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多動癥孩子是否需要服藥:12條規(guī)律收好!

?
?
“孩子XX歲,服藥是否太早/太晚了?”
“吃藥需要吃多久?停藥后癥狀會反復嗎?”
“我們家孩子的情況不是特別嚴重,需要吃藥嗎?”
?
不管多媽媽幫大家答疑多少遍,這些依然是多動癥孩子的家長非常關心+問的最多的話題。
?
所以今天還是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下,多動癥孩子進行藥物治療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以及接受藥物治療的原則。
?
一共有12點參考建議,希望能幫助家長更好的做出選擇。
?

?
一.人進行藥物治療前了解6點因素
?
① 單純的注意力缺陷(ADD),而沒有多動、沖動癥狀的兒童,對于藥物的敏感程度較低,服藥效果有可能不是很理想。
他們中只有55%-65%的兒童服藥有效果,但效果仍然不如多動沖動型的孩子顯著。
以上的情況,就需要結合孩子自身的具體問題去分析。
?
?
② 伴有廣泛性發(fā)育障礙,如自閉癥的兒童,對于藥物不敏感,服藥效果不好。
?
?
③ 因腦外傷所導致的ADHD癥狀,服藥后改善效果不明顯。
?
?
④ 淘氣、不良行為習慣等品行問題,不適合藥物治療。
?
?
⑤ 一般來說,問題越嚴重,服藥效果越好,輕度問題的兒童服藥效果相對不明顯。
?
這點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采取其他方法加以矯正,這也是大量臨床醫(yī)生所遵循的簡單原則。
?
?
⑥ 有研究指出,親子關系的品質會影響藥物的效果,親子關系好,則服藥效果好,改善會比較明顯,反之效果則會降低。
?
這也從側面證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陪伴、更好的關懷和引導,對于改善多動問題有很大幫助。
?

?
?
?
二.接受藥物治療的6點原則
?
并非所有ADHD兒童都適合接受藥物治療,家長在下決定前,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
① 對于孩子的評估是否準確?在孩子服藥之前,一定要進行完整的檢查,避免誤診。
?
② 孩子的年齡是一個考慮因素,當孩子小于4歲時,不適合服藥,即使服藥,效果也不明顯。
?
③ 是否嘗試過其他治療方法。如果是第一次診斷,并且以前從未接觸過任何訓練矯正,可以先考慮其他方法的可行性。
?
比如父母教養(yǎng)技巧的訓練、認知矯正訓練、情緒管理訓練、人際技能訓練。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等,當這些方法嘗試之后都不見效時,再考慮藥物治療(在父母不想用藥物的前提下)。
?
④ 當孩子的問題極其嚴重,根本不能適應學校、家庭生活時,藥物治療是解決燃眉之急的好方法。
?
當孩子癥狀減輕時,可適當減少劑量,同時考慮加入其他方法進行綜合性干預。
?
⑤ 孩子是否伴有其他精神疾???比如自閉癥、抑郁癥、抽動癥等。如有,則不適合藥物治療,或需要多種藥物搭配服用才能見效。
?
⑥ 孩子服藥后感覺如何?生理上是否有副作用?心理上是否抗拒?如果不良反應強烈,則應考慮減少或停止用藥。
?
備注:遵醫(yī)囑為先,12條原則供參考。
?
?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多動癥藥物會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會影響孩子的食欲、睡眠(因人而異)。
?
?
?
?
?
三.關于飲食運動睡眠的小提示
?

?
1.在飲食上:均衡三餐、營養(yǎng)全面,尤其是在零食飲料上要加強控制,比如說高糖食物以及反式脂肪酸,過度攝入會讓孩子更容易多動易怒。
?
?
2.在睡眠上: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有助于孩子設定生物鐘,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從長期堅持的、穩(wěn)定的睡眠時間中受益。
?
即使是在假期,我們也不能因為孩子不用按時去學校,就任由孩子晚上熬夜,早上睡懶覺,而是依然要制定有規(guī)則的睡眠計劃,這也是幫助孩子提升自律性的好方法。
?
?
3.在運動上:這里要提醒家長一點,普通的玩鬧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泄孩子的部分過剩精力,但最好還是要和有規(guī)律、有計劃的體育運動區(qū)分開來。
?
大多數(shù)有關運動改善多動癥的研究,也都是需要持續(xù)性的有計劃性的鍛煉(12周以上)。
?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孩子參與一些跑步、打籃球、游泳等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強身健體緩解多動癥癥狀,說不定還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特長,加以拓展和培養(yǎng)。
?
?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