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大氣環(huán)境主干知識20條

2023-02-27 10:30 作者:愛地理Igeography  | 我要投稿

1.熱力環(huán)流



(1)概念: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2)形成:

冷熱不均(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空氣的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huán)流。

(3)理解熱力環(huán)流應注意的問題:

①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大氣柱的質(zhì)量,因此在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②通常所說的高氣壓、低氣壓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氣壓高低狀況。比較氣壓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進行比較,垂直方向氣壓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壓面是空間氣壓值相等的各點所組成的面,等壓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壓區(qū);等壓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壓區(qū)。地面受熱均勻等壓面一般呈水平狀態(tài),地面受熱不均勻,則往往因其等壓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斷氣壓高低,既要考慮高度因素又要結(jié)合等壓面的凹凸狀況。

(4)大氣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①海陸風: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影響形成的大氣運動形式。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形成“海風”;夜晚情況正好相反,空氣運動形成“陸風”。


②山谷風: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氣強烈增溫,導致暖空氣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夜間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風。

③城市風: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斷增多,工業(yè)發(fā)達,居民生活、工業(yè)生產(chǎn)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釋放大量的廢熱,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qū),形成“城市熱島”。


當大氣環(huán)流微弱時,由于城市熱島的存在,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qū)下沉,在城市和郊區(qū)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huán)流,稱為城市風。研究城市風對于搞好城市環(huán)境保護有重要意義:污染嚴重的企業(yè)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外,綠化帶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內(nèi)。

(5)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①從熱力環(huán)流可以看出,冷熱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產(chǎn)生了氣壓差異,從而促使大氣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由此可見,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要認清影響風向的三種力的相互關(guān)系。

②不同情況下風向特點: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空中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zhì)特點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zhì)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3、水平方向氣壓與氣溫:

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4.風的形成:

大氣的水平運動叫風,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5、風向:

(1)風向-—風的來向;

(2)風向與等壓線關(guān)系:

①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②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6.等壓線圖的判讀

(1)等壓線圖:

同一海拔高度上氣壓水平分布情況。

(2)等壓線圖判讀:

首先識別氣壓場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斷風力大小和風向;最后分析天氣變化。

(3)判讀規(guī)律:

①等壓線的排列和數(shù)值:

低壓中心—— (中心為上升氣流);高壓中心—— (中心為下沉氣流);

高壓脊(線)——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山脊(脊線);低壓槽(線)——類似于等高線圖中的山谷(槽線)

②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決定風力大小)

等壓線密集——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等壓線稀疏——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③在等壓線圖上判定風向(任意點)和天氣形勢:

A.在等壓線圖上,任一地點風向的畫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做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用來表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轉(zhuǎn)30°~45°角,畫出實線箭頭,即過該點的風向。

以北半球為例如下圖:


B.天氣狀況:包括氣溫高低、濕度大小、風向、氣壓等指示。

a.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

b.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

c.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控制下,天氣晴朗

7.北半球冬、夏季節(jié)氣壓中心——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1)海陸分布下氣壓帶、風帶特點: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占優(yōu)勢

②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布

A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B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季風環(huán)流

①.概念:風向在一年內(nèi)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huán)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huán)流最為典型。

②.東亞季風最顯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

③.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對比:

④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易有旱澇災,宜興修水利。

⑤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布區(qū)(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A--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qū);冬干冷;夏濕熱 B--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qū);冬溫和少雨;夏濕熱 C--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風區(qū)城市工業(yè)布局中大氣污染企業(yè)的分布(盛行風的垂直郊外)。

E--季風區(qū)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yè)主要分布地區(qū)


8、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guān)系。

(1)雨帶的移動:

①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梅雨(準靜止鋒)

③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進入“伏旱”(反氣旋)

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jié)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2)雨季:

北方雨季開始晚結(jié)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jié)束晚,雨季長

(3)旱澇災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③我國水旱災害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9.鋒面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

(1)概念:

兩種性質(zhì)不同氣團之間的交界面

(2)鋒面的特點:

①狹窄傾斜的過渡地帶;

②兩側(cè)溫度、濕度差別大;

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3)鋒面系統(tǒng)的分類及天氣

注意:

①冷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后,出現(xiàn)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zhuǎn)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前,多為連續(xù)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zhuǎn)晴。

10.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

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tǒng)的不同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流狀況的描述。

由于低壓(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氣,而高壓(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氣。

