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詠老師美文分享~三個真實的成都愛情故事
成都愛情故事,三個真實的成都愛情故事
本文由成都周易起名老師謝詠收集轉(zhuǎn)載分享,謝老師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在你看來愛情是什么模樣?是一見傾心,念念不忘?還是??菔癄€,天長地久?
在如今社會中,感情與婚姻的話題似乎格外紛繁復(fù)雜,今天謝詠老師收集了三個真實的成都愛情故事,帶你一起見證那些靜靜躺在歲月里的愛情模樣。

1,楊慎&黃峨
在口碑流量雙雙爆棚的《國家寶藏》第三季中,一段約500年前的成都愛情故事,賺足了觀眾們的眼淚。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成都新都人楊升庵(1488-1559),他原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他24歲便中了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也是明代四川唯一的一名狀元。
他的妻子黃峨(1498-1569)字秀眉,四川遂寧人,黃峨是明工部尚書之女,少小聰慧,文采出眾,人稱“曲中易安”,與卓文君、花蕊夫人、薛濤并稱為“蜀中四大才女”。嫁新都狀元楊升庵(又名楊慎)為妻后,夫妻之間常以文相會,吟詩作賦,更成就了蜀中文壇一段佳話。
黃峨的著作十分豐富,能詩詞,散曲尤有名,但她不愿子侄輩看到自己情意纏綿、悲憤哀思的文字,隨寫隨毀,多不存稿,因而能夠得以留傳下來的并不多。
除了黃峨的卓然才情之外,令人傳頌的,還有她和其丈夫楊慎的“神仙愛情”。
正德十二年(1517)楊升庵因上疏勸諫未被采納,以養(yǎng)病為名,回到新都,讀書自娛。
不久,其原配夫人王氏病故,次年,升庵得知聰明美麗的黃峨年過二十尚未許人,便征得父親的同意,遣人做媒。
黃楊二家交誼深厚,門當(dāng)戶對,一說即成,于是升庵備辦豐厚的聘禮,親自往遂寧迎娶黃峨。
當(dāng)彩轎到了新都,傾城震動,人們都爭先恐后來看這位“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的綽約豐姿。
黃峨嫁到新都楊家后,與楊慎如膠似漆、恩愛有加。兩人切磋詩文,填詞作曲,彈琴作畫,花前月下,過著幸福又浪漫的生活。
可惜,美好的婚姻生活僅過了5年,黃峨就因楊慎的遭遇面臨著人生的一大轉(zhuǎn)折點。
嘉靖3年(1524年),楊慎兩次上疏議大禮,又“跪門哭諫”、聚眾請愿,竭力反對將興獻王尊為“皇考”。
嘉靖皇帝大怒,兩次于午門前廷杖楊慎,后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黃峨從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中跌入苦難的深淵,開始了與丈夫分別達30年之久的辛酸人生。
黃峨與楊慎于江陵分別 ,按照規(guī)定,罪犯不能帶家眷至戍所,黃峨只得忍痛惜別。
在朔風(fēng)飛雪中,這對江陵古渡邊的恩愛夫妻,難分難舍、悲淚縱橫。
紅顏一曲《羅江怨》,讓人讀后九回斷腸:
空庭月影斜,東方亮也,金雞驚散枕邊蝶。
長亭十里、陽關(guān)三疊,相思相見何年月。
淚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結(jié),鴛鴦被冷雕鞍熱。
而后,楊慎乞假回蜀探望病重的父親楊廷和。楊廷和痊愈后,黃峨便隨同楊慎跋山涉水赴云南戍所,在云南生活三年
直到1529楊廷和病故。黃峨回蜀挑起了家庭重擔(dān),賢惠能干的黃峨備受稱贊,被后世戲稱為“古代的三八紅旗手”。
黃峨與楊慎分隔兩地,“隔空”訴衷腸 《國家寶藏》節(jié)目截圖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明世宗死,穆宗即位。已死7年的楊慎恢復(fù)原官職,
追贈光祿寺少卿,后謚文憲公。黃峨也由安人晉封為宜人。隆慶三年(1569),黃峨病故。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這篇《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后世廣為傳唱。其中的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人生?楊慎與黃峨的一生令人動容為了紀(jì)念黃峨,
她在遂寧故鄉(xiāng)的梳妝臺和新都的榴閣,一直成為后人憑吊之地。

2,朱自清&陳竹隱
朱自清被喻為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美文大師”,其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人們對他的《背影》《春》《荷塘月色》耳熟能詳,但少有人知的是,朱自清身上還有一段成都愛情。朱自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武鐘謙,于1929年因肺病病逝,留下三子三女。有這樣一位愛妻在前,朱自清曾發(fā)誓不娶,但要獨自撫養(yǎng)6個子女,他有些力不從心。思想搖擺了一段時間,朱自清決定接受其他女子。
這才有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女人,也是一直陪伴他到生命最后的女人——陳竹隱。陳竹隱1903年出身于成都平民家庭。16歲時,她的父母相繼病亡。后來她考入四川省第一女子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后在青島工作一年后又到了北平,考入北平藝術(shù)學(xué)院,師從齊白石、蕭子泉、壽石公等先生,專攻工筆畫,同時還兼學(xué)昆曲。
朱自清書法,陳竹隱畫有一次,北京藝術(shù)學(xué)院教授浦熙元與清華外文系教授葉公超閑談,提起陳竹隱和當(dāng)時孤身一人帶6個孩子的朱自清,兩人一拍即合。于是就在1931年4月的一天,朱自清與陳竹隱見面了。陳竹隱在《憶朱自清》中,回憶與朱自清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他的身材不高,白白的臉上戴著一副眼鏡,顯得文雅正氣,但腳上卻穿著一雙老式布鞋,又顯得有些土氣。我很敬佩他,以后他給我來信,我也回信,于是我們便開始交往了?!?/p>
朱自清、陳竹隱與陳竹隱的結(jié)拜姐妹及她們的夫婿合影朱自清之子朱思俞回憶說:他們沒有來往的時候,就靠信件,所以那個時候?qū)懶艑懙帽容^多。
據(jù)相關(guān)資料,保存下來的朱自清寫給陳竹隱的情書有71封。1931年6月12日,朱自清的情書中寫道:“隱: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來,我更喜歡看你那暈紅的雙腮,黃昏時的霞彩似的,謝謝你給我力量。”
1931年8月8日,朱自清已對陳竹隱換了親昵的稱呼:“親愛的寶妹,我生平?jīng)]有嘗到這種滋味,很害怕真會整個兒變成你的俘虜呢!”朱自清和陳竹隱
1933年早春,在陳竹隱懷上第一個孩子時,也正是他倆結(jié)婚6個月的時候。為此,朱自清寫下了散文名作《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言語之中,喜不自勝。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嚴(yán)重的胃病逝世,享年僅50歲。
1990年6月29日,陳竹隱于北京去世。
在朱自清與陳竹隱17年的婚姻生活中,這位成都女子對朱自清與前妻的孩子一視同仁。
朱自清去世后,她還長時間將工資的一半,資助朱前妻孩子的家庭生活。陳竹隱生前將朱自清的文獻手稿,
全部捐獻給了學(xué)術(shù)機構(gòu),只給孩子們留朱自清的信作為紀(jì)念。朱自清、陳竹隱與幼女朱蓉雋
從相戀到結(jié)婚再到生離死別,他們一起相守的時光不過短短十幾年。
然而這短暫歲月里,他眼里再無其他的風(fēng)景,她心里裝著的全是他。

3,馬悅?cè)?amp;陳寧祖
馬悅?cè)唬?924年6月6日出生,瑞典漢學(xué)家、瑞典文學(xué)院院士。他是作為諾貝爾獎評委中,唯一深諳中國文化、精通漢語的漢學(xué)家。也是公認讓中國文學(xué)走向西方世界的重要推手。當(dāng)?shù)貢r間2019年10月17日,馬悅?cè)蝗ナ?,享?5歲。
