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一下電子得失配平法
誰創(chuàng)立的電子得失配平法?今天來吐槽一下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通常使用電子得失配平法。教材上對這種方法推崇備至,感覺只要學了它,就能在配平問題上無往不利、大殺四方。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其實這種方法使用起來沒那么簡單,現在配平大王就來吐槽這種配平法,不吐不快。
我們知道,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最常用的一招是分析電子得失情況。然而,現實有點殘酷——
電子得失情況并不容易分析!
電子得失情況并不容易分析??!
電子得失情況并不容易分析?。?!

分析電子得失遇到的麻煩一般有(可能單一出現,可怕的是也有可能同時出現):
(1)在一些罕見的或者比較復雜的化學式中,你無法確定某些元素的化合價。復雜的價態(tài)是配平的攔路虎。比如過二硫酸(H2S2O8)、Fe3C、K2FeO4、NaH、N2H4、異氰酸(H+1N-3C+4O-2)、H3PO2次磷酸、SiH4、NaBH4、各類有機物比如CH3CH3、CH2Cl2等等。
(2)同一種元素既有得電子也有失電子。
(3)有幾種元素得到電子,也有幾種元素失去電子。
(4)有的元素:一部分有電子轉移;另一部分卻沒有電子轉移,即保持化合價不變。
以上種種棘手的情況,是你配平的攔路虎。它讓你焦頭爛額,它讓你產生自我懷疑。有數不勝數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得失情況十分復雜,
誰得電子,
誰失電子,
誰又得又失電子,
誰不得也不失電子,
得多少,
失多少,
這些都不是一目了然的問題,這是舉步維艱的問題!
即便能弄清楚電子得失情況,在系數的配置上也困難重重。
由于電子得失配平法的復雜性,衍生出了離子電子法、正向配平法、逆向配平法、零價法等紛繁復雜的子方法,這些方法會強行塞給你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新的概念、新的流程,你不理解或不接受,就沒法使用。這就是現實。
但是,當你學了化學方程式大統一配平法,這些棘手的問題將會一掃而空,你會發(fā)現,化學配平如此簡單!
你也會發(fā)現:可以先配平,再反過來分析電子得失情況則輕松許多。
化學方程式大統一配平法就是這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