(1)低壓(氣旋)系統(tǒng)

氣旋的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從四周流向中心,使氣旋中心的空氣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諝庠谏仙^程中溫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當氣旋過境時,云量就會增多,常常出現(xiàn)陰雨天氣。夏秋季節(jié),在我國東南沿海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臺風,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的一種特殊形式。

(2)鋒面氣旋

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lián)系在一起,稱為鋒面氣旋。鋒面氣旋是我國中高緯度地區(qū)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冬半年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十分常見,除整體自西向東移動外,還應注意比較冷鋒與暖鋒的移動速度。

如果冷鋒移速較快,則冷鋒附近形成較窄的雨區(qū),并伴有大風降溫;暖鋒雨區(qū)較寬,持續(xù)時間也較長。若冷空氣勢力很強,冷鋒便追趕暖鋒,直至暖空氣完全被抬升,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qū)被冷氣團占據(jù),氣溫明顯下降,云和降水逐漸消失,天氣以冷、晴、干為主。


一般氣旋是輻合上升系統(tǒng),特別是鋒面上氣流上升更為強烈,常常產(chǎn)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風天氣。一個成熟的鋒面氣旋的天氣模式是,氣旋的前方是寬闊的暖鋒云系及相伴隨的連續(xù)性降水天氣,氣旋的后方是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的降水天氣,氣旋的中部(兩鋒之間)是暖鋒控制下的晴朗天氣。

(3)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反氣旋的氣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層的空氣就自上而下來補充,形成下沉氣流。空氣在下沉過程中溫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結(jié)。所以反氣旋控制的地區(qū),天氣晴朗。例如,我國北方廣大地區(qū),秋季經(jīng)常在高壓系統(tǒng)的控制下,出現(xiàn)“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4)存在鋒面的低壓系統(tǒng),主要活動在中高緯度,多見于溫帶地區(qū),人們習慣稱之為鋒面氣旋。在我國北方中高緯度地區(qū),一般氣旋和鋒面聯(lián)系在一起。是我國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5)低壓系統(tǒng)(氣旋)、高壓系統(tǒng)(反氣旋)及其影響下的天氣比較

11、影響氣候形成因子

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人類活動等

12、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判斷南北半球→判斷熱量帶→判斷雨型。

(1)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

各月均溫在10℃(或15℃-有分亞熱帶沙漠劃分時)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①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②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③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移動影響形成。主要分布在南亞地區(qū),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④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和信風交替控制。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nóng)業(yè)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總的來說:熱帶季風比熱帶草原雨量多

重點區(qū)別:

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

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 750-100mm;

②前者的雨季是突變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漸變的;

③前者月降水量超過3個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過3個月。

(2)亞熱帶氣候類型:

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10℃,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①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它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o—40o大陸的西岸,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北緯25o--35o大陸東岸,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偏南風--高溫多雨。

預熱不同期:重點區(qū)別:亞熱帶季風氣候是雨熱同期而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

(3)溫帶與亞寒帶、寒帶氣候類型: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0-10℃之間,分布在南北緯40o--60o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cè)),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②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o--55o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cè)),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受冬季風影響,寒冷干燥;夏季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④針葉林氣候:最熱月均溫在10-20℃之間,分布在北緯50°~70°N,受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冬寒長夏短暖

⑤苔原氣候:最熱月均溫在0-10℃之間,分布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

⑥冰原氣候:最熱月均溫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nèi)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

有無降雨的區(qū)別。

重點區(qū)別:

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前者有明顯雨季(2-3個月),后者沒有。

(4)注意區(qū)別下列氣候:

①“熱草”與“熱季”:“熱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熱草”;

②“亞季”與“溫季”:“亞季”最冷月>0℃,“溫季”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溫季”與“溫大”:用月降水量區(qū)別,“溫季”有2個月降水量>100mm。

④“溫?!迸c“地中?!保骸皽睾!弊罾湓拢?℃,最熱月<20℃,降水分配較均勻,冬雨較多。

⑤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與北半球的“亞季”:降水柱狀圖特點相似(七月多雨),氣溫曲線不同。

1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陽輻射:

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墊面:

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地面狀況不同直接影響大氣中的水熱狀況,表現(xiàn)在:

①海洋與陸地: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較集中。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分配較均勻。

②地形:A對氣溫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嗌降乇雀浇皆瓬囟鹊?,溫度變化小(日較差)。

