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讓人惶惶不可終日。
當(dāng)越來越多的人備受焦慮困擾時,很少有人能夠明確地指出,焦慮情緒到底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在同樣的境遇下,有人會手忙腳亂、焦躁不安,有人卻可以游刃有余、張弛有度?要回答這個問題,三言兩語很難解釋清楚,焦慮的成因比較復(fù)雜,專家分析焦慮是由遺傳因素、生物學(xué)因素、精神因素和性格特征等多重因素影響產(chǎn)生的。在此,我們著重談一談精神與性格方面的影響因素。 ·過分追求完美 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情結(jié),但現(xiàn)實終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或多或少都會有缺憾和瑕疵。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就會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為了那些不圓滿的事物長吁短嘆、心煩意亂,不停地埋怨自己,內(nèi)心焦慮不安。 ·不切實際的期望 阿爾伯特·埃利斯在其著作《控制焦慮》中指出:不切實際的期望,是造成不必要的焦慮感的原因。比如:有些人迫切地想要買一棟房子,可自身的賺錢能力有限,即使非常努力,也無力撐起這份期望,于是就陷入了焦慮中。 ·“必須”強迫癥 焦慮通常都跟錯誤的信念有關(guān),而“必須強迫癥”就是其中之一。這是阿爾伯特·埃利斯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有三種必須的信念,是導(dǎo)致很多人陷入焦慮的原因。 針對自我的必須信念:我必須成功,我必須得到他人的認可,我必須比周圍的人強。這種必須信念,很容易導(dǎo)致自我焦慮,個體會擔(dān)憂自己不夠優(yōu)秀,擔(dān)心遭遇失敗等。 針對他人的必須信念:他必須幫我,他必須愛我,他必須得這樣做。這種必須信念,容易降低個體的抗挫能力,時常陷入憤怒中。 針對外部環(huán)境的必須信念:工作環(huán)境必須符合我的要求,工資必須符合我的期待。 ·自卑與羞恥感 有些人總是錯誤地評估自己,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很糟糕,跟別人比起來相差甚遠,就開始自責(zé),產(chǎn)生羞恥感。也有一些人習(xí)慣為失誤而自責(zé),身心疲倦,活得毫無樂趣,患上焦慮癥。 焦慮產(chǎn)生原因不盡相同,或是由單一的因素導(dǎo)致,或是綜合因素引起,但無論是哪一種焦慮,都于身心無益。我們必須在覺察到焦慮情緒時,采取一些有效的緩解措施,幫助自己排解緊張,走出焦慮的旋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