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雙刃神兵,伴隨國王與騎士們的傳世寶劍(八)——“豁口劍”施澤別克

2023-07-12 18:04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各位同學(xué)好久不見,最近總算是有點時間,可以讓我把之前寫了一半的內(nèi)容完成。本期是以往專欄里說過的專題,再講一把歐洲的寶劍及其傳說。本次我們要介紹的,是波蘭王室珍寶中唯一的存品,歷代波蘭國王加冕時的禮裝—— “豁口劍”施澤別克。

波蘭寶劍施澤別克

一、歷史傳說

從開頭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施澤別克的劍把外觀十分華麗,顯然是一把禮裝劍。這把劍的主要用處,就是被歷代波蘭國王在加冕時用來完成典禮儀式。那么施澤別克究竟有何歷史傳說,使其在波蘭王室中也被特別對待呢?

在14世紀(jì)初的《大波蘭編年史》中,施澤別克一名首次出現(xiàn)在文獻(xiàn)記載中。按照波蘭人自己的傳說,這把劍是由一位天使送給波蘭的“勇者”博列斯勞,助其戰(zhàn)勝敵人的。相傳這位統(tǒng)治者在進(jìn)攻基輔時,正是憑借這把劍的威力劈開了基輔的金門。不過這把劍的劍刃也因此被砍出了一個裂口,遂由波蘭語中的缺口一詞得名“施澤別克”。

后世油畫中對“勇者”博列斯勞進(jìn)入基輔金門的描繪(Jan Matejko,1883)

當(dāng)然這個故事只是個傳說,因為“勇者”博列斯勞對基輔羅斯繼承權(quán)的干預(yù)發(fā)生在1018年,而基輔金門在1037年才開建。即使施澤別克威力再大,顯然博列斯勞也不可能砍破時空變成對界寶具。這一傳說的歷史原型,更可能是“勇者”的孫子、“禿子”博列斯勞在1069年征服基輔后,用劍擊門以示自己獲得了對該城的控制權(quán)。

此外現(xiàn)存的這把施澤別克,按照制式應(yīng)該鑄造于12世紀(jì)晚期到13世紀(jì)。因此這把劍與11世紀(jì)統(tǒng)治者間的故事,恐怕更多的是后人在牽強(qiáng)附會,通過一些傳說來彰顯武功以及和先祖間的聯(lián)系。據(jù)推測首次將施澤別克用作加冕禮裝的,是1320年的波蘭至高王弗拉迪斯勞斯一世。在他之后一直到1764年的斯塔尼斯勞二世“奧古斯特”,波蘭的絕大部分統(tǒng)治者都在加冕儀式上使用過此劍。

而到了1795年普魯士人洗劫克拉科夫,施澤別克也被運往了波蘭國外。此后這把劍就在各地間流離輾轉(zhuǎn),直到1959年才徹底回到克拉科夫的瓦維爾城堡中固定展出。但是轉(zhuǎn)了這許多手后,如今的施澤別克究竟是原波蘭王室珍寶中的原物,還是其眾多仿制品中的一把,恐怕也不太好說。

展柜中的施澤別克

二、尺寸裝飾

說回寶劍本身,施澤別克劍身長39英寸,約98cm。根據(jù)奧克肖特分型,這把劍由I型劍柄(尾部圓球)、6型橫檔手(扁平的弧形)及十二型劍身(直雙刃)組成。此外施澤別克既然是一把禮裝劍,那么劍身自然也少不了豐富的裝飾。

施澤別克的尺寸模型

先來說劍柄,劍柄握把的截面是矩形的,長4英寸(10.1cm),寬0.8-1.2英寸(2-3cm),厚0.5英寸(1.2cm)。由于四角帶楞,這種矩形握把十分硌手,在戰(zhàn)斗中揮動就更加難受,這倒也符合其禮裝劍的定位。劍柄末端防止脫手的扁圓球比劍柄略寬,直徑約1.8英寸(4.5cm)最厚處1.0英寸(2.6cm)。

劍把的主體由黃銅制成,寬面的表面各貼了一層可拆卸的金片,并在金片上做了裝飾。握把兩側(cè)的圖案均以“神之羔羊”為底,上方則各有兩個福音傳道者的象征,其中一邊是圣馬可的有翼獅子和圣路加的有翼牛,另一邊是圣約翰的鷹和圣馬太的天使。窄面曾經(jīng)也貼有裝飾用的銀片,不過現(xiàn)已丟失。根據(jù)記錄其上刻有銘文,其中一邊寫的是“此劍是波蘭、馬索維亞和文奇察公爵波列斯勞斯世襲王子的劍”,另一邊寫的是“無所不能的主與之同在并助其破敵,阿門”。雖然提到的這位博列斯勞公爵指的究竟是誰已經(jīng)無法考證,但結(jié)合前面提到的傳說,很可能還是為了貼合“勇敢者”博列斯勞的故事。

