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 符號學 理論與應用 全66講 主講-趙毅衡 視頻教程

第二場、什么是符號
1. 因為符號 = 意義的工具,意義必須用符號表達。
符號可以產(chǎn)生具體效果,與具體的物是混雜的。
例子:表達憤怒=符號;拳頭=符號行為。
所以,符號學 = 研究意義活動的學說
文化由意義構(gòu)成,人由意義構(gòu)成
2. 研究對象 = 符號過程 Semiosis
即:表意 傳達 解釋
3. 必要性:
當代文化是一個符號時代
生產(chǎn)符號比生產(chǎn)物質(zhì)多
拉動對符號的內(nèi)需:旅游、品牌、符號行為
斗爭,搶奪的是符號權(quán)力,話語權(quán)。(政治話語權(quán),文化展示權(quán))
符號力量與符號價值 — 國家軟實力
4. 不學習符號學很難研究當代文化 — 文化符號學
符號學 = 文化符號學
文化是一個社會所有意義活動的總集合。
eg. 當小孩只會哭,那么哭只是活動。當小孩會用哭來表達難過,那么他就是個有文化的人。
5. 符號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特點的關(guān)系
- 普遍意義的理論設(shè)想【集體意識】可重復操作原理(所有人文學科的適用性)【都能用】
【是人文社科的數(shù)學】
符號學為文化研究的各個課題提供了共通的方法論。以文化研究為最主要目標。
6. 符號學跟語言學和敘述學的關(guān)系
1)語言學是超大體系,是符號學最大的分支。因此符號學更關(guān)注非語言符號。
2)敘述是重要的符號文本,并且是有事件,情節(jié)的。符號學肯定要研究敘事,符號學更關(guān)注非虛實的文本。
故符號學一定要包含語言與敘事。但避免多提,分工問題。也存在符號語言學與符號敘述學。傳播學、符號哲學、符號現(xiàn)象學等都會應用到符號學。單獨的科目已經(jīng)存在,因此主要研究原理。
7. 符號學是當代文化研究的四大支柱理論:二十世紀初的星座效應
1)馬克思主義
2)精神分析理論
3)現(xiàn)象學 存在主義 闡釋學
4)形式論 (符號學)
8. 符號學英語解釋
1)過去:Semiology —— Saussure 法國學派 早期學派
2)現(xiàn)代:Semiotics —— Peirce 重新發(fā)現(xiàn)
3)Significs —— Welby(與Peirce同期,女性主義符號學家)
9. 符號英語解釋
Sign 符號;Symbol 符號或象征;但翻譯比較麻煩。
eg. Symbolic capital(符號資本)
有的翻譯成象征資本、有的翻譯成符號資本
不符合中國語境的象征。因此叫做符號資本。
10. 符號學詞頭:Semio-
——文化是所有社會活動意義的總集合
11. 第一代符號學者(提出模式)
1)索緒爾模式
索緒爾,梵語語言學家。
“語言只是一種符號,語言學為符號最基礎(chǔ)模式。”索緒爾模式就是語言符號學模式。二分類。
二十世紀初符號學高速發(fā)展,都是在符號語言學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六十年代、巴爾特、托多羅夫、格雷馬斯等人的結(jié)構(gòu)主義符號學哲學,基本都是語言符號學發(fā)展的。
在當代符號學中,將他的權(quán)重放低了。為的是擺脫語言學模式。
“能指,所指?!?/p>
能指指詞語的讀音,寫法,字形;所指指具體含義,事物。
二元定義,因為這更屬于語言符號范疇,與符號學的概念容易混淆。
2)皮爾斯模式
皮爾斯,科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發(fā)明家,實用主義奠基人。(甚至是偵探)。當代符號學理論基礎(chǔ)。
——符號與意義之間有“根據(jù)性”
——形成了符號的復合三分類【八種】
——皮爾斯提出了符號過程的復雜構(gòu)成,解釋項成為進一步表意的起點,形成無限衍義
3)巴赫金模式
巴赫金,蘇聯(lián)文學理論家。開創(chuàng)了從形式研究文化傳統(tǒng)。其他兩位沒有直接進入文化。提供了方向,但是相關(guān)性低。
后繼有人 —— 莫斯科學派,將符號學應用于文化。
弱點:
與語言與邏輯分析的較少。
與三論:信息論、控制論、傳達論;
科學(普利高津的耗散理論)相關(guān)。
不符合符號學的思辨特點,不能容納科學理論進入。
12. 第二代學者(將符號學變成學科)
巴爾特,托多羅夫,西比奧克,喀勒,洛特曼、伊凡諾夫、烏斯賓斯基等
13. 第三代學者(將符號學變?yōu)槿宋膶W科)
1)與其他學派的融合
2)廣泛應用于具體領(lǐng)域(門類符號學)
14. 符號學與馬克思主義結(jié)合
1)馬克思主義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種批判力量,批判精神。
2)符號學核心就是批判:“任何撒謊的東西都是符號學的研究對象?!薄?/p>
3)謊言是如何構(gòu)成的?如何創(chuàng)造符號?如何利用符號騙人?(例如:廣告)都是符號學的研究范疇。
4)馬克思主義符號學:馬克思主義學家都是用符號學。
15. 心理分析與符號學結(jié)合
1)弗洛伊德解析夢所用的“修辭”,與符號的術(shù)語非常接近。
2)拉康從“能指鏈”討論潛意識的符號構(gòu)成。
3)克里斯苔娃的“符號心理分析”理論中,符號學成為心理分析與性別研究結(jié)合的橋梁。
16. 女性主義與符號學結(jié)合
性別 = 符號行為,你表現(xiàn)出女性的行為則具備女性的意義,完全符合符號學研究方法。
17. 現(xiàn)象學與符號學結(jié)合
——格雷馬斯、庫爾泰等人發(fā)展主體符號學理論
——塔拉斯蒂提出了存在符號學
——德里達從符號角度找出胡塞爾理論的盲點
18. 符號學并沒有吸收過多的東方理論,并不重視
禪宗美學:唯識宗,因明學(印度符號學家);藏傳佛教,漢傳佛教
19. 門類符號學
藝術(shù)符號學:音樂符號學、電影符號、圖像符號學。
應用符號學:商品符號學、商標符號學、游戲符號學、時尚符號學、競技符號學。
“準科學”:法律符號學、人工智能符號學、風水符號學、預測符號學、刑偵符號學等。
20. 符號并不是“一物”代“一物”
符號指符號的物質(zhì)性,符號載體,不一定是物。被攜帶意義的是“感知”,而不是“物質(zhì)性的”。
有可能是“感知”,而不是“物質(zhì)性”的。
例子:空白、黑暗、寂靜;表達的一種物質(zhì)的缺失,是一種感受與感知,可以傳達意義,因此都是符號。
幻覺中,在夢中的感知,因為攜帶意義,因此也是符號,也只有符號。
21. 符號-事物(sign-entity)
entity 翻譯成:【事與物】、實物、實體
22. 符號可分為:自然事物、人造事物、純符號事物。
1)自然事物即自然發(fā)生的,自然出現(xiàn)的。不一定是物。
例子:光是不是物?電磁波是不是物?
2)人造事物即人創(chuàng)造的事與物。
——原來作為使用制造的事物符號,比如粉筆
——原來作為符號制造的事物符號

語言符號:可以是藝術(shù)符號也可以是非藝術(shù)符號。反之亦然。
藝術(shù)符號:可以是語言符號也可以是非語言符號。反之亦然。
語言符號不可以是非語言符號。藝術(shù)符號不可以是非藝術(shù)符號。彼此交叉。
例子:飛機消失了,是一個事情?!翱瞻住笨梢员磉_含義。
3)純符號事物即純粹為了符號而建立的符號事物。歷史上數(shù)量很多。
· 沒有一種純粹使用的東西不能成為符號
· 沒有一種純符號的東西不能成為使用物
eg. 玉璽
可以作為玉璽證明身份。雖然可以打人,它是硬的【屬性】,但并不是用此用途。
eg. 牛人抽煙燒人民幣
可以作為錢進行使用。雖然可以用來燒紙抽煙,因為它確實是紙【屬性】,但并不是用此用途。
以上都不是符號,因為違背了使用物原本的意義。
23. 符號是使用性(usefulness)與表意性(meaningfulness)的結(jié)合。
沒有絕對不可能表意的自然或人造事物,也沒有絕對不可能使用的符號物。
事物是使用性與表意性的兩種品質(zhì)是反比例混合。
24. 符號化
符號化是感知被解釋出意義的過程。