B對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嗌矫}往往是氣候的分界線。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蓋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⑶大氣環(huán)流——具有雙重性質(zhì):

①大氣環(huán)流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之間發(fā)生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調(diào)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顯著影響各地氣候。大氣環(huán)流通過氣壓帶和風帶以及季風環(huán)流導致各地的降水時空分布,與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種氣候類型(水熱組全類型)。

②大氣環(huán)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xiàn)象。

⑷人類活動:

①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溫度升高),向大氣釋放熱量(如熱島效應)。

②改變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氣候:

A良性的:

a.修水庫,使庫區(qū)附近的大氣濕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緩和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調(diào)節(jié)氣候。

b.人工造林,使風速減小,氣溫降低,濕度增大;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B惡性的:

①圍湖造田、排干沼澤,使生態(tài)平衡破壞,氣候惡化;

②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導致塵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災害增多,氣候惡化。

③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

14、降水的類型

(1)對流雨:

特點: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伴有暴風、雷雨。

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區(qū),我國夏季午后。

實例:東南亞的對流雨。

(2)地形雨:

特點:迎風坡,降水強度較大,降水豐富。例子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是西南季風的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10000毫米;北側(cè)的背風地區(qū),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我國的雨極:是臺灣的火燒寮,位于臺灣東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

背風坡典型區(qū):大分水嶺西側(cè);南美安第斯山東側(cè);臺灣山脈西側(cè)的臺灣海峽。


(3)鋒面雨:

特點:強度小、歷時長、范圍大鋒面雨是我國主要的降水類型。

實例:我國夏季主要的降水類型,

(4)臺風雨:

特點:強度很大,多為暴雨,且伴有狂風、雷電。

典型分布地區(qū):夏秋季,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

15、降水的時間變化

(1)全年多雨型:

“熱雨”——2000毫米;

“溫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氣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

“熱草--﹤1500mm;

“熱季”--﹥1500mm;

“亞季”—1000mm,

“溫季”—500~1000mm,

“溫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

“熱沙”——﹤200毫米;“

苔原、冰原氣候”——﹤250毫米。

16、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帶:

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兩側(cè),全球降水最多地帶,對流雨為主;因為氣溫高,海面廣,形成赤道低氣壓帶,以上升氣流為主。

⑵副熱帶少雨帶:

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熱帶大陸西岸和內(nèi)陸(也可說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nèi)陸);因為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空氣,以下沉氣流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氣溫高,使其蒸發(fā)旺盛,因而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區(qū)的沙漠地區(qū)。此地帶的大陸東岸,受夏季風、臺風等影響,降水豐富。


⑶溫帶多雨帶: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較多,以鋒面雨、氣旋雨為主;分布于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受西風帶控制,東岸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

⑷極地少雨帶:

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下沉氣流,降水少??梢哉f是地球絕對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氣溫低,蒸發(fā)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濕潤地帶。

17、主要的氣象災害

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災害防御措施:

加強臺風監(jiān)測,及時發(fā)布臺風預報或警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

暴雨澇災防御措施:

利用氣象衛(wèi)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jiān)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

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qū)(或滯洪、蓄洪區(qū)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qū)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tǒng);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

①實行農(nóng)林牧相結(jié)合的農(nóng)業(yè)結(jié)構(gòu),改善干旱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②種植耐旱作物;

③開展農(nóng)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

提前發(fā)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guān)部門做好防寒準備。

18、主要的大氣環(huán)境問題

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19、溫室效應

(1)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2)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3)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fā)生變化——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發(fā)生調(diào)整(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yè)生產(chǎn)地域縮小,糧食減產(chǎn)。)

(4)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qū)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qū)地下水水質(zhì)變壞。

20、綠化的環(huán)境效益

(1)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2)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diào)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3)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huán)境。

大氣環(huán)境主干知識20條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南宫市| 凤冈县| 山阳县| 马尔康县| 绿春县| 永德县| 海口市| 江华| 辽阳市| 东城区| 永川市| 昂仁县| 富宁县| 富锦市| 崇明县| 达孜县| 容城县| 藁城市| 康保县| 秭归县| 漯河市| 河池市| 平舆县| 泌阳县| 阜城县| 杭锦后旗| 舟山市| 常山县| 文安县| 铜梁县| 黄石市| 平原县| 桐城市| 册亨县| 襄垣县| 望谟县| 县级市| 新绛县| 镇巴县| 如东县|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