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跨時代的作品,簡評《賽馬娘》

上一季度,人們最常玩的梗便是,我們進入了京紫紀元。的確,《京紫》把TV動畫的作畫質(zhì)量明顯提高到了一個水準,但是,本作在劇情之類的地方顯得平淡,而精美的畫面也是由于京都動畫獨特的公司運營方式。所以這部動畫對于日本動畫業(yè)界來說,基本上是沒什么值得濃墨重彩的講解的。就和宮崎駿的動畫一樣,《千與千尋》絕對是日本動畫的一個天花板,但是它絕對不是日本動畫的標桿和值得學習的對象,要知道,《千與千尋》去年,2017年才宣布回本。這種燒錢+長時間資金回籠,對于動畫業(yè)界來說就是個災難。
做一部能被觀眾記住的動畫很簡單,大筆的錢加上優(yōu)秀的編劇和導演,很簡單的就能做出來。但是做出一部能夠影響業(yè)界的動畫,是比較難的。比如去年的《從零開始的魔法書》,他創(chuàng)造性的在輕改動畫中使用只改編一本的做法,來使得動畫的細節(jié)能夠得到更好的雕琢。他給了業(yè)界一種新的選擇。而在這之上更加難的,是做一部觀眾和業(yè)界都能記住的動畫,比如95年的《EVA》,它不僅讓動畫實現(xiàn)了分層,讓各年齡層次的人都能在動畫中欣賞到自己能夠欣賞的部分,而且還開創(chuàng)了委員會模式 ,解決了手冢時期的困難。這就是一部能夠讓雙方記住的動畫。
那么回歸我們的主題,我們今天就來談一下,這部2018年,真正讓我們進入XX紀元動畫,《賽馬娘》。
一開始的觀眾一樣,一看到這個名字,就以為這是一部賣獸耳娘和娘化的廢萌動畫,圖個樂子就好了。正巧那個時候我在玩《限界凸記》,所以對。。。。好吧當我沒說。
但是,當我看到這部片子的時候,我是驚訝了一下。和當年的的《少女騎士物語》一樣,這是一部“不務正業(yè)”的動畫,它把賣萌耍寶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而專心于比賽。
而本片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這個比賽了。
雖然是賽馬比賽,但是由于娘化,實際上就是簡單的賽跑比賽。這時候問題來了,在體育番中,有什么比較忌諱的題材呢?簡單來說有兩種:1.比賽勝負外行人無法直接判斷的。比如藝術體操(臺灣翻譯為韻律體操、日本叫新體操)、跳水、花樣滑冰等等。這類比賽一般采取分數(shù)制,動作普通人看著很好看,但是具體哪一個得分高,哪一個動作到位,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來,不管是漫畫還是動畫,觀眾都很難進入故事,并且這類動畫對作畫、分鏡和動作捕捉都有極高的要求。這也加大了動畫制作難度。所以我們看,前面那個新體操,你只能在非表番看到,而且一般都不是表現(xiàn)這項運動本身的,花樣滑冰最近有一部,《冰上尤里》,但是看過的各位應該知道,本動畫避免了比賽對抗的要素,把重心放在了角色身上。2.比賽過程很短的或比賽時對抗過快。這類就有很多我們熟悉的運動了。賽跑、乒乓球、羽毛球、射擊、射箭等等。這些比賽有什么問題呢?比如賽跑,百米賽跑,現(xiàn)實比賽中十幾秒就比完了,在動畫里你如何表現(xiàn)這十幾秒?和籃球等運動不同,籃球動畫我們12集,10集內(nèi)容找隊友,期間來幾場半場賽,提升隊伍友誼和展現(xiàn)隊伍中掛比 的能力,最后兩集全部都是大決戰(zhàn)比賽內(nèi)容。觀眾看起來是不累的,比賽和日常是分配得當?shù)?。但是賽跑就不行了,一個百米賽跑,就算你玩命的切回憶殺,慢鏡頭,也無法延長比賽時間,在實際觀感中。我們看了主角十多集的訓練,結果比賽的時候十幾秒就結束了,這讓人覺得有種難以宣發(fā)情緒的感覺。另一種乒乓球等比賽。乒乓球和羽毛球在打擊過程中是十分快速的,球的運動軌跡也和一般的球類動畫不太一樣。太快的擊球和得分,這無疑加大了動畫制作時候動作捕捉和分鏡的難度,這也是這類作品少有的原因(所以我十分期待后面的《輕羽飛揚》)。但是比起賽跑這種作品,乒乓球和羽毛球還是能夠制作的,只要功夫下的深。但是賽跑就是一個真正的技術難題了。他同時為難著作畫、動作捕捉和導演的功底。
回到《賽馬娘》,本作本來可以做一個普通的廢萌動畫就可以了,但是它將重心向嚴肅的比賽那里進行了傾斜。在動作方面,本作通過細微的動作變化加上背景的切換速率將賽跑時的加速完美的體現(xiàn)出來。在劇情上,節(jié)奏把握十分到位,賽跑難做出動畫的原因就是比賽時間太短,但是本作通過對訓練、日常和比賽的恰到好處的把握,使得我們在看了一段時間的日常和訓練的劇情快要進入疲倦感的時候,及時的來一場比賽勾起觀眾的興趣。《賽馬娘》的處理給了業(yè)界一個很好的思路,對于這種動畫,通過有節(jié)奏的切換訓練和比賽,讓劇情緊緊相扣,而不是用傳統(tǒng)動畫的方法,把一場比賽比上好幾個月,進行好幾集,高潮的時候來一個無聊的回憶殺來暗示觀眾誰要贏了,或者就是單純的拖時間*(說的就是你,小單車)。
總的來說,《賽馬娘》是我在2018年看的唯一一部能夠讓我眼前一亮的動畫,PA這個精美的小作坊,用有限的人力制作了一部十分出色的動畫,并且我們也能看出PA的成長,從《AB》時期的各種撞臉,到現(xiàn)在越來越有自己的風范,某種意義上,PA是日本小廠動畫的一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