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新作 | 延伸:等待,是充滿希望的等待。



好的歌曲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它可以使你想起失敗時的奮起直追,失落時的獨自舔傷和失戀時的內(nèi)心釋然,每個人心里都藏著這么一首歌。
1
今天,我要推薦給大家的這首歌曲是U2樂隊的《With Or Without You》,指彈吉他改編演奏由意大利指彈演奏家Luca Stricagnoli完成。

這是一首抒情搖滾,出自U2樂隊1987年3月推出的專輯《The Joshua Tree》,專輯一經(jīng)推出,歌曲《With Or Without You》在同年的美國流行音樂榜便奪得榜首,以此,U2樂隊再次牢牢鞏固了自己的樂壇地位。2000年這首歌曲還入選了《滾石》雜志評選的《最偉大的100首英文歌曲》,高居第八位。

我們也不難從《最偉大的100首英文歌曲》一書中發(fā)現(xiàn),雖然許多搖滾樂隊以充滿速度和力量的音樂為第一風格,但往往讓人記住他們的也都是這些樂隊發(fā)量很少的抒情歌曲,除了U2樂隊外,例如還有Metallica,槍花,涅槃,The Police,Rolling Stones等樂隊。這也顯示了抒情歌曲的共同的特質(zhì)——與之共鳴。
等待,是充滿希望的等待。除了愛情,我們還有很多等待,例如等待出生,等待成長,等待收獲,等待死亡...在等待過后,或歡呼雀躍,或垂頭喪氣,或欣然接受,總之,我們也不必為結(jié)果而表現(xiàn)的太過煩惱,情緒釋放出來就好,一切順其自然就好。而歌曲《With Or Without You》以“愛,等待”為主題出發(fā),正契合抒情要點,浪漫的愛情故事必先經(jīng)歷充滿磨礪的等待,現(xiàn)實生活中不正是如此嗎?
With Or Without You
改編/演奏:Luca Stricagnoli

2018年已經(jīng)過去一半,指彈中國音樂季Luca中國巡演也在3、4月份完滿結(jié)束,對于Luca的樂迷來說,接下來,又是一場充滿希望的等待。

我們在今年luca《WHAT IF?》巡演中體驗到了他的音樂驚喜,一把極具創(chuàng)意的三頭琴是luca上演好戲的利器,也是通過它我們再次的了解了這位指彈界的“異星人”。同時,相信許多中國樂迷在心底期盼著Luca再次來華,再一次為我們帶來的指彈驚喜,對于這一點,我深信不疑,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2
說起樂手的創(chuàng)作,真不是信手拈來那么容易,除了有好的靈感,還要有好的創(chuàng)意,理論和技術(shù)的成熟是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的前提,另外,還需要創(chuàng)作者有充足的創(chuàng)作時間。

前一段備受爭議的《明日之子》選手李袁杰也是無奈躺槍,我猜想華晨宇對其的質(zhì)疑并不是特指李袁杰這一件事兒,而是指向了整個華語樂壇的現(xiàn)狀,李袁杰的“火”,首先是受眾的接收與認可才導致了一首不成熟的作品推向了更多大眾,我想這對于一位正在研讀土木工程系的大學學生來說已經(jīng)做的不錯了,畢竟,這不是他的專業(yè),我們能從“市場選擇”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不會讓我們迷失認知,從而不會肆意的謾罵,就算是罵,也該明了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再罵。

罵,是這個時代賦予人們的第一情緒,我們常常在網(wǎng)絡(luò)中看到這種現(xiàn)狀。無頭腦的罵,不明事理的謾罵到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我們要知道,冷靜是智慧的要點,這是造物主賦予人類最大的長處,但往往我們卻都為主觀情緒所蒙蔽,而不能靜心體察事理。正如湯姆遜科學大綱上述寫的一個關(guān)于猴子的故事??茖W家用幾只猴子做實驗來研究動物心理,他們把猴子愛吃的花生米放入一個瓶口狹窄的玻璃瓶中然后遞給猴子,猴子看到后亂搖一通,試圖吃到瓶子里的花生米,但結(jié)果是只有少數(shù)的花生米出來??茖W家又試著指教猴子將瓶子倒置,這樣花生米不就出來了嗎?但猴子拿到瓶子后還像之前一樣亂搖一通,費了很大的力氣,也只能得到很少的花生米。這時的猴子為什么總是不能領(lǐng)悟科學家的指教呢?因為猴子的眼里此時只有花生米。

有時,我們看待問題又何不像實驗中的猴子呢?那我們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問題呢?借用作家梁漱溟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要將問題放在意識深處,而有心于遠,從容以察事理?!币馑季褪牵阂劝呀鉀Q的問題放下,放松心思,冷靜體會、觀察事物的本質(zhì)。如果,人人都可以領(lǐng)悟到這一點,那么我們?nèi)嗣竦乃枷雽⑦M入另一個嶄新的高度,這也將深深影響著社會的各行各業(yè),也包括藝術(shù)創(chuàng)作這一塊。

3
在那個信息不發(fā)達的年代,我們可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了解和接觸吉他,要說啟發(fā)70、80、90后玩吉他的人或樂隊是誰?有人會說是“Beyond”或“黃家駒”,有人會說是崔健,也有人會說是“魔巖三杰”等等,大家眾說紛紜,但我相信,在你的心里也會有這么一個人,他(她)啟發(fā)了你的吉他夢。

而啟發(fā)我喜歡上吉他的是BEYOND樂隊,其實確切的來說我應(yīng)該是被BEYOND樂隊的歌迷所感染的(當然!BEYOND樂隊的歌曲也很有力量),95年第一次見證了鄰居家比我大5歲的姐姐的狂熱,她說她要嫁給黃家駒,可是黃家駒早在93年意外死亡了...我還記得和他們姐弟倆在他家第一次看BEYOND樂隊92年的《光輝歲月》演唱會VCD的情形,關(guān)上窗門,拉上窗簾,功放音響調(diào)到最大,這架勢好像是看什么禁忌片一樣...那時候,他們姐弟倆因為這事兒也沒少挨打。

八零、九零年代手機和電腦還不是很普及,也沒有如今的“農(nóng)藥”或“吃雞”游戲,盡管信息閉塞,但也不見得我們的生活有多么枯燥乏味。那時候,有卡帶錄音機里吉他撥云見霧般的、高亢的、穿透骨髓直達內(nèi)心的solo作伴,我們時常還能在歌曲中聽到諸如“繼續(xù)革命”之類的態(tài)度。后來,我漸漸感覺一些很有態(tài)度的歌曲幾乎再無問世,新產(chǎn)的歌曲又大都是一些靡靡之音,那種讓人一聽就熱血沸騰、起雞皮疙瘩或內(nèi)心共鳴的歌曲也只有在老歌中找尋得到,再后來,我就索性只聽老歌,慢慢的就養(yǎng)成了這么一個習慣。
有人不理解我為什么還喜歡70、80年代的歌曲,他們會告訴我:“你聽這首新出的XX歌曲,真棒!”但對于我來說真的是“不入法耳”,有的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的我會狠狠地酸他一下,“哎呀!聽的那是些啥啥啥?趕緊關(guān)了吧...費電!”朋友們聽到這話都會很詫異,對于他來說,這就是神曲,神曲是不容褻瀆的??粗麄?yōu)榱俗约骸靶膭拥摹币魳范駸?,對于我來說也是不解的,也許我該和他好好喝一杯,我得阻止他們給歌手“生猴子”。有時我也會產(chǎn)生“隨波逐流”的想法,最起碼心也不再糾結(jié),也不會有失落感,活的簡單點不好嗎?這一點我反而更羨慕他們。

我有嘗試著學習朋友們的做法,但失敗了,事實證明我不能這么違心。這一切源自榜樣對我的影響,他們啟發(fā)了我凡事要聽一聽自己的內(nèi)心。我喜歡聽老歌或許是一種自我安慰,可是我真心期待著能像他們一樣的歌者、樂手再次出現(xiàn)。然而,事實是讓人揪心不已的,相比這些年樂壇一些大腕的隕落或退出,放眼望去卻找不到新的接班人出現(xiàn)!難道當初引發(fā)我們各種態(tài)度強烈的現(xiàn)狀都消失了嗎?還是音符的排列組合用盡了?或者是再無新意的詞語出現(xiàn)?又或者是我們的靈魂出現(xiàn)了蒼白?
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21世紀的榜樣在哪里?他為什么總是遲遲不能再次出現(xiàn)?個人分析的原因是:生活的節(jié)奏超越了人們思想的速度。

我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端坐在小板凳上,老師曾這樣告訴我們:“21世紀,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應(yīng)該為能經(jīng)歷這個時代而感到自豪”。如今,我還清晰的記得老師臉上驕傲的神情。的確,21世紀的科技發(fā)展對于人類來說確實有值得驕傲的一面,但又從人們的思想層面上來說,這讓我覺得我們甚至都不如古人。我們正在這個信息大爆炸中被悄無聲息的炸的粉身碎骨,各種短暫快感的輸入嚴重剝奪了人們大腦擁有空閑時間來思考一下人生,或者我什么也不思考就想發(fā)發(fā)呆的權(quán)利,而且這還十分讓人上癮。
我們忙于拼命,忙于生活,忙于刷某音,忙于各種社交媒體...把痛心獻給肥皂劇,把歡樂獻給畸形喜劇,把賺錢不則手段當做一種崇拜,把外在浮華當做人生追求...有時,我們也無能為力,可偏偏我們還要適應(yīng)這種生活,于是,生活就好像墜入一個無限死循環(huán)里。

既然我們無力馬上改變這種狀況,倒不如讓目前的自己活的簡單一點,繼續(xù)堅持著你的堅持,期待著你的期待。這樣一想,我倒是覺得聽老歌也不是一件什么落伍的事兒,我是有期待的。
既然追求榜樣,何不試著讓自己成為榜樣?先來給自己訂一個練琴小目標,從最基礎(chǔ)開始,比如7天一階段,一個月要熟練何種曲目和技巧,又比如,這一年要完全領(lǐng)悟多少曲子,等等。在這一計劃制定并實施的過程中,最最重要的是:有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完完整整弄明白了再繼續(xù)下一個計劃。只要你堅持這么做了,漸漸地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練琴變的有了節(jié)奏,相信即使沒有專門去找老師帶,你的進步也會是很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