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名詞解釋》6、生產資料
【本文轉載自《政治經濟學名詞解釋》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編】
【如有錯漏或其它問題,歡迎指正】
?
6、生產資料
? 生產資料是人們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所必須的一切物質條件。它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具體說就是土地、森林、水流、礦藏、原材料、生產工具、生產建筑物以及交通聯絡工具等等。在生產資料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產工具,馬克思把它叫做“機械性的勞動手段······它們的總和稱為生產的骨骼系統(tǒng)和肌肉系統(tǒng)”,并指出它為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提示了更有決定性得多的各種特征?!盵i]
? 不論在什么社會制度下,生產資料都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人們的生產活動只有在具備了一定的物質條件時才能夠進行。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結合的方式是不相同的。這種不同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所決定的。有什么樣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就會有什么樣的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
? 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里,勞動者由于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因而便喪失了獨立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重要條件,他們?yōu)榱松?,不得不給生產資料的壟斷者(奴隸主、封建地主、資本家)進行勞動,并遭受后者的殘酷剝削。
? 國際工人運動中的老機會主義者拉薩爾曾經鼓吹“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的錯誤觀點,按照這種觀點,似乎可以不要生產資料、單純依靠勞動就可以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馬克思指出,拉薩爾的這種觀點掩蓋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遭受剝削的經濟原因,因而是一種地道的“資產階級的說法”。[ii]
[i]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4頁。
[ii]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5頁。
標簽: