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嘮一下讀完《重啟人生》后的一些感悟(嚴重劇透)
怎么說呢,先簡單的復(fù)盤一下吧。我原本以為只是寫重新開啟人生后走向正軌的故事,但事實確實告訴我不是這么回事,我本以為是個悲傷的故事,可看完卻讓我平靜了下來,因為想寫的太多,所以就還是邊復(fù)盤梳理邊說說我的感想吧。(再不寫等內(nèi)心的波動下去就什么也寫不出了,一氣呵成) 書里以男主的第一人稱視角,以自述的形式講述了整個故事,男主是自己也是旁白。講到在二十歲的圣誕節(jié),男主突然回到了十年前的同一時間節(jié)點,開啟了他的第二人生,由于第一人生足夠的完美,他沒有任何后悔的事,對于重啟的第二人生,他只想按著第一人生的方式度過,因此只要小心翼翼地按著記憶來,就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第二人生可以說是第一人生的對立面,男主按著自己的記憶推進,本應(yīng)成功的表白卻意外的被拒,此時便是生命的轉(zhuǎn)折點。如果讀到這我要發(fā)表什么想法,大概就是蝴蝶效應(yīng),微小的變化,包括男主本身保留未來的記憶這點上也算,小的變化使得生命的車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因為將第一人生作為目標,所以最后無法達成,正如以一百分為目標,最后取得八十分,不過可笑的是事實是負一百。 但我知道,這本書不可能是想說這件事,緊接著男主沒能考上第一人生的高中,本應(yīng)該是朋友的成了霸凌他的人,本應(yīng)陽光開朗的他成了陰暗的性格,高中三年被孤立,是他最不想回憶的過去。不過在此還有跟他一樣的人(名字是柊),枯燥可悲的生命中看到有與自己相似的人,也是一種慰藉,這使得如同地獄的高中因為看到跟自己一樣慘的她而有了一些色彩,不過這色彩也是單調(diào)的灰。高二冬天的夜晚,男主在回家的車站看見熟悉的身影,她(第一人生的女友,名字是亞彌)獨自坐在長椅,臉色有些寂寞,想上前詢問卻又不知如何開口,是因為已經(jīng)過去兩年,也是因為尷尬的現(xiàn)狀,心中升起她或許很冷需要溫暖的想法,不過只是自己需要溫暖,同時心中還保留一絲念想罷,就這樣,最后什么也沒有發(fā)生。但男主卻因為這本沒有意義的事,讓他看到了生活的一絲光亮,努力將生活搬回原來的軌道,確實如此,他考上了第一人生中的大學(xué),并在此等待她的出現(xiàn),確實,與所預(yù)料的一樣,報道的那天她來了,但不是一個人(那個人的名字是常葉),常葉等同于第一人生的他,在所有方面都與第一人生的自己一模一樣,代替自己的人不是別人,是自己的替身,是第一人生的自己,是一個完美的自己,是與之比較沒有任何勝算的人。就這樣,本就沒有希望的生命更加黯淡,正如作者的原話,“要是生氣了還好,畢竟那樣至少把對方當(dāng)作敵人看待??梢歉械诫y過,一切就結(jié)束了,因為那等同于我開始覺得一切已經(jīng)無法挽回”。 而對于高中部分,男主與柊直接的互動還是提的很多的,雖然沒有語言交流,我沒有多提到。有一個感觸較深的片段,作者說到,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接下來我和柊的感情一定會變好吧,但直到最后他們并沒有聊過一次天,這種長時間的僅存在于眼神交流的距離,一直都存在,這來源于不信任他人,不是不相信,而是不相信人的好感的持久性,第一人生中那么相愛卻在第二人生離開,一切因此面目全非,害怕與誰結(jié)下親密關(guān)系。直到高中畢業(yè),男主與柊的互動也僅限于神態(tài)。 緊接著時事,男主在大學(xué)不斷頹廢,基本就是所有壞習(xí)慣集一身典型,在一個契機男主想到謀殺常葉的想法,仿佛只要常葉去世,一切就能回到第一人生的軌道,是可笑的,是無力的,也是無奈的,以此扭曲的想法作為目標,反而男主的生活有了人樣,他開始了他的跟蹤謀殺的道路。 