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禮樂制度如何建立實施的?西周的代表性樂舞有哪些?

談談對西周禮樂文明的認識。
???禮樂文明是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核心。禮樂文明簡單講就是“周公之典”。《尚書》曰:“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睂ΧY樂文明作出重要貢獻的是周公姬旦,周公通過制禮作樂,利用“禮”教與“樂”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推廣為道德倫理上的禮樂教化,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成為處理等級社會上下貴賤之間人際關系的等級秩序。在周初,宗法制和分封制是禮樂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
???禮的本質是差異,也就是說貴與賤、尊與卑、長與幼、親與疏的各種人之間,必須遵守各自的行為規(guī)范,絕對不可混淆。這種有差異的秩序叫“禮”,貴賤不可僭越。但是如果只講差異,不講大同,社會就會不和諧,因而周公“制禮”的同時又“作樂”,樂講和同。樂當然是指音樂,但已超越了音樂,是指音樂激起人們共鳴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禮樂不可偏廢,“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禮樂文明是國家和諧的基礎。禮樂的表現需要有一定的形式,如玉帛薦獻、進退揖讓。黃鐘大呂、干戚羽旄是禮樂之美,但是欣賞盛美的儀式并不只是滿足耳目之欲,更重要的是體會禮樂文明。東周時期,禮崩樂壞,以孔子為代表的貴族試圖恢復周禮,重建禮樂制度。雖然歷史難以回到周的禮樂制度,但是禮樂制度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