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攝影技能干貨分享|優(yōu)秀紀(jì)實攝影作品欣賞—北京記事
1、蜂窩煤

三名青年男子踏著三輪車?yán)鴿M滿一車蜂窩煤。臉上流露出清澈的笑容。這是九十年代的北京,背后的天安門格外的顯眼。那時候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雖然還不是很富裕,但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與希望的笑容。

蜂窩煤是冬天必備,九十年代,即便是首都也還沒有完全用到暖氣。暖氣是奢侈的東西,很多市民還是用不起的,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大家還是用爐子來取暖,在冬季來臨之前,都會囤積大片蜂窩煤備用。

蜂窩煤火候適中,除了可以取暖外,還可以用來燒水做飯。基本上一個冬天,全靠一個爐子解決吃飯的問題。所以蜂窩煤和單筒爐子非常重要。

當(dāng)然除了燒水做飯之外,爐子還可以用來烤饅頭、烤花生、烤紅薯。烤饅頭要注意等明火熄滅再放,不然火太毒容易烤焦,甚至產(chǎn)生毒素。很多時候,晚上餓了,就考個饅頭或者花生當(dāng)點心。
2、屯白菜

除了取暖,過冬最重要的就是要儲備好冬天要吃的蔬菜,那時候大鵬技術(shù)還未興起,冬天缺少反季節(jié)蔬菜,特別是城里,蔬菜本身就貴,冬天更貴。所以一到冬天大家都會到集市上去大批購買過冬的素菜,白菜、土豆、蘿卜等等。這些都是美味易存儲的蔬菜,是冬天必備之物。

儲備的白菜和蘿卜,在冬天最讓人喜愛的吃法就是燉著吃,條件好的人家或者過年過節(jié)會放電肉在里面,外面寒冷刺骨,家里吃著燉白菜,熱熱的好吃又暖和。
3、雪

雪是北方的特色,每到冬天下大雪都是讓人期盼的日子。北京的大雪帶著凜冽的寒風(fēng),呼呼的在窗外落下,只需要半日就可以積雪到腳面。
雖然雪很美,但是卻妨礙交通,特別是八九十年代,那時候還缺少大型機(jī)械,所以為了路面交通,會發(fā)動市民一起扛著鐵锨去人工鏟雪。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
人們在寒冷的冬天,冒著熱氣,干的出汗。但沒有人叫苦叫累。老少男女都自覺的參加勞動,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人文風(fēng)貌。

當(dāng)然除去鏟雪的辛苦,雪景該賞還是賞的。北京的冬天特有一番風(fēng)味,既有北國的凜冽又有京城的溫情。

雪景迷人,拍照留影自然必不可少。圖為1986年冬天,游客排隊在雪中的天安門前留影。

冬泳愛好者

1992年,一名老人在什剎海釣魚,自行車停在旁邊,面前擺了四根魚竿。坐在小板凳上的老人看起來不慌不忙,穩(wěn)如姜太公。那時候釣到一條魚,晚上就可以給全家改善伙食了,所以老爺爺若是有收獲,一定會開心到不得了。

小孩子無憂無慮,不用擔(dān)心下雪被拉去干活。所以冬天就盼著下大雪,有了雪就相當(dāng)于放假一樣,雖然那時候就期盼著學(xué)校因為大雪早早放假。
放學(xué)后打雪仗、堆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圖片中四個小男孩一起滾了一個大大的雪球,看得出他們很有成就感,很開心快樂。

1979年,幾個男孩在頤和園的湖上溜冰。

兩個小孩站在雪中,這大概是大雪初下,所以孩子們興奮的張開手迎接著大雪的落下。

圖:王文楊
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時間是1983年,在天安門廣場兩名男子推著剛買的洗衣機(jī),那時候經(jīng)濟(jì)開始迅速發(fā)展,一切都呈現(xiàn)出新的氣象。社會生活也在慢慢發(fā)生改變,那時候洗衣機(jī)在全國都屬于奢侈品。這張照片算是一個時代變化的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