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日子和生活怎么樣?取決于今日的選擇和決定執(zhí)行是什么
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如下:
1
我們在行駛的列車上,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我們可以選擇看車窗外的風景,也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兩種選擇對于自己來說都是有益處的,前一種是放松,后一種是閑里偷忙。
也許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這種選擇是不需要去進行思考的,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是從自我覺察的角度來說,是需要去思考的。
人和人之間的不同,就在于腦袋里面的知識不同。
每一種知識體系對于自己來說,都是可以進行再次優(yōu)化的。
如果自己放棄了優(yōu)化,那么我們就會固步自封,就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去想一些問題。
2
就像在20幾年前,一個經(jīng)常全世界到處跑的人,或者對商業(yè)對經(jīng)濟有洞察力的人,告訴你:購買北上廣深的房產(chǎn)吧,后面肯定會出現(xiàn)人口紅利,等待紅利的到來,那時候你就可以財富自由了。
但那時候的認知完全還達不到這樣的一個級別,就會覺得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會出現(xiàn)的。
于是就放棄了這樣的一個建議。若干年后,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完美錯過了一個改變自己階層的機會。
回到十年前,那時候的你可能很喜歡寫作,而且寫作的質(zhì)量也挺不錯的。于是有人建議你寫自己的公眾號,做自己的個人IP。
但那時候的你覺得沒有必要,寫公眾號能有什么意思的,又不能賺錢,又不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沒必要去寫。
誰知過了三四年后,發(fā)現(xiàn)很多人通過寫公眾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因為積累了自己大量的粉絲,這時候得粉絲者得天下。
于是就眼睜睜看著別人進行商業(yè)變現(xiàn),而自己只有羨慕份。
3
其實每一個選擇對于自己來說,可能在當時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從長遠來看,也許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一個開始。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xiàn)在。
那么自己要不要種下這棵樹呢?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棵樹種死了,怎么辦?還有人說:種一棵樹有什么價值呢?白費力氣。
所以每個人的認知高度和認知角度是不一樣的,那么最后的人生結(jié)局也自然不一樣。我們總覺得自己很厲害,其實比自己厲害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多跟他們在一起,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每天聊的東西,思考的東西,都是在如何探索出更多的機會。
4
一個人走過了大江南北回到出生地,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待在出生地,雖然兩個人最后都是回到了出生地,但是整個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閱歷和人生體會完全不一樣。
讓兩個人寫同樣的主題文章,兩個人的視角和感受,寫出來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回歸到一個問題:我們在相同的時間,去做什么呢?可以自由玩耍,也可以努力工作;可以發(fā)呆無聊,也可以看書寫作;可以睡覺看劇,也可以徒步爬山。
無論我們選擇什么,最后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真相:未來的日子怎么樣取決于今日的選擇是什么?那么此時此刻的你正在選擇做什么呢?
只要自己對所做出的選擇問心無愧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