我一直沒提到其他人,男主的家庭關(guān)系也因為男主的變化與第一人生顛倒,自己的妹妹也從開朗活潑的性格變得與陰暗看不到希望,第一人生的朋友,也是第二人生中欺凌他的人,甚至走在了自殺絕望的邊緣,他的變化造就的是原本關(guān)系好的人的不幸。有過自責(zé)也有過不理會這些,而這些已無意義,不過是徒增傷感。男主的替身,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可以處理好一切社會關(guān)系,卻遭到男主的嫉恨,原本的一群朋友,在第二人生中卻只能看到其丑惡的一面,人就在那里,人是怎么樣,下判斷的自己也得付一份責(zé)任,所謂的壞也是主觀的判斷。 其中關(guān)于妹妹的筆墨挺多的,但限于篇幅,只用知道那是一個推動主線的角色,同時也有起到安慰男主心靈的角色(這里的安慰不是真安慰,而是男主的現(xiàn)狀把嫌棄等負面只要有情緒的可以破壞麻木的情感都當(dāng)作是一種安慰,同時妹妹的性格也是受到男主的影響)。 而就在男主跟蹤常葉時,偶然間發(fā)現(xiàn)柊也在跟蹤常葉,也不難想到同是性格陰暗的柊,其實很容易喜歡上常葉這樣性格的人。而至于男主的謀殺行動,三次的看似絕妙的機會,都沒下去手,而在第四次終于下定決心,卻被對方看出,替身就如這個詞一樣,知道男主一直以來的跟蹤,一切都被看在眼里,給的解釋是過于完美的生活讓其感到疲倦,被跟蹤反而是給生活增添色彩的方式,作為活下來的希望的計劃成了他人獲取樂趣的素材,同時替身還給出接下來自己和亞彌的行程,這又是多么諷刺,這樣一來任何意義都已失去。在跟蹤的過程中,男主有多次看到柊,而在之后的一次跟蹤時,咖啡廳隔座的柊的身影給男主傳來熟悉的感覺,不是高中時的熟悉,他們從未來過這,而一切的感覺如此強烈,就像許多的記憶碎片涌進男主的腦海,這是第一人生的記憶,而她目光投來的瞬間,男主終于明白,眼前的柊,擁有第一人生的記憶,一切恍然大悟,從最初時,命運的車輪就偏了,不是因為別人,而是因為自己,是自己的游刃有余,也是自己的自以為是,從開始就錯了,搞錯了喜歡的人。常葉代替的是第一人生的自己,而亞彌代替了第一人生的柊。(我是看到這是真的想吐槽,不是,你能記得那么多東西,結(jié)果女朋友的名字不記得是吧,什么新海誠行為)而即便如此,在第二人生喜歡亞彌是不可變的事實,正如喜歡的是那個完美的光鮮亮麗的她,而不是現(xiàn)在一樣落魄的柊,而事實就是如此,這一切不會改變,男主接著就繼續(xù)墮落。 不過轉(zhuǎn)折來了,這已經(jīng)是最后二三十頁了,已經(jīng)近乎尾聲了啊喂,真就全程鋪排,真就前面悲到極點唄。最后就是男主二十歲的圣誕節(jié),也就是重啟人生的那個圣誕節(jié),本應(yīng)該是歡樂的日子卻如此落魄,甚至去兼職當(dāng)圣誕老人,不過同樣的人還有柊。其實全書借CD這個物作為情感的寄物,我沒提??傊詈缶褪峭鼌s的記憶碎片鉆回男主的腦海,知道了第一人生的自己正是在這天去世,而如今該去世的是那兩個替身,心里平衡的同時意識到了身邊的柊,緊接著就是說了一大堆咯,同時也確認了柊就是真正的她,也是第一人生的她,他們在第一人生都在這天過逝了,緊接著就是該發(fā)糖發(fā)糖啦,不得不說最后超感人好吧,不過還拯救了那兩個替身,不過多此一舉,要是我的話就不救了,關(guān)我屁事,之后就是迎接新生活了。 我是真想吐槽,三秋縋啊三秋縋,你會寫就多寫點啊,留最后十幾頁我都替你著急,不夠甜!不過確實沒猜到會是好結(jié)局,這才是純愛大作,不得不說情感把控確實不錯的。然后其中的心理活動是真的多,就像看到我自己一樣,不斷的分析遇到的事,什么事都能看到其最壞的可能性,不斷的處于思考中,內(nèi)心活動太豐富,或許停止自己的思考要更好一些。說是讀后感結(jié)果變成復(fù)述了,也罷,我根本就悲不起來,沒什么好的感悟,就當(dāng)看縮減版吧,不過還是推薦看原作,我概括能力是真的垃圾,沒辦法,就這樣吧,寫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