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爬蟲人訪談——萊塞塔檔案完整版(轉4)
Q:你剛才說,你沒被許可和人類建立接觸。 那么你現(xiàn)在得沒得到許可向EF 和我講述所有這些事,甚至把這些公開大眾化呢?
A:是的。 很難解釋給你聽并讓你理解。 讓我只說,我發(fā)現(xiàn)自己此刻處于安排這個許可的位置上,而不必考慮任何后果(譯注:有點像Wingmakers 訪談和古箭計劃中聶魯達的使命,呵呵,抑或是中央族類的安排?)。 在這個形勢下我對某些限制是半「免疫」的。 就讓我們這么看好了。 那答案就為「是的」。
Q:如果其他人想和你們族類進行接觸,有沒有可能的機會呢?
A:一般來說不能。 我們避免和你們進行接觸,如果相遇的話,也只在地表偏遠地區(qū)并且使用模仿技術。 現(xiàn)在我和你對話,并不意味著我的同類也會效仿。 也并不是說你們可以試著尋找到我們那里的入口,看穿它們并得以進入。 相反,那很快會對闖入者造成不愉快的后果。 在地表你們幾乎沒機會認出我們,你們甚至不能直接聯(lián)系我們,我們得聯(lián)系你們,就像和EF 那樣。 那種接觸不是規(guī)則,而僅是很偶然罷了。
Q:你能描述一下你們地下家園的位置嗎?
A:可以,但顯然不會告訴你確切所在地。 我的家鄉(xiāng)在這里向東,我們其中一個小型的地下殖民地里。 我會給你一些數(shù)字以便你可以留有更好的印象。 稍等…我正在試著將數(shù)值盡量準確地轉換到你們的單位。 那是一個圓屋頂形的洞穴,據(jù)地表大約4,300 公尺。 該洞穴于3,000 年前被設為殖民地。 屋頂結構的主要部分是人工整體化的石塊,被重新改造成非常優(yōu)美、對稱和扁平的穹廬,有卵形的平面圖。 穹廬的直徑以你們的尺度大約是2.5 公里。 最高處為220 公尺。 在最高點之下的每個聚居區(qū)都矗立著一座特殊的、灰白色的圓柱形建筑——一種支持穹頂蜂房結構的支撐柱。 這種建筑是整個穹廬中最高、最大、年代最長的,因為它們是初次建設時為了屋頂安全而設立的(其間當然需要多次的完善和修復)。 這種建筑有非常特殊的名字和宗教意義。 我們只有其中一根,大聚居區(qū)會有更多根,那取決于屋頂?shù)慕ㄔO。
在亞洲內部的一個主要聚居區(qū)有9 個這樣的支撐建筑,但那樣的聚居地尺度有25 公里。 中央建筑通常是宗教中心,也是一個氣候控制中心,以及光源系統(tǒng)運轉和調校中心。 在我們的所在地有5 個巨大的人工光源發(fā)出紫外光,并且其溫暖穿透著重力資源。 地表的通風管道和光系統(tǒng)也自然地穿越這些柱子,是被嚴格控制的。
順便說,在那里我們有3 個通風管道和2 個電梯系統(tǒng),甚至還有一個隧道通往下一個主聚居地——距東南大約500 公里遠的地方。 一部升降電梯導向地表附近的一處洞穴,另一部電梯導向我們其中一個飛船倉庫——你記得的,圓柱形飛船——很自然地靠近一座山脈背后的地表隱藏著。 一般情況下那里只有三艘——因為那是個小倉庫。 聚居地的其它建筑,其大部分像同心的卵圓形一樣圍繞著主支撐柱建造,毫無例外地更加扁平,通常只有3-20 公尺高。 建筑的形狀是球形、像拱頂一般。 其顏色出于所在的圓圈以及與主支撐柱之間的距離而不同。 柱北端有一個額外的、非常巨大的卻又很扁平的圓形建筑。 這個建筑截斷了聚居地同心圓系統(tǒng),它的直徑有250 公尺,是人工太陽地帶,用作特別照亮走廊和住房。 非常強烈的紫外光掌控在這些位置,用來溫暖我們的血液。 那里還有一個醫(yī)療站和會議室。 在聚居地的外環(huán)有動物養(yǎng)殖區(qū)——我們必須攝食肉類作為食物——還有菜園,在那里栽培食用植物和蘑菇。 那里還有來自地下的冷、熱流動水。 動力站位于聚居地邊上。 動力站以熔合作為基礎來驅動,為聚居地補給,并提供「陽光」的能量。 我所在的團體或「家庭」位于支撐柱外第四圈建筑群里。 這么短的時間說得夠多了。 給你描述所有的建筑以及它們的功用有些太遠了。 向你描述這類事物實在是困難,因為那是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背景和文化;而你們已經(jīng)習慣于自己在地表的生活了。 你真是需要自己看看才能相信。
Q:有一天我會看到嗎?
A:誰知道,也許吧。 時間能夠捎來新的機會。
Q:這個聚居地有多少你們族類?
A:大約900 個。
Q:這是訪談的結束。 你最后有什么話想對讀者說嗎?
A:有。 我對我話語帶來的許多評論感到極為驚訝。 我當然也失望于宗教肖像把我當作敵人描繪,已經(jīng)被口口聲聲說出并深植入了你們心里。 你們應該試著為自己設定遠離舊式訓練,不要接受宛若已經(jīng)遠去5,000 年的某事或某人的控制。 你們畢竟是,自由的靈魂。 這就是我最后的話。
第二次訪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