劍把兩面上的圖案

此外劍柄尾部的圓球上也有裝飾,正面上刻有十字架裝飾的字母和一段銘文,其意為“這個標(biāo)志喚起了國王和王子的愛,但卻激起法官的憤怒”。背面上刻的是藤曼的圖形,周邊上則有菱形圖案作為裝飾。

施澤別克雙面觀(實體)

劍柄往下連接的擋手部分為弧形,最長處距離為8英寸(20cm)。整個擋手兩翼寬中間窄,最寬處1.3英寸(3.4cm),最窄處0.7英寸(1.8cm)。同時中間厚兩邊扁,中間最厚處接近握把的厚度約0.4英寸(1cm)。

擋手的主體為銀質(zhì),表面也由金質(zhì)薄板覆蓋,并同樣有十分豐富的刻飾。在正面的兩端,一側(cè)是圣馬可的有翼獅子,另一側(cè)是圣路加的有翼牛,中間則是一段銘文,其意為“無論誰隨身攜帶這些上帝的名字,都將免受任何傷害”。背面的兩側(cè)分別是圣約翰的鷹和圣馬太的天使,中間則是藤葉的裝飾,在邊緣還有一串銘文,意為“狂熱的上帝信徒,塞達(dá)萊和埃布里希爾”。在擋手的窄邊上,還雕有半菱形的三角形。

記載中對施澤別克的素描描繪(帶鞘)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刀刃,刃長32英寸(82cm),最寬處2英寸(5cm),厚約0.1英寸(3mm)。劍身中間的凹槽長29英寸(74cm),平均寬0.8英寸(2cm)。金屬相分析顯示,刀刃的鍛造水平并不高明,鍛鋼中含有大量雜質(zhì),符合中世紀(jì)手工作坊的典型特征。刀刃的一部分曾做過淬火硬化,強(qiáng)度倒是足以作為武器使用,因此此劍也有可能并非一開始就被當(dāng)作禮裝鑄造。

此外劍身上還有很多歲月的痕跡,其中大多是對銹蝕進(jìn)行打磨清理導(dǎo)致的。而劍柄下方的穿孔起初也是因銹蝕導(dǎo)致的,于19世紀(jì)才被修整拋光。劍身曾經(jīng)配有劍鞘,但是已經(jīng)在19世紀(jì)的流離輾轉(zhuǎn)中遺失。如今劍鞘上的元素,只有象征波蘭的金邊紅底金冠白鷹盾徽被保留下來,并鑲嵌在劍柄下的穿孔中。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是,此劍劍身上并沒有傳說中砍破基輔城門時留下的豁口,至于是已經(jīng)修整打磨過還是套名傳說夸大等其他因素那就難以考證了。

“勇者”博列斯勞手持施澤別克(Marcello Bacciarelli,1771)值得注意的是此畫繪制于施澤別克被普魯士人搶走之前,畫中的劍刃上是有豁口的,而沒有19世紀(jì)時修整的劍身穿孔

三、現(xiàn)代象征

由于施澤別克是曾經(jīng)波蘭王室諸寶中唯一的現(xiàn)存品,因此這把劍也被波蘭民族主義者視作波蘭人的標(biāo)志性象征。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紅白絲帶纏繞3次的施澤別克就成為多個民族主義組織的標(biāo)志和徽章。到了現(xiàn)在這一形象又成了極右翼組織的標(biāo)志,甚至被一些場合視作種族主義的標(biāo)志而遭到禁止。尤其是烏克蘭人對此標(biāo)志意見極大,誰讓傳說中正是此劍劈開了基輔的大門呢。

波蘭全青年黨集會上橫幅上的“紅白絲帶施澤別克”標(biāo)識

(完)

雙刃神兵,伴隨國王與騎士們的傳世寶劍(八)——“豁口劍”施澤別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长葛市| 河曲县| 油尖旺区| 阿坝县| 涪陵区| 巴中市| 乡城县| 仙居县| 古丈县| 苏州市| 南乐县| 洛阳市| 姜堰市| 治多县| 长沙市| 白水县| 天台县| 集安市| 顺义区| 塘沽区| 华安县| 那坡县| 张掖市| 东源县| 德格县| 弋阳县| 平遥县| 乐都县| 灵山县| 普宁市| 大丰市| 大新县| 工布江达县| 封丘县| 竹北市| 那坡县| 永康市| 五河县| 武平县| 建昌县|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