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空間尺度,自然帶一點也不“玄”
作者 羊羊 耳朵護身符?| 排版 杳杳
總有同學說地理是玄學,課本上明明是這么寫的,但用到考試中總是錯,為什么啊?
平常做的題 VS 高考題

從沿海向內陸,植被景觀出現(xiàn)森林→草原→荒漠的變化,課本中說了主導因素是水分,平時的練習也是這么做的(左圖)。為什么到高考題中(右圖)我選降水就錯了呢?不都是“森林→草原”嗎?
因為這兩道題涉及到的空間尺度不同,所以分析過程也會有差異,具體是怎么回事,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會明白了。
?01?
? 什么是空間尺度?
空間尺度,是地理現(xiàn)象涉及的空間范圍。
大尺度,即大范圍,如大地形單元、某個緯度帶、大陸或是全世界等;
小尺度,即小范圍的局部地區(qū),如某個湖泊、綠洲或是山坡等。
要注意,大與小是相對而言的,大尺度和小尺度之間并沒有絕對的、清晰的界定,我們需要結合材料的語言環(huán)境靈活判斷。
我們以自然帶分布為例,空間尺度越大,整體性和地帶性越凸顯;空間尺度越小,差異性和非地帶性特征越明顯。
具備空間尺度的意識,才能更準確地分析影響自然帶分布的因素。
?02?
?? 大空間尺度下,自然帶分異的影響因素
在不同的水分、熱量、光照、土壤、地勢條件下,發(fā)育的植被類型自然是有差異的。
從大空間范圍來看,低緯到高緯,熱量在減少;同緯度的前提下,沿海向內陸,水分在減少。

熱量和水分的明顯變化,對植被起到了主要影響,所以我們把它們稱為主導因素。
上面的這些總結是比較宏觀、比較寬泛的。
如果落到更小的范圍去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兩個地點即便在同一緯度,即便都在內陸,也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植被。
我國西北的祁連山就長了一副“陰陽臉”,山坡一側森林蔥郁,另一側山坡草地較多。導致這里植被產生分異的原因是什么呢?
?03?
? ?小空間尺度下,自然帶分異的影響因素
答案是坡向,坡向也會影響當?shù)氐乃疅釥顩r。
西北為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總體來說比較缺水,所以水分對植被的影響非常大。
陽坡光照充足,蒸發(fā)強烈,土壤水分條件相對較差,只能滿足草類生長;
陰坡,光照相對較少,蒸發(fā)較弱,土壤濕度較高,能滿足森林的生長需求。

說到這里,我們是否可以直接記下“陰坡有森林、陽坡是草地”這個結論?是否可以把它直接套用到其他地方呢?
如果仍然考察西北地區(qū),那倒是可以,比如下面這道題就用到了這個知識點。

但如果試題的區(qū)域背景是我國南方的濕潤區(qū)呢?
這里的情況就不同了,南方總體水分條件較好,陰坡和陽坡可能都有森林分布。
陽坡因為光照更好、熱量條件更佳,森林的分布上限會比北坡更高。
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第1題選D;
南方較濕,不同坡向的光照差異更易影響植被分布,
第2題選C。

可以看到在西北和南方,坡向對植被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遷移應用和舉一反三時,不能閉眼亂套,拋棄前提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必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小尺度區(qū)域里,我們分析影響水熱狀況的因素時,考慮氣候類型和海陸分布就不夠用了,因為這兩點在小范圍內很可能沒有太大差異,真正能決定當?shù)厮疅釥顩r的可能是地形、局地環(huán)流、坡向、洋流等因素。

回到剛開始的這兩道題,向西旅游看到的植被變化,是大空間尺度下自然帶分異,從沿海到內陸水分在減少,所以下圖左側試題選C。

而右側的高考題,材料中已說明是“黑龍江省的小型山間盆地”,屬于典型的小空間尺度。小范圍內,氣候類型是一樣的,降水的空間差異小,B錯誤。
如果我們有空間尺度的概念,還能在做題時有主動判斷的意識,這里的B選項很快就會被排除。
圖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海拔差并不大(在530m-560m之間),熱量差異小,A錯誤;圖中沒有可以判斷巖性的相關信息,所以D錯誤;
這里雖然海拔差不算大,但仍有地勢起伏,有坡地和谷地之分。
河谷地區(qū)地勢平坦,排水不暢,地表有溪流匯聚,地下水水位高,冬季表土封凍(凍土層),森林根系不易向土層深處延展。而且凍土季節(jié)性的封凍與消融,也容易導致森林植被根系不牢。
因此,東北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有些地區(qū),森林生長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濕地,沒有森林。
相信看到這里,你對“空間尺度”這個概念,可能已經有些感覺了,對嗎?抓住這個小感覺,試著做做下面的題目,看能否通過針對性的訓練,讓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
?04?
大空間尺度 PK?小空間尺度
【大尺度空間】
讀植被與溫度、濕度的關系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

1.模式圖中沿乙方向體現(xiàn)的主要是什么的變化
A. 熱量 ?? B. 水分 ?? C. 海拔 ?? D. 土壤
2.模式圖中沿丙方向體現(xiàn)的主要是什么的變化
A. 熱量 ?? B. 水分 ?? C. 海拔 ? ?D. 光照
3.圖中甲最可能是
A. 溫帶草原? ? ? ? ? ? B. 熱帶草原
C. 亞寒帶針葉林? ? ? ?D.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小尺度空間】
位于江西境內的武功山,最高海拔1918米,1600米以上的山頂附近罕見分布著起伏和緩、廣袤連片的高山草甸(周邊山地同海拔分布的是森林),草甸下方約10~30cm深度為形成于古生代志留紀的花崗巖。同為花崗巖山體的華山和黃山的巖石形成于中生代白堊紀。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武功山的高山草甸反映了
A. 溫度帶分異規(guī)律? ? ?B. 海陸分異規(guī)律
C.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 ?D. 垂直分異規(guī)律
2.武功山山頂附近分布的不是森林而是草甸,下列因素對其影響最大的是
A. 降水較少? ? ? ? ? ? ?B. 氣溫較低?
C. 人為伐木? ? ? ? ? ? ?D. 土層淺薄
3.黃山和華山地表多為裸露巖石,而武功山山頂卻有大片草甸,其原因可能是武功山
A. 形成年代較新,上覆巖土尚未完全剝離
B. 形成年代久遠,花崗巖體遭風化成土壤
C. 山體坡度較陡,巖石被重力搬運至山麓
D.?山體降水豐富,地表遭到流水侵蝕嚴重

今天,我們重點從自然帶的角度去談了空間尺度的問題,如果還想看氣候、地形、大氣環(huán)流等角度的空間尺度分析的話,就在留言區(qū)“嗷”一聲。
*聲明:圖像素材部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著所有。
*本文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