他一生中始終對中國懷著深深的鄉(xiāng)愁,視中國為第二祖國。而在他的中國情緣里,濃墨重彩的一筆寫在了成都。2007年,馬悅?cè)换氐降诙枢l(xiāng),與老友車輻、流沙河相逢
1948年,馬悅?cè)粊淼剿拇ㄕ{(diào)查方言,
并于1949年秋天來到成都,居住在華西后壩一個叫“可莊”的公館里。就是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公館主人的二女兒,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陳寧祖。
華西壩老照片“可莊”的主人,是當(dāng)時四川師范大學(xué)校長陳行可先生。陳家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女兒剛從英國留學(xué)回來,小女兒陳寧祖剛剛十八歲,馬悅?cè)槐銚?dān)起了幫女娃娃補習(xí)英語的“重任”。
可惜寧祖對于學(xué)英語不太上心,馬悅?cè)槐阗I了幾罐子可可粉,女娃娃來上課便請她喝一碗可可,
小姑娘才不情不愿的來補習(xí)。陳寧祖與馬悅?cè)辉诓逅寄菚r候的華西壩,雖然被解放戰(zhàn)爭攪得人心不定,可對于年輕人來說,暗生情愫這種事,怎么能由得了環(huán)境好不好呢?馬悅?cè)簧⑽募读硪环N鄉(xiāng)愁》中回憶到,“我在陳家的‘可莊’住了7個月。在那期間我請寧祖看過兩次電影。
看完了第二次電影走回家的時候,寧祖讓我拉她的手?!?50年7月初,馬悅?cè)灰x開成都了,“可莊”舉辦了豐盛的家宴歡送他。
陳寧祖彈鋼琴唱了馬悅?cè)蛔钕矚g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曲終人散,兩人在花園漫步。陳寧祖知道,馬悅?cè)挥幸粋€遠在美國的未婚妻,是馬悅?cè)浑x開瑞典來中國前一天訂的婚。兩人都覺得,這一別可能永遠不會再見。臨走前的一夜,陳寧祖坐在馬悅?cè)坏奈葑永?,兩人的椅子靠得很近,但是沒有拉手,也沒有說話,
靜靜地坐了一個通宵。華西壩老照片分別后馬悅?cè)蝗チ讼愀?,在此期間,馬悅?cè)煌蝗挥X得悵然若失。
他問自己:“人到了香港,箱子也到了香港??墒俏业男哪?我的心在哪里?”
意想不到的是,很快馬悅?cè)痪褪盏轿椿槠薜姆质中?,立刻給陳行可發(fā)了一封電報,向陳寧祖求婚,兩天后他收到回電,全是看不懂的數(shù)字,
忐忑不安地熬過一夜,第二天一早,馬悅?cè)槐枷螂妶缶?,業(yè)務(wù)員向他解釋了那些數(shù)字的含義:“寧祖愿意跟你結(jié)婚!”
1950年,馬悅?cè)慌c陳寧祖在香港。圖據(jù)《另一種鄉(xiāng)愁》1950年8月,陳寧祖在當(dāng)時的公安所辦理了遷移證明書,
遷出成都前往廣州。終于,兩人輾轉(zhuǎn)相見,于1950年9月24日在香港道風(fēng)山的教堂里,舉行了傳統(tǒng)的瑞典婚禮。
這一天,標(biāo)志著馬悅?cè)辉谥袊辛艘粋€家。馬悅?cè)慌c陳寧祖共同生育了三個孩子,但不幸的是1996年11月5日下午,
寧祖在與癌癥病魔搏斗將近三十年后,與馬老和孩子們永別了。悲傷的馬悅?cè)粚懴略娋洌?/p>
“真正的愛情,
愛人之笑屬于我,淚也屬于我
天空的星星,是死者的眼睛么?
愛人!你在哪兒
天色漸暗,讓我拉著你的手:
我們快到了……”
馬悅?cè)慌c陳寧祖(左)合影
馬悅?cè)慌c陳寧祖一起,
共度過了46年的人生歲月。
在回憶妻子的文章里,
馬悅?cè)粚㈥悓幾娣Q為“心中的公主”,
并回憶“先做她的不敢表白的情人,
再做她的外國丈夫,
最后終身懷念她?!?/p>
有些愛情
不一定是曬出來的
不一定轟轟烈烈,海誓山盟
而是兩個人交相輝映,風(fēng)雨同舟,相濡以沫
如涓涓細流一般
靜水流深,經(jīng)得住歲月的考驗
你心中的愛情是什么模樣?
圖文綜合: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網(wǎng)、“TV暖暖的味道”微信公眾號、成都日報、紅星新聞、華西都市報、成都日報、“新都|新,都在這里”微信公眾號、“遂寧文旅”微信公眾號、“遂寧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羊城晚報、江淮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