡一切陰謀詭計,使出各種卑鄙伎倆。
于是,在慕容博的一手導演之下,一群充滿熱血的青年才俊被他成功洗腦,心甘情愿當了他的殺人工具,死不瞑目;蕭遠山這一個無辜的家庭也被慕容博的陰謀詭計給害得家破人亡;喬峰這一生的命運也就此改變,最后悲劇收場。

可以說,慕容博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然而,慕容博最后卻能成功逃過仇家的問罪,還能在少林派掃地僧的庇護下,安度晚年;反倒是俠肝義膽、光明磊落的喬峰卻英年早逝,實在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金庸之所以在小說中給慕容博有這樣完美的結(jié)局,是因為慕容博在掃地僧感化下,大徹大悟了。那么,我們不禁要懷疑慕容博皈依佛門是否發(fā)自真心呢?一個野心勃勃、連死都不怕的人,怎么會三言兩語就突然被感化了,這實在是令人太費解了。

小說中,慕容博可謂是處心積慮、卑鄙無恥。他可以用假消息坑自己的好友玄慈,用六脈神劍忽悠鳩摩智,可以假死數(shù)十年不見親人,可以用自己的性命做交易換取復國的希望……如此心機深沉、惡毒狠絕之人,怎么可能輕易就入了佛門?
我們完全有理由去懷疑慕容博皈依佛門的真實態(tài)度,當時的局面對慕容博父子極為不利,雖說,慕容博身邊有慕容復、鳩摩智站隊,可是對面的蕭峰和蕭遠山父子已經(jīng)令他們很頭疼,最為關鍵的是掃地僧的態(tài)度很明顯傾向于蕭峰父子,所以慕容博眼看情勢不對,完全可以假裝跟蕭遠山一起出家,不問世事。

這樣一來,慕容博保住了自己性命,可以等待時機再謀大計。越王勾踐尚且可以臥薪嘗膽,慕容博作為一個有宏圖霸業(yè)理想之人,完全可以做到能屈能伸,只不過是在少林吃齋念佛罷了,不僅安全有保障,還能迷惑外人,一舉兩得。

所以說,金庸雖然給了慕容博看似比較不錯的結(jié)局,其實也是給讀者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想象空間。如果慕容博真心皈依佛門,自然會安安穩(wěn)穩(wěn)在少林吃齋念佛,為曾經(jīng)的罪孽懺悔,直到圓寂。如果慕容博是假裝的,那么這個老狐貍終究會再次露出真面目,或許他會勾結(jié)同樣在少林贖罪的丁春秋,在掃地僧圓寂之后,叛逃少林,重出江湖。
而那個時候,蕭峰雖然已死,不過好在還有能夠降服慕容博的高手存在,那就是虛竹和段譽,只要慕容博膽敢再次挑動江湖恩怨,引發(fā)國家戰(zhàn)亂,想必虛竹和段譽一定會出手干預,消滅慕容博,到時候,這個陰險的小人必將徹底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