一旦文明世界開始,人就開始使用符號了。只要命名,就是符號的開端。
巴爾特:“什么情況的物不是符號?絕對任意的無前例的制造物?!?/p>
符號流程:
發(fā)送者(意圖意義)
符號信息(文本意義)
接收者(解釋意義)
主體不一定是具體的人,可能是一個群體。缺少任意一環(huán),就是不完全符號。
25. 不完全符號
1) 有符號但是沒有抑制關(guān)系。
例如:信號就不具備發(fā)送者和接收者,只有符號信息與反應。蜜蜂的舞蹈也不是符號,是一個信號,其他的蜜蜂會反應。這些有關(guān)系行為但是沒有關(guān)系意義。沒有解釋。
2)無發(fā)送符號
自然符號均為無發(fā)送符號。例如日食、落葉、月食。因為沒有發(fā)送者,有文本意義也有解釋意義。
人類文化習慣倒推構(gòu)筑一個發(fā)動者:
天象、童謠 - 天意
占卦、詳夢 - 神靈
民歌、經(jīng)典 - 微言大義
這樣的符號反倒給人解釋的便利
3)自我符號
發(fā)送者和接收者是自己,并且當場就在。
做夢、寫日記、冥想。
4)潛在符號
沒有接收者,沒有達到接收者的符號,未完全表意功能。
*半潛在符號:UFO
*后語言符號:密碼、女書、火星文、小偷符號
26. 符號文本
1)符號文本就是符號組合。
文字翻譯:Text(不好,文本,但是相對比較好)
講述翻譯:Discourse(不好,好像是講的東西)
心理學翻譯:Super-Sign(也不好)
2)文本性的七個特征
· 結(jié)構(gòu)上的合一性
· 概念上的一貫性
· 發(fā)出的意圖性
· 接受的“可接受性”
· 解釋的情境性
· 文化的文本間性
· 文本本身的信息性
*符號文本未必需要滿足以上七個
+思考內(nèi)容1
1)沉默如何成為符號?
完全缺失可以被人感知,因此也算是符號的一種。
若是有意義的沉默,那么沉默本身是符號行為,因為什么而沉默是符號本身的含義。
若是沒有意義的沉默,比如突然安靜,那么這構(gòu)不成一個符號,因為不具備意義。
2)如何出售寂寞?
“寂寞專賣店”,一小時1塊等等。
寂寞具備價值,所有的符號都具備價值,這個價值也可以轉(zhuǎn)換錢,除非是純粹的意識無法用金錢計算。
總結(jié):符號的定義就是被解釋為有意義的感知。
第二章、在場與缺場
1、符號過程的三條悖論
——符號過程以意義不在場為前提
——不存在沒有意義的符號
——解釋意義不必與發(fā)送原意或文本意義相符
例如廣告符號
廣告符號的本質(zhì)是欲望的欲望——激發(fā)欲望,引發(fā)不在場的意義
符號意義是一個“待在”
2、意義先于符號,還是后于符號?
意義的可能性先在,兩者互相依存
凡是表意就必須有“表達面”與“內(nèi)容面”
——班維尼斯特
意義尚未解釋,就不在場;經(jīng)過解釋,就在場。在場和缺場是一個事物的兩面。
3、符號化不能引向 “真值”(truth value)
艾柯:符號學是研究所有可以用來撒謊的東西的學科

解釋的作用是讓意圖意義與文本意義暫時懸構(gòu)在一邊
4、符號意義的變異:片面化
符號的某一部分被感知,其他部分就暫時“消失”
符號是相關(guān)可感知品質(zhì)的片面化集合。捕捉一個直覺經(jīng)驗,這只是部分。符號的意義在于你觀察與闡釋的方向,從而由一個符號無限延異
5、三步具體化、三步否定化
(1)
——后一步將前部分具體化
——意圖意義在文本意義具體化,主觀想法被落實到文本當中
——文本表現(xiàn)在解釋意義中具體化,其實現(xiàn)為意義
(2)
——文本意義否定了意圖意義存在,意圖意義沒有在文本意義中存在,只是讀者個人
——解釋意義也否定了文本意義,暫時結(jié)束了符號的表意過程。
一個事物可以是若干符號。
文學藝術(shù)必然“片面化”。片面化的挑選可以成為文本
放大:符號意義的解釋往往造成的“意義價值差”
“符號化”:把意義放大遠遠超出原符號的價值
放大化也容易引起符號焦慮
“去符號化”——將原來的符號看成特殊的東西
——“絕似符號”
6、符號學的范圍
——泛符號學、符號帝國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