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用唯美的BE收局好,還是用較差的HE結局好
年后,我在和一個老同學的聊天中聊到的一個問題 一個曲折的故事到底是用一個唯美的BE收局好,還是用一個相對較差的HE來結局好一個曲折的故事到底是用一個唯美的BE收局好,還是用一個相對較差的HE來結局好 當時的我比較愕然,因為當時我們還在討論一部剛剛上映的的動畫電影《鈴芽戶締》 當時朋友對這部電影頗有微詞,因為這部電影的HE就好像如同一個BE,當時朋友給我說,新海誠就是既要又要還要,導致最后那個都不盡人意,他覺得還不如讓一條線BE,來做一個相對唯美主義的結局 當時的我為了安慰朋友,說了許多勸慰的話 但是一個壞的HE就真的不如一個唯美的BE了嗎 首先,大多數(shù)人們希望故事的結局基本上都HE,無論這個HE有多爛 但是不可否認是一個唯美的BE確實比一些差的HE要好 后者正在形成一種新形態(tài)美學,也就是所謂的BE美學 那么圍繞這今天的論題,我們舉幾個例子 《可塑性記憶》中,結局里男主在知道必須親自回收艾拉之后,無法接受的心情溢于言表,大家都不能想象上一集的標題還是一個非常平和的標題 《蛋包飯之日》 后續(xù)的的兩集更是把BE美學詮釋的淋漓盡致,在無數(shù)觀眾的心中留下了這兩人的這段感情 我們說回到《鈴芽戶締》身上,我曾經(jīng)出過文章做出過這樣的批判 “如果沒有戀愛中兩人的互相救贖,或者給予對方成長的教育,只剩一件件日常的敘事的話,那所有大場面的宏觀鏡頭和所有的細節(jié)刻畫不都白搭了” 這時候肯定有人要站出來反駁我的理論了,什么BE美學在每個人看來是不一樣的啊,都HE結局了還要什么自行車 那么我們來看BE的一個反面教材 今年四月國創(chuàng)里《愛上她的理由》奪得頭籌 雖然導演已經(jīng)很盡力在修改原著劇情了 但是還是掩飾不住原著把角色塑造完整后,再說出一些不符合角色設定的話讓其強行退場,這就是原作者純粹個人想寫B(tài)E,這就和BE美學不沾一點點關系,無論過程多么讓人肝腸寸斷,徹夜難眠,但這就是一段普通的劇情,在以后很難在人們心里有相對的共鳴 所以BE和BE也有區(qū)別,不是所有BE都具有BE美學,剛剛的例子中的故事也是相當好的結局,但是好結局并不代表這個結局具有藝術高度 如果有人把作品做到BE的同時又能照顧群眾路線的感受,讓BE既是不突兀的好結局,又能讓人民群眾看著舒服,那么這個作品就真的會比很多爛的HE好很多 結合上面所有例子,無論你是哪一批人,都能對這一類問題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那么你喜歡哪一類型的結局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