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孩子一見到人就躲父母身邊或者懷里?
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家長有沒有考慮過?
這樣的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當孩子處于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時,就會表現出膽怯和害怕等情緒。安全感的缺失,除了會影響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探索欲望外,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
“安全感”對孩子智力發(fā)展很重要
美國的腦科專家約翰·梅迪納曾經指出:人的大腦只有解決了“安全問題”之后,才會進入“學習”和“探索”的模式。
安全感是一種穩(wěn)定的、不容易被外界打擾的,不恐懼不焦慮的狀態(tài)。
那么該如何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教育界里有句話:“養(yǎng)育孩子,六歲前用心,六歲后省心;六歲前省心,一輩子操心”。
除去生活習慣、規(guī)矩的培養(yǎng),說的更是孩子的安全感
想要孩子將來事業(yè)成功,家庭生活幸福,必須要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孩子才可能擁有自信、樂觀的生命底色。
安全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個體自身來講,有安全感的人底氣很足,更自信,更傾向于覺得自己可以成功;
第二個是從人際關系來講,有安全感的人人際關系更好,更容易與周圍的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既不過分疏離,又不過分侵擾。

那么,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怎樣的表現呢?
1.為人溫和,但很強大,不怎么在乎別人的評價
內心安全的孩子,他的外在是很溫和的,跟人的相處會讓人覺得舒服,別人的一些不經意的負面評價不怎么會傷害到他,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而大發(fā)脾氣或者非常沮喪。
2.沒有很強的攻擊性
有充足安全感的孩子不會隨意攻擊別人,有些小孩就像一只刺猬,別人說一句,或者別人的一個眼神就能刺傷到他,他會覺得身邊的人都是滿滿的惡意,所以,別人哪怕沖他笑一下,他就會覺得那是嘲笑,最后變成拳腳相加。
3.不恐懼分離,善于獨處
有充分安全感的孩子不擔心與周圍親密的人分離,他雖然也會有分離的悲傷,但是這種情緒自己很快便能處理好,不會無限蔓延最后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獨處的時候也不會很害怕,能夠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1、給孩子安全的環(huán)境氛圍
所謂安全的環(huán)境氛圍,不僅是安全的外界環(huán)境,而且父母之間的關系能很大的影響孩子的安全感。所以首先要保證外界環(huán)境不對孩子產生任何威脅,其次要保證夫妻關系和睦,能夠給孩子溫暖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愛和溫暖。
2、要多與孩子溝通
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年紀太小就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不僅是語言方面的,還要注意孩子的非語言動作,向孩子傳遞正面的信息,而且這樣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心理的需求,從而更好的完善孩子的性格。
3、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溫暖
不論孩子是對是錯,都要從正面對孩子進行引導。例如,孩子不小心把你心愛的花瓶打破了,你不能大聲斥責他怎么這么蠢或是怎樣怎樣,而應該換一種孩子能接受的語氣與孩子溝通,用假如孩子自己最心愛的玩具被弄壞了那種心情來引導。因為孩子的大腦皮層發(fā)育不完全,他會以自己的認知去處理外界對他的評價,所以父母的某些言語上的失誤不但會造成孩子某些心理缺陷,不自信以及對生活充滿厭恨的情緒,而且還會讓孩子對今后生活中的不平等進行合理化。所以說父母的態(tài)度對于孩子也是極其重要的。
4、長輩不該對孩子撒謊
有些家長經常為了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就會用不聽父母的話就會被妖魔鬼怪抓走或者被壞人賣掉等等之類的話。這樣子孩子的心理就會不自覺的形成對于那某種事物的某種恐懼感,從而致使其心理缺乏安全感,在今后的生活中缺乏對壞境和人的信任,漸漸地在孩子心理形成一個屏障,甚至引起別的不必要的心理隱患。

如果孩子已經缺乏安全感,該怎么辦呢?
1.充分的陪伴
如果前期的陪伴不足,那么從現在開始就一定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跟孩子充分地聊天,了解他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給予力所能及地支持。
2.多傾聽,少說教
在跟孩子聊天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聽孩子說,少去說教,少講道理。
對孩子的言語不要過多評價好壞,如果你覺得不認同,不放多聽他說說自己的理由,再稍微引導一下。
3.接納孩子的想法
跟孩子聊天,多用陳述句,少用否定句。
“不是、不好、不對”
這樣的話少用。
多用“你覺得呢?”“嗯?”“說來聽聽?!薄拔液茉敢饴犇阏f說?!边@樣的方式。
能夠讓孩子更自如地表達自我,也能夠讓孩子更多地感受及接納到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