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終點的旅行

旅游有兩個字,一個是“旅”,一個是“游”。
旅,在古文中有道路之意,也就是說,旅行就是走上一條路;“旅”有遠行的人,離開家的人,這說明路通向的是遠方;“旅”有同伴之意,說明旅行需要同伴;“旅”還有旅舍,說明旅行途中要有歇腳的地方。
今年我去了九寨溝,里面有很多人,老人,成人,小孩;領(lǐng)導(dǎo),作家,職工,學(xué)生;這些人為什么會聚在那里,也許是欣賞美景,陪伴家人,尋找靈感。但我認為,因為旅游的意義,讓人們奔向遠離家鄉(xiāng)的目的地。

旅游從來不是一個結(jié)果,而是一個過程。我在旅游而不是我為旅游。 從踏上遠行之路的那一刻開始, 旅游就開始了。我們從來不是在享受景區(qū)的時間,而是整個旅游,路上的時間,酒店的時間,吃飯的時間。如果你只是為了目的地而旅游,當(dāng)你達到目的的一瞬間,你會茫然,悵然若失。
所以我做旅游規(guī)劃很少看攻略 , 大部分是算算時間,規(guī)劃路線,訂酒店,訂門票。我會有兩套方案,一套時間緊湊一些,一套松一些,以防出現(xiàn)意外,從而導(dǎo)致計劃的錯亂。所以計劃不要過于詳細,目的地不要多,或者說不要為了旅游,不要因為目的而旅游,過多的欲望只會讓旅游失去意義。
我更喜歡隨到而旅,順路而游,沿著路尋找游玩的地方,這給了旅游一定的容錯率,你不會因為意外耽誤時間,大不了晚一點,慢一點。就像這次九寨之行,本是沒考慮黃龍景區(qū)的,回去的路上住在景區(qū)旁,便游玩了黃龍景區(qū)。

這時候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天氣和時間,這兩者也緊密聯(lián)系。天氣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路的通暢與否,路被封了也就沒辦法走到目的地,尤其是像九寨溝這樣在山上的景區(qū)。天氣還有可能影響景點的觀賞性,有些景區(qū)受天氣影響大,例如西湖。天氣又是最難掌握的,天氣預(yù)報也不是百分之百準確,所以說盡量避開不好的天氣。要學(xué)會根據(jù)路上的情況來判斷,不要盲目相信預(yù)報。
旅游的時間也很重要,因為不確定因素會導(dǎo)致時間的緊縮,所以說留一些空白時間很重要。游玩景區(qū)的時間一定要緊湊一點,不然很可能游不完,或者說錯過一些美景。
對付這兩位,隨遇而安或許是最好的。無論什么情況發(fā)生,只要想走 到哪是哪,看到什么是什么。能遇見良辰美景,或碰到賞心樂事,或吃上美食佳肴;逛逛夜晚的小城,看看當(dāng)?shù)氐拿廊?。享受?dāng)下旅游的每一刻,才是最重要的。旅途的終點從來不是目的地, 而是心靈被觸動而后歸于平靜的那一刻。

“游”在我的理解中,是思維的遠游,游戲人間。看著路上的山,我就在想,山后面是什么;看見溪流,就在想溪流會流向哪兒。我會成為那一條溪,那一座,去探索我目光所不能及之處。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思維給予旅行以靈魂,賦予遠游以意義。當(dāng)你產(chǎn)生好奇之心,探索的欲望時,整個旅行便“活了”。你會思考詩和遠方,你會思考人生意義,你會思
考自然和諧。在肉體出發(fā)之前,你的靈魂要觸摸到遠方。
?

我登上那高不可攀的雪山,我跨過那寬廣的江流,走到海子的盡頭。或許或許,我真的有一天,可以翻過那路邊的山,逆流而上,去尋到另一片凈土,看到從未看過的美景。
那旅游的意義是什么,就是去尋找心中的那一片天地,尋找來自靈魂深處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