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莊子·秋水》
邯鄲學步
《莊子.秋水》
【原文】
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今譯】
況且您難道就沒有聽說過燕國的壽陵這個地方,有一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學習走路的故事嗎?
他聽說趙國邯鄲的人走路步法非常優(yōu)美,姿勢特別好看,便不顧路途遙遠,特地到邯鄲去學習走路的步法和姿勢。
學來學去,不但沒有學成趙國人走路的步法,反倒還把自己原來的走法也丟掉忘記了,后來他沒有辦法,只好爬著回到燕國去。
【賞析】
這則寓言諷刺那些一味模仿別人,效人不成,不但學不成,反失故有,把自己原來學會的東西也忘記、弄丟了的人。
它啟示我們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長處,鄙薄自己,而去盲目崇拜別人,跟風模仿。
形式地學習人家的樣子,必然將會人家的東西學不來,自己的好東西也丟光了。
不必效仿,堅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做自己擅長的事。
“邯鄲學步”學邯鄲人走路。
后用“邯鄲學步”、“壽陵失步”、“邯鄲禮服”比喻盲目模仿別人 slavishly imitate others,效人不成,反失固有 lose own originality;學習模仿不成 imitate another without success,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和長處也丟了 and thus lose what used to be own individuality and ability.
成語“固步自封”也出自這里,指走老步子,自我限制。比喻固定舊套,不求發(fā)展。
邯鄲 :戰(zhàn)國時趙國的國都,都城,現在屬河北省。
壽陵 :燕國地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