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與一向宗石山本愿寺的戰(zhàn)爭為什么打了將近十年?
作為差一點統(tǒng)一日本的戰(zhàn)國大名,織田信長此生經(jīng)歷了非常多的戰(zhàn)爭。有意思的是,在織田信長經(jīng)歷的諸多戰(zhàn)爭中,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是“石山本愿寺之戰(zhàn)”。從元龜元年(1570年)直到天正八年(1580年),織田信長與一向宗的石山本愿寺進行了長達將近十年的“石山合戰(zhàn)”。

要知道從永祿十一年(1568年)上洛成功到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成為日本統(tǒng)一核心的時間也就大約十四年,而其中十年都在與一向宗石山本愿寺作戰(zhàn)。那么織田信長與一向宗石山本愿寺的戰(zhàn)爭為什么打了將近十年呢?本鬼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從蓮如上人修建本愿寺開始,一向宗對石山本愿寺的經(jīng)營已經(jīng)長達百年。石山本愿寺名義上是寺廟,實際上是日本當時最堅固的城堡之一,豐臣秀吉的大坂城就是在石山本愿寺的基礎(chǔ)上修建的。面對這樣一座難攻不破的堅固城堡,織田軍短時間無法攻克也是正常的。

第二,織田軍在很長時間里都沒能對石山本愿寺實施真正有效的圍困封鎖,特別是沒有切斷石山本愿寺的海上運輸線。圍困封鎖是織田信長對付堅固城堡的常用戰(zhàn)法,但這一戰(zhàn)法在大約八年的時間里對石山本愿寺是失靈的,直到天正六年(1578年)的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zhàn)。

第三,“石山合戰(zhàn)”是兩次“信長包圍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向宗更是通過遍布各地的寺廟發(fā)動針對織田信長的“一向一揆”。正因如此,織田信長在很長時的時間里都無法集中全力進攻石山本愿寺。等到“信長包圍網(wǎng)”和各地的“一向一揆基本都被消滅后,石山本愿寺也就服軟了。

綜合來講,石山本愿寺本身的堅固城防、無法建立有效的圍困封鎖、“信長包圍網(wǎng)”的前置干擾導致織田信長在大約十年的時間里都沒能攻克石山本愿寺,導致織田信長與一向宗石山本愿寺的戰(zhàn)爭打了將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