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百度百科多少錢?某簽約歌手的經歷讓我沉思
昨晚,國內某綜合性娛樂集團的一位簽約歌手給我來電話,聊了半個多小時,講述他做百度百科的一些經歷。
一個星期前,他在網(wǎng)上找到我,為了省錢,他想自己編輯,但受限于編輯的專業(yè)知識不夠,便咨詢了我一些百度百科編輯的技巧,我也毫無保留的給他做了分享,然后他問我,如果給我做是多少錢,我看了下文案不到200字,便給他報了800元。
后來他也沒說做還是不做,只是說自己再編輯試試,我讓他先試試看,如果可以這樣也省錢,不可以再來找我。
晚上8點多,他在微信上問我通過的詞條會不會被刪除,以我的經驗,我說一般不會,這種概率是極小的。
原來他的詞條編輯成功后不到兩小時又被刪除了,他懷疑是之前咨詢的服務商舉報掉的,我安慰他原因可能多種多樣,舉報只是其中一個。
找我聊呢,因為從我的報價和專業(yè)咨詢中,他覺得我是一個實誠的人。
此前他在某寶上咨詢了幾家服務商,有報價3000多,5000多,貴的有報7000多的。他覺得不可思議,服務不值這個價錢。
對于這個價格,存在即是合理。按照價值規(guī)律,價格會圍繞價值波動。在商品交換中,如果一方總占便宜,另一方總吃虧,這樣的商品或服務的交換是持續(xù)不下去的。
雖然服務是個虛的范疇,價格沒有一個統(tǒng)一標準,但我們可以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去提供與服務更為匹配的價格,我這里沒說與價值匹配的價格,因為價值這個東西有時很難衡量,你覺得呢?
收多少費用那是市場的定價,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表,只能說從幾百到幾千上萬都是有可能的,最終要根據(jù)服務來評估,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因而,很多需求者問,做一個百度百科多少錢,這個沒有標準的指導價,不過可以從工作量去衡量,比如可以按照字數(shù)的多少來定價,不失為一種好的價格指導方式。這種專業(yè)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yè)的人或是機構去做,省時省力省心。
在大眾印象里,搞藝術,做歌手都是很賺錢的行業(yè),實則不然,只有火了的歌手收入才不菲。沒有熬出頭的歌手,生活狀況其實是很艱難的,甚至很多簽約歌手無薪酬,全靠作品,廣告,代言,拍電影,上電視獲得報酬,而這又需要歌手有強大的個人IP影響力,通俗講,就是歌手要出名,要有代表作品。
因而,藝人對自己的百度百科看得非常重,你說是知名歌手,百度一下,都沒有百度百科,權威性與公信力會大打折扣。
就像這位簽約歌手說的一樣,有百度百科,他接單就會更權威,別人對其就會更有信任感。
當然,除了藝人外,有很多人物很適合做百度百科,比如企業(yè)老板或是CEO,社會知名人士或活動家,律師,醫(yī)生,政治人物,體育明星等。人個影響力就是流量,流量即是財富,這點相信很多人看得懂。
我此前一直強調,百度百科就是一條永恒的商業(yè)廣告,只要百度還存在,搜索不滅亡,百度百科是一定要做的。
來看看劉德華的百度百科詞條瀏覽量1.47億,什么概念呢?自己想去吧。這是要多少廣告才能帶來的一個曝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