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文學考研知識點(宋初古文)

[專題復習3]宋金文
考點一、宋初古文
①宋初古文的復古思潮
宋初在文學理論上鮮明地提出復古主張的,首推柳開。他把道統(tǒng)和文統(tǒng)合為一談,對后來的古文家和理學家都有深刻的影響,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柳開還把文看作明道的工具,并因此而反對文體華艷。這種理論在宋初本應起到矯正五代浮華文風的作用,可是柳開過于強調(diào)道的重要性而忽視文采,他所說的“道”又僅僅是“圣賢之道”,容易使文學成為道統(tǒng)的附庸。
②宋代古文運動的先驅(qū)柳開
柳開,號東郊野夫,北宋文學家。因官至如京使, 世稱柳如京。柳開是宋代古文運動的先驅(qū)。他提倡復古,反對五代頹靡的文風,他提倡一種“古其理,高其意,隨言短長,應變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自稱“師孔子而友孟軻,齊揚雄而肩韓愈”(《上符興州書》)。他十幾歲時便開始學習韓愈文章。后來又以六經(jīng)為榜樣, 提倡古文。
他認為古文“非在辭澀言苦,使人難讀誦之,在于古其理、高其意,隨言短長,應變作制,同古人之行事,是謂古文也”(《應責》);他還稱贊揚雄“能言圣人之辭,能明圣人之道”(《漢史揚雄傳論》),并以此自期,宣揚文道合一:“吾之道,孔子、孟軻、揚雄、韓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軻、揚雄、韓愈之文也?!?《應責》)他認為道和文有主次的關系,“文惡辭之華于理,不惡理之華于辭”,他特別強調(diào)道對文的決定意義,認為文應該為現(xiàn)實政治文化服務。
柳開的理論是后來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聲,他的古文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宋初浮糜的文風,他主張文字要宣傳孔孟之道,作文要有助于封建教化,提倡古文,反對北宋初的浮靡文風。其作品文字質(zhì)樸,但枯澀,缺乏感動人的力量,他的復古提倡并沒有產(chǎn)生重大影響。
③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光驅(qū)王禹偁
王禹偁,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諫遭貶謫。后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后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文章學習韓愈、柳宗元,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風格清新平易。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來反對唐末以來浮靡文風,提倡平易樸素的優(yōu)秀作家之一。
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義之易曉”(《答張扶書》),反對艱深晦澀,雕章琢句,為后來的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的詩文革新運動開辟了道路,因此頗受后人推重。
其代表作《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寫于貶官黃州時期。文中極力渲染謫居之樂,把省工廉價的竹樓描繪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現(xiàn)出一種忿懣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調(diào)優(yōu)